張越

在初秋時節造訪位于北京清河的小米科技園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雖然訪客還需要帶著防止新冠疫情的口罩,但透過厚厚的紗,仍能嗅到這座綠意盎然的新園區中偶然飄過的清風與咖啡香氣。在剛剛經歷過痛苦的疫情洗禮之后,人總是容易被某種久違的氣息打動,格外珍惜平靜生活中的人間煙火。
此行是為了采訪小米集團的副總裁尚進,在2020年入夏,剛剛解除疫情隔離時,他向海淀區委做恢復生產情況的匯報說明,引起了很多與會者的好奇,這些知名企業和這些企業背后的員工,他們經歷的疫情和我們有什么不同嗎?
幾次約訪之后,尚進表示愿意接受采訪聊聊疫情期間的小米和小米人。小米集團是土生土長的中關村企業,成立9年之后,創造了以最快速度進入世界500強的世界記錄。2019年9月,雷軍發微博“北漂九年,終于買房”,2萬多員工有了坐落在清河的新總部。年底,在雷軍家鄉湖北武漢的第二總部大樓也迅速落成,據說主要是面向武漢百萬大學在校生的人才挖掘與輸送,為小米成立十周年的再出發,布下大局。
就在小米雄心勃勃地打造其全球布局的時候,新冠疫情不期而至。
“我2019年擔任武漢第二總部園區的建設總指揮,年底剛剛把項目完成,交付給武漢團隊。”尚進在采訪開場就把記者拉回到了疫情剛剛暴發的那個時間點,“大家很開心。春節前的北京新總部首次全球年會,我邀請了幾十位武漢同事,組了一個大團‘回家,他們都想看看總部新家是怎樣布置和運營的,很多人甚至是第一次到北京來,受到總部熱情洋溢的接待。所有人一片喜氣洋洋,把酒言歡,相約開春入駐時去武漢看櫻花。席間有人問,聽說武漢有人感染不明原因的肺炎,不會是非典又來了吧?有人樂觀地回答,聽消息說好像不是非典且不傳染,沒必要恐慌,即使是非典也不怕,畢竟我們已經有過對付非典的經驗。”
然而送走各地同事沒幾天,就在大家紛紛啟程回老家過年的時候,小米集團武漢的總經理劉國俊在2019財年最后一次視頻會議上報告總部說:“很嚴重,比想象中嚴重得多!可能比非典還嚴重!” 這時候,已經有很多小米同學回到湖北老家準備過年了。尚進回想自己當時的反應是——恐懼。
小米集團剛剛完成高管的輪崗任命,王翔受命新的集團總裁,盧偉冰和尚進以總裁與政委的身份共同接手中國區,年輕的周受資接手國際區,年滿70圓滿退休的祁燕把集團管理平臺交給何勇。突如其來的消息讓一屋子人目瞪口呆。如果這是一場比非典還要嚴重的疫情,那么剛剛制定的雄心勃勃的新規劃都會成為泡影,尚進當時的心情落到冰點,更嚴重的是,小米在武漢有那么多人,在全球有那么多人怎么辦?會不會有生命危險?事后證明的答案是——有!
1月18日晚,84歲的鐘南山院士擠上前往武漢的高鐵,他疲憊地靠在餐車的座椅上睡著了。有人把這一瞬間拍成照片,成為各大媒體的頭條。大家終于清楚地意識到,近千萬的武漢人面對生命危險,全世界每個人都面對這種新病毒帶來的危險。小米的高管們此刻還不知道,武漢即將在五天之后宣布封城。
“震驚之余,我們首先想到的是武漢很可能重演非典初期的物資短缺。面對未知,我們幾乎是憑借本能做了幾個簡單的決定,”尚進淡定地娓娓道來,“我們得立刻盤點小米商城和有品商城庫存的衛生用品,待命;通知全球供應鏈核算我們所需足夠的防疫物資供應,待命;中國區物流團隊停止休假,待命!”
