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接完母親的電話,總覺得她今天說話有些不同尋常,話語中不時流露出對我的感謝與抱歉之情。這不是母親的風格,以前她從不說這些話。
洗漱完坐到床上,我拿起一本書正準備讀時,忽然手機又響了起來。
來電顯示上依然是家中的固定電話號碼,我不慌不忙地接通來電,以為母親又要和我說一些體己的話。
“喂!小妹,你媽喝農藥了!你趕快準備一下,現在急救車正在往市區趕。”電話那頭卻傳來了大嫂急切與恐慌的聲音。
“啊?怎么可能?”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二十分鐘前母親還好好地和我通話呀!
我知道她的膽總管結石又犯了,很痛苦。兩年前的那場手術,現在看來是失敗的,并沒有徹底解決問題。雖然膽囊已被切除,但膽總管處的結石又聚集了很多。
我和弟弟中午的時候已經商量好了,準備讓她明天去弟弟所在的城市看病,那邊有認識的專家醫生,效果應該會更好一些。
可是一切都談好的此刻,母親這是干什么?她為什么要舍我們而去?采取這樣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掛斷電話后,我已經泣不成聲,沒有和先生做過多解釋,就撒腿往醫院跑去(市區最好的醫院離我們家只有200米的距離)。
肚子中的二寶已經5個多月,不適合劇烈運動。但那時的我,已經顧不了,只想快點看到母親,把她救過來。
我到醫院時,救護車還沒有到。坐在急診大廳的椅子上,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那一刻,肚子在悠悠往下墜,雙手無法抑制的顫抖。想給弟弟打電話,手機卻在不斷地向下滑落,根本拿不住。
緊隨而來的先生,看我的狀態如此激動,默默地拿過手機,幫我給弟弟打去了電話。
10分鐘后,救護車終于到了。看到母親從救護車上被抬下來,我傷心欲絕地走向前去,一邊哭一邊大喊道:“媽……媽……你這是干什么呀?”
母親已昏迷不醒,失去了知覺,根本聽不到我的呼喚聲。
醫生們慌忙地把母親推到急診室搶救,我們只能在門外等候。那一刻,雖然我和母親只有一門之隔,卻感覺咫尺天涯。那是我人生中最害怕的時間段,我不知道等待我的將是什么?也許,我很快就要失去我最親愛的母親了。
一個小時后,急診室的門終于開了。經過醫生們的大力搶救,母親暫時脫離了危險,但卻還是沒有蘇醒過來。
醫生說她喝下的農藥毒性很大,幸虧發現得早,搶救及時,否則真的會有生命危險。
不過后期的發展,還要看她自己的求生信念。至于會不會留下后遺癥,醫生也不好下結論。
母親被推到了住院部,那一夜,我守在她的床前,一直沒有合眼。半夜時分,母親終于醒了過來,但神志不清,眼前總會出現一些臆象,胡言亂語。
不過,她卻還能認得我。我哭著問她為什么要這樣做?