那兩天度日如年,小米的多支團隊行動了,但完全不知道他們會面對什么樣的困難和危險。尚進最揪心的是中國區的物資車輛,它們正在逆流駛向武漢,其間武漢已經宣布封城,就在大年除夕的前夜。“雷軍每天都會詢問事情的進展,但沒有人能夠為任何事情打包票。剛剛上任的何勇就是湖北人,他每時每刻都在打電話,聯絡行進過程中的所有許可,為車輛開道。”尚進這樣描述彼時彼刻的情景,“我叫來負責物流的小伙子張偉再三囑咐,他只是平靜地說‘保證完成任務,就好像平時一樣。但我心里格外不是滋味,因為我知道,這次貨箱里不是我們平時的產品,而是我們捐贈的第一批防疫物資,目的地也不是平時的某個小米之家,而是剛剛封城的疫區。”

小米集團武漢總部

大年初一的清晨,小米的車輛終于行駛上了寂靜的武漢街道。“雖然已經封城,武漢的物資通道還很暢通,這讓我們有了信心。”尚進心里由衷地佩服我們的政府能在大災面前意志堅強、調配有度。也由衷地感謝張偉這些小伙子。
據記者的查詢,小米是第一家捐贈物資運抵武漢的互聯網企業。2020年最初的幾個月里,尚進和同事們通過各種渠道籌集防疫物資,他們借小米全球營銷網絡及其在渠道方面的優勢,從全球購買了數批防疫物資,先后向武漢市衛健部門、定點醫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以及黃岡、孝感、荊州等城市多次捐贈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和電子設備。
“救助武漢可能是我們的本能,”尚進的心聲在訪談中不經意流出,“雷總是湖北人,對小米人來說,武漢又有我們很多的戰友和至愛親朋。”
此后小米又向北京市海淀區聯防聯控智能部門捐贈口罩、體溫計等防疫物資,向小湯山醫院捐贈大批電視、觸屏音箱、對講機等智能設備,向協和醫院、北醫三院等10余個醫院捐贈呼吸機、正壓面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
小米的捐贈與送往疫區的產品,比之以往在發布會以及在小米之家所看到的創新科技更加動人。在這背后,是雷軍帶頭的無私與責任感。疫情最初,雷軍即個人出資捐贈1070萬元、以小米集團名義響應武漢大學校友會號召,與武大校友企業共同捐贈,裝滿了一架90噸位專機的抗疫物資,包括20萬套醫用防護服、9萬個N95口罩、100萬個醫用外科口罩、200萬個KF94口罩和10萬個護目鏡等。2月4日完成在韓國的采購運抵武漢天河機場。
在雷軍的帶動下,小米成立公益基金會,首次運作即是針對捐助武漢,把抗疫當作這個基金化運作的首仗。“我通過小米公益基金會為武漢捐助了10萬元,我預計疫情可能是長期的,防疫也可能是更長期的工作,后面要做的事情更多。”聽尚進的解釋,他和他的同事們已經認認真真地把防疫捐贈當成一個長期項目來做了。雖然每一個小米人都很單薄,但他們的合力卻是巨大的。雖然疫情之初,每個人內心都充滿恐懼,但他們的齊心卻是無比強大的。
“全球供應鏈接到總部的命令時,覺得很為難,”尚進笑著說,“他們此前只是負責生產型的采購,都是芯片、內存什么的,只有有品電商與生活用品的供應商之間有聯系,于是時任有品電商總經理高自光當仁不讓,親自聯系,從海外的口罩采購開始。”
當時雖然國內疫情嚴重,口罩供應極其緊張,但海外并沒有做限制,只是利用這個機會把市場價格抬高了。其實算一筆簡單的賬就知道了,如果中國14億人每人每天消耗1支一次性口罩,那么每個月需要消耗420億支,什么樣的產能才能滿足這樣的需求啊!如果小米之家持續營業的話,每天就要消耗1萬支口罩,如果小米的生產全部恢復,相關人員每天就需要至少5萬支。高自光是按照最壞情況打算的,他在海外市場敞開供應的最后關頭下了最大的訂單。“他告訴我他當時所想的是,即使員工使用保證了,但大家的愛人孩子怎么辦?小米自己的保證了,我們所有的客戶怎么辦?客戶都保證了,我們的會員用戶會怎么辦?”尚進說,“我特別理解那個時候的高自光,沒有人知道后面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只能按照最壞情況做最保守的打算。”