她目光呆滯地望著天花板,有氣無力地說:“活著沒有意思,反正你們都已經成家立業,我死了也就放心了。”
事實上那時,弟弟才剛剛結婚一個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母親的苦,我懂。絕不是因為她不夠堅強,害怕和病魔抗爭,而是她已對生活失去了希望。
二
母親五官清秀,中等身材,皮膚細白,年輕的時候留著兩條大辮子,形象氣質非同一般。她初中畢業,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村,當屬“文化人”。她做事有思想,能言善辯,在兄弟姐妹5人之中,最受外公的喜愛。
母親學習成績優異,本可以繼續讀高中,甚至上大學。但無奈,她在家中排行老二,不得不為父母分擔,給弟弟妹妹們讓出上學的機會。
母親與父親的結合也算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親高中畢業,談吐有度,雖然家境一般,卻很受外公的賞識。母親那時也相信外公的眼光,心想只要有文化,兩人一起努力,再窮的家庭也一定會過上好日子。
然而,婚后的生活并沒有按照母親的想法向前推進。父親雖然有文化,但性格內向,脾氣怪異,不善與人交流。家中的幾畝田地只夠溫飽,想要改善生活,必須外出做工。而父親由于自己性格所致,打工處處受阻,一直沒有一份安穩的工作。
母親生性好強,總想把生活過出一番名堂。特別是生了我和弟弟后,這種想法更加強烈。她努力賺錢,改變家境,想讓我們都能學有所成,早日告別農村,過上城市人的生活。
她做過很多小本生意,比如烙煎餅,做豆腐、豆芽,販賣雞蛋等,還曾經種過幾畝地的芹菜。總之什么能賺錢她就做什么。
有一年,母親不知從哪里聽說養雞可以賺錢,于是她在家里辦起了“養雞場”。她特意把自己住的那間屋子騰出來,在里面養起雞來。
一開始紅紅火火,一切都很順利,雞苗長得也非常健壯。然而等到雞成熟開始出售時,買雞的人卻只要公雞,不要母雞。正當母親準備對剩下的雞廉價銷售時,卻突如其來地生了一場雞瘟。家中的母雞幾乎死光,最后養雞不得不以失敗告終。
不知怎么了,母親做生意總是不順。沒辦法,她最后只能去廠里打工。她先后在板材廠、電瓶廠、塑料廠打過零工。
記得去電瓶廠打工的地方,距離我們家有30里路。母親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帶上一天的干糧,騎著自行車前往,只為能賺上十幾塊錢。
那時候,我在距家100多里路的外地讀中專。有一年冬天,母親為了省下十幾元的路費,竟然騎著6個小時的自行車去看望我。而我后來也模仿母親騎著車回家。母親送我走時,正是沿著那條去電瓶廠的近路,一送就是40里。
我們一路交談甚歡,我也對母親的人生與過往有了更深的了解。
后來我中專畢業后,分配到了市區工作,進而結婚生子。母親也轉到我們村里的一家塑料廠做工。
每次我回家時,總是會到塑料廠去找她。廠里機器轟隆,我遠遠地看見母親坐在那里,低著頭認真工作的樣子,鼻子總是酸酸的。
我在她的身后大聲地呼喊她。她慌忙地轉過頭,滿臉灰塵。那一刻,我的淚水總是抑制不住地在眼眶里打轉。
母親就是這樣不思疲倦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擔,供著我和弟弟上學讀書。或許,那時她把一切的希望都放在了我和弟弟身上。
三
母親對我和弟弟的教育非常重視。從言行舉止,到做人處事,她一點都不放松。
可是小的時候,我卻不理解母親。總覺得她管教太嚴,似乎根本就不疼愛我。我不管站著、坐著、躺著,她總能找出毛病來批評。特別是有了弟弟后,我覺得她更加不喜歡我。以致于我在心理上一直和她很疏遠。
直到小學四年級。那一年暑假,我跟隨二姨的貨船出去游玩了一個月。那時候沒有固定電話,更沒有手機。記得我下船的那天,二姨首先把我送到了外婆家。
一到外婆家,就聽她說母親在家擔心我,思念我,哭了好幾場,甚至想讓父親沿著河道,一路去尋找我。
那天雷電轟鳴,風雨交加,我偏要跑回家看望母親,外婆怎么勸我都勸不住。一路上,雨傘不知道被打翻了多少次,依然無法阻止我回家的決心。
也許在那一刻,我才真正地體會到母親對我的愛。
母親看到我的一剎那,先是愣了一下。緊接著抱著我哭了好久。那是我和母親第一次分別那么長的時間。
從此,我和母親之間的距離拉近了,竟然成了無話不說的“知己”。
母親對我和弟弟的學習最為重視,只要我們有作業,她就不會讓我們做任何家務或農活。
沒事的時候,她總是會講一些名人軼事給我們聽,來激勵我們好好學習,將來走出農村,改變自己的命運。
雖然小時候家境貧寒,讀的書不多。但我從母親的諄諄教導中,吸取了很多學習的力量與做人的道理。
中學在鎮上讀書,每周末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母親總是會做上我最喜歡吃的菜肴,而我卻是桌前鍋后地圍著她談論學校里發生的有趣事情。
中專在外地讀書,幾個月才回家一次,母親更舍不得讓我干一點家務活。每次回家,母親都會和我睡在一張床上,那一夜,總有講不完的話,直至眼睛完全睜不開。
讀中專期間,國家推出對口單招考試政策。我也蠢蠢欲動,加入其中,想要進入大學深造。然而當我拼盡全力,考上大學,拿著通知書回到家時,家中卻拿不出一分錢供我讀書。
那段時間,母親陪著我流了很多的眼淚。記得那時,她說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沒用!媽是心有余,力不足呀!”
而父親卻坐在旁邊,吸著他的煙,一聲也不吭。
那一刻,我真的傷透了心。后來我想,母親那時候應該比我更傷心吧!
她這么要強的一個人,一直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出人頭地,有所作為,怎么會看著女兒辛苦考上大學,而無動于衷呢?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是殘酷的。她一個人的力量還是太渺小,也唯有陪著我默默流淚與深深嘆息。
后來我不得不放棄讀大學的念頭,拿著中專文憑,通過考試,在市區里找了一份還算不錯的事業單位工作。
再后來,我結婚生子,生活過得也算如意。
我有了新的家庭做堅強的后盾,幾年后,在與母親的配合下,終于供弟弟讀完了大學。
但我知道,母親一直對我心存內疚,總是想方設法地通過她微薄的力量來彌補我。
四
母親被查出患有膽總管結石時,我的女兒已經4歲。
醫生化驗的結果是由于體內蛔蟲鈣化所引起的結石。母親突然想起在她十幾歲的時候,的確有一段時間肚子疼得很厲害。
初步判斷就是那個時候的蛔蟲,跑到了膽總管里,才留下了病根。
結石越聚越多,膽總管充得肥大。母親痛得在床上翻來覆去無法忍耐,最后不得不選擇用手術來解決問題。
為了徹底解決,醫生建議切除膽囊,防止結石流落到膽囊里,還要再受一次罪。
那段時間母親受了很多苦,不僅動了一個大手術,還要承受著沒有膽囊,膽汁反流到胃內的痛苦。
但堅強的母親都勇敢地挺了過來。直到膽總管結石又一次復發,母親的精神徹底地崩潰了。
也許人在最痛苦、最孤獨的時候,更容易回憶起自己一生中的悲傷過往。
父親性格內向,不善表達,兩人一冷一熱,感情一直不和。再加上經濟與生活壓力,一輩子吵吵鬧鬧,父親甚至還動手打過母親。
我不知道一向理性又好強的母親,那天晚上到底想到了什么?她后來只是說活著沒有希望和意義。
我說:“我和弟弟都已經離開了農村,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這不正是你想看到的嗎?”
她卻面無表情地嘆息道:“那是你們的生活,不是我的。對你們兩個,我已經完成了任務,了無牽掛。”
多么絕望的話語呀!
那天晚上,她一直埋怨我們不該把她救過來。我說:“即便你對我和弟弟已經盡到了責任,那還有萌萌,你就不想看著她長大成人嗎?還有我肚子里的二寶,難道你也不想看看他長什么樣嗎?”
母親的眼神突然有了光彩,淚水竟順著眼角流了下來。
萌萌是我女兒的小名,從四個月開始到兩歲期間,都是母親在照顧,所以她們祖孫倆感情很深。
不知是否是因為藥物的作用,母親一度感覺身體僵硬,認為自己很快就要離開了人世。她不斷地催促我回家把萌萌帶來讓她看最后一眼。
那一刻,我知道我的女兒