幸虧高自光的保守打算,在全球疫情暴發初期,小米有了保護自己的底氣。在春節期間的視頻會上,高自光提了一點“自私”的想法,他小心翼翼地問能不能在保證企業自身儲備的基礎上,盡量保證有品電商APP上始終能對我們的用戶供應一些呢?尚進內心也有相同的問題想提:“我當時也有這樣的焦慮,因為中國區線下渠道的合作伙伴紛紛來求救,他們都是中小型企業,他們的員工和我們共同維護著我們的品牌銷售前線,在這樣的時刻,他們的無助讓我們感到愧疚,能不能幫助他們呢?”
臨時擔任防疫領導小組正副組長的王翔和何勇先表了態,請大家相信我們自身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既然我們的價值觀里有一條非常重要的話“用戶是我們的朋友”,此時獨善其身絕不是我們工作的最高目標。在雷軍的支持下,大家很快達成共識——盡量幫助小米所有的合作伙伴,能送就送;盡量保證小米的用戶也能夠買到,不追求利潤,能按采購價就按采購價零售。
此后,不管市場上怎樣的缺貨,有品電商只要每周進口口罩到貨,就有銷售,一直到國內口罩供應徹底緩解。
尚進的講述里沒有波瀾壯闊的畫面,他的故事里沒有一線的抗疫英雄,但讓人聽來卻依然是細膩動人的。在這樣一場考驗中國、考驗全球的疫情面前,鮮有人從產業或者市場角度去思考企業在關鍵時刻去做的選擇,這些優秀的中國企業,不是以商業利益而是從自身的價值觀出發去做的選擇。他們沒有自認英雄,但毫無疑問,他們堅持做了正確的事。
真正解決口罩供應的,是五菱宏光和比亞迪這樣的大型汽車企業開始量產口罩。說來神奇,汽車生產中涉及車載空調系統,恰巧覆蓋口罩的生產材料及工藝,在汽車企業這樣強大的生產管理能力之下,成千上萬的口罩被批量生產出來,這使得我們不再擔心疫情的持久性和長期消耗。直到此時,尚進才終于舒了口氣:“我們終于不再分分秒秒地焦慮與恐懼,面對疫情我們有了戰斗的本錢。”
“比亞迪們是我們的長期合作伙伴,雙方都建立著長期合作關系。這使得小米供應鏈的同學們很自豪,他們說等飯館能開張之后,我一定得請他們吃個飯。”尚進的狀態也越來越放松,“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工作能發揮這樣的作用,中國的全產業制造真的太牛了。”
此時,中國國內的緊張情況已經略有好轉,歐洲的疫情卻呈現暴發趨勢。一直在歐洲的國際區總裁周受資向總部求援。周是新加坡華人,他從海外媒體上看到的都是中國疫情有多么嚴重,但從總部防疫的信息來看中國是有能力戰勝疫情的。他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小米同樣向海外的用戶或者醫療機構捐贈防疫物資,會不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他這么一問,我們還真的愣住了。自從疫情暴發以來,我們內心都把這場天災當作所有人共同需要面對的挑戰,而且在疫情初期我們也曾收到過海外的捐贈,確實沒有想過誰是不應該被幫助的。”
為了保險起見,小米還是慎重地咨詢了相關部門。“有關部門的答復和我們期待的一樣,中國政府和人民對于受疫情威脅的國家與民眾,都抱有同情的態度,一視同仁。只要不違反國家法律和當地法律法規,捐贈是沒有問題的。”小米的國際區同事也松了一口氣。
3月6日,小米向意大利捐贈了第一批防疫物資,國際部的薛國頌同學在集裝箱上的貼紙上畫上了兩國的國旗,還特意用意大利文加了一句話:"Siamo ondedello stesso mare,foglie dello stesso albero,fiori dello stesso giardino. "翻譯過來就是:“我們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樹上的樹葉,同一座花園里的花朵。”這是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的名言。這批物資被當地媒體拍攝并在多處援引,一時間成為風尚,后來在國內新聞聯播的報道中也特意展現了這張照片。中國企業的善意,在當時國際紛繁復雜輿論環境中,為我們的國家形象加分頗多。為了這次采訪,尚進專門去國際區統計了一下,小米先后向西班牙、法國、韓國、日本、印尼、印度和俄羅斯等疫情嚴重的國家捐贈物資超過36萬件,其中日本和韓國并非小米的主要市場。在全球的小米員工為自己公司的努力及責任感感到驕傲,他們分屬不同國家,但他們為自己是一家中國公司的成員感到驕傲。
雖然在疫情面前,所有的企業都在承受巨大的商業損失,特別是制造業和零售業,但這些企業和個人,這些普普通通的人們,還是用自己的行動匯聚成了巨大的力量,在中國,以及在全球的抗疫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2020年1月至今,小米集團及員工在國內及海外累計捐款捐物價值超過8000萬元。
“春節那段時間,所有員工都是在家里辦公,人在家里呆的時間越長,越有一種出門的恐懼,我也是。”回憶起艱難的復工,尚進記憶猶新。
在放了最長的春節假之后,小米討論何時恢復園區辦公?
首先作為高管,尚進和在京的高管先回到園區上班。“最初是樓里只有一個人,基本上還是通過視頻會議在工作,因為其他人還是只能遠程辦公。但高管來公司辦公,表示我們有必要克服恐懼,恢復生產。”
“為了保險起見,我也和家人孩子分開住,他們全部在父母家里,我獨自上班、下班,獨自回家做飯,開視頻會。好在我是個擅于做飯的人,很快把冰箱里儲存的食物做完了。把這個叫做‘隔離式上班或者上班式隔離。但走出家門,內心實際上平靜了很多,也敢進超市大肆采購一番,每天做好自己的飯菜,發圖片給家人,既是讓他們放心,也是對自己的一種鼓勵。”

小米雖然是互聯網企業的風格,但其產品需要實驗室測試,需要工廠制造,需要通過大社會的分工協作,比一般的互聯網企業困難得多,完全的遠程辦公解決不了問題。但此時網上的輿論還是比較保守的,恐慌情緒并沒有過去,讓幾千人恢復辦公非常困難,特別是湖北的同事、海外的同事,即使回京也需要隔離而不能立刻上班。尚進說:“討論來討論去,我們還是發出一個只能算是號召的通知,希望所有同學克服困難,盡快恢復辦公,力保我們的新旗艦手機——小米10。”
比我們預想的要順利,大部分人走出家門,在層層保障下入園辦公了。更多的人要接受14天的隔離,才能入園工作,但是為了盡快恢復正常工作,大家甘愿接受隔離。小米在科技園附近常年租下幾十個公寓,用于外地員工暫時在京工作使用。現在全部騰出來作為隔離區,先后有幾百人接受了隔離再上班的煎熬。疫情之下人人平等,周受資從歐洲回來,林斌從美國回來,都在小屋里蹲滿了隔離期。
總部的辦公可以大部分恢復,但是產品生產制造環節的復工復產,是更大的挑戰。
按照產品計劃,小米10發布在即,如果推遲生產和發布,對小米全球的供應鏈合作伙伴會是巨大打擊。來自全球上千家上游供應商的元器件,已經到貨的都堆積如山,還沒有發貨的則天天打電話詢問我們什么時候可以接收。
“我們有必要克服內心的恐懼,盡快恢復生產,哪怕暫時不能銷售,也不能再讓全鏈條停擺,停擺時間越長,恢復起來就越加困難。”尚進說,“可是,南方工廠的工人已經全部回鄉,很多村鎮甚至不允許本村人外出,召集產線人員復工,不是一則復工通知就能解決的。”
就在這時候,剛剛圓滿退休的祁燕自告奮勇去南方召集工人復工。“我聽到這個消息都驚呆了,祁燕老師70歲了,我們都親切的叫她祁大姐,但其實她和我媽媽是同齡人,怎么可能在這個時候橫穿大半個中國去逐村逐鎮地號召復工呢?”在尚進敬佩與擔憂交雜的情緒里,我們被這位70歲的奇女子深深打動。或許這就是對中國的企業家精神最好的詮釋。
雷軍堅持讓何勇陪同祁燕前往,并再三囑咐,哪怕一臺手機都造不出來,也不能讓祁老師有任何風險,勞累過度也不行。
“給祁老師送行的時候,我們內心有一點悲壯,但祁老師很樂觀,她笑著說‘我比鐘南山還年輕14歲呢,你們擔心什么!”尚進回憶著那難忘的一幕。
雖然大家頗為擔憂,但祁燕一行人硬是兩周之內跑了廣東和江蘇兩省,在當地政府的大力協助下,召回了數千名產線工人回到工廠。一個老人的榜樣力量是無窮的,據何勇匯報說,當地官員非常感動,陪著小米的人下縣做工作,調撥專車送工人回廠復工,動員防疫力量以最高標準做好廠區的防疫檢查,解決吃飯問題,解決住宿的密度,確保一個人都不能感染。
小米10的產能,就這樣奇跡般恢復了。如果不是這次采訪,我們真的很難想象,疫情之后全社會的物質保障,是這些普通人的力量一點一點去創造出來的。
“我想順便說一下,你知道恢復生產最大的收益者是什么產品嗎?”尚進賣了個關子,“是測溫槍,小米上半年最緊缺的生態鏈產品是測溫槍,海淀區的企事業單位都在等我們的測溫槍,就是今天你進任何一個小區會被快速測溫的那個東西。如果物資生產不能保障,人們就更不能出門,如果有足夠的生產供應,我們抗疫的能力也能增強,適應疫情期間的生產生活,進入良性循環。”
“你有沒有想過,疫情對所有企業最大的打擊是什么?”尚進開始主動問記者。
“是不能生產?資金斷裂?”記者試著回答。
“是的,生產停滯意味著資金周轉減慢,但成本支出不會降低,大面積的上游企業面對斷血的風險,只能靠輸血。2019年剛剛加入小米的孫昌旭博士,建議小米為上游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因為面對很多未知,銀行給企業貸款的風險大增,但我們和這些企業的命運是綁在一起的,他們手里有我們的訂單,無論他們出現什么問題我們還是會受影響,如果我們的訂單能夠被生產,那么我們知道其實大家的風險都過去了。”雖然尚進表述的邏輯有些復雜,但好像道理是這么一回事,“只要小米的資金扛得住,就應該去保證上游的安全性,算是全鏈條‘同船共渡。”
復產復工是一個復雜的課題,不僅僅小米面對,全國無數家企業都需要在疫情的打擊下恢復元氣,可喜的是,到今天為止,全國絕大多數企業熬過了難關,社會生產和消費又恢復了活力。
現在大家都知道了,小米在疫情期間辦了一場“小米10直播發布會”。但在當時,這是一場無法發布的發布會。
在采訪的最后,尚進談起了小米10的那場發布會。小米10是小米十周年最重要的旗艦產品,原計劃在春節假期之后進行,作為小米十周年系列活動的起始。但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計劃中的千人發布會做不了了,尚進和他的同事回到園區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討論發布會還辦不辦。
尚進回想道:“其實我什么忙也幫不上,主要是該做什么樣的決策。”
剛剛擔任中國區總裁的盧偉冰很糾結,這是中國區2020年的開年大戲,且不說辦發布會的條件已經不具備,讓包括雷軍在內的大家都面對風險,即使簡單做了這場發布會,社會的情緒很低沉,除了疫情之外的任何新聞都不是新聞,這樣的重量級產品就白白淹沒在市場里。
最后是雷軍問大家:“在疫情的影響下,我們甘愿被打敗嗎?如果疫情是一個長期存在的事實,除了我們,其他所有老百姓,甘愿自己的生活被疫情打敗嗎?如果答案是‘否,那么我們堅持辦好自己的產品發布,會不會得到大家的支持呢?”
就這樣,小米決定在2月13日堅持開一場旗艦發布會,雖然沒有任何媒體到場報道,雖然不能有任何米粉到場喝彩。盧偉冰想到了老家深圳衛視有個欄目叫“超級發布會”,此時沒有其他任何人會開發布會,他們會不會愿意轉播我們的發布會呢?很快,深圳衛視回復了小米,此時他們正希望借助企業,宣傳疫情之下的正能量,給被疫情影響的社會注入一針勇敢面對的強心劑。
發布當天,小米科技園的籃球館內,只有拍攝的機器設備,只有工作人員和尚進等20多位高管到場。尚進說:“我們帶了三層口罩,每隔十米一把椅子,每個位置下面擺了一瓶消毒酒精。市場部的同學準備了鼓掌的音頻,但盧偉冰悄悄告訴我,在臺上演講的人最怕自說自話,很快情緒就消沉下去了,所以咱們大聲鼓掌,給雷總一點信心吧。”
伴著熟悉的開場音樂,發布會開始,雷軍戴著口罩,面對著臺下二十幾個他最親密的戰友,開始了這場特殊的發布會。尚進身邊也靜悄悄的,他同時拿出手機,通過Bilibili網站看看網上直播情況。
在發布會的開始,雷軍講到疫情,講到想回到武大看看櫻花、吃碗熱干面,當他講到“生活可以被疫情影響,但我們絕對不能被疫情打敗”的時候,B站上面的彈幕瘋狂刷屏,“生活可以被疫情影響,但我們絕對不會被疫情打敗”這句話一瞬間被百萬人重復著,這句話的力量如同新生的種子一般,在堅硬的巨石縫隙中勇敢地鉆出來,迎著狂風暴雨茁壯生長。
在不足50名工作人員的發布會現場,雷軍從容地摘下口罩介紹新品。這場發布會有多少人觀看了呢?創下了小米發布會的歷史記錄,近千萬人通過網絡、特別是通過衛星電視收看了直播。尚進難掩心中的得意:“正是這場發布會推出的小米10,使得小米在十周年之際,終于打破了僵局,站穩了高端手機市場。時至今日,小米10仍然是市場上最暢銷的產品之一。”
這個情況記者是非常清楚的,因為這場發布會的特殊時間、特殊形式,使得它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力。因疫情只能在家的很多人,第一次通過電視觀看了小米10的發布,也對小米刮目相看,直接激勵了通訊這個產業,刺激了行業的快速復蘇。
從網上看過和聽到親歷者的描述,感受是很不一樣。有時候就是這樣,你眼中看到的是寥寥數人,但你所做的,真的可以影響很多很多人。
與尚進告辭出來,正是小米午休的時間,小米科技園里還是那股咖啡香氣,很多人三三兩兩地散步或者討論著什么,他們每天的生活就是如此平凡又美好。腦海中不由得浮現出那句“我們是同一片海洋的浪花,同一棵樹上的樹葉,同一座花園里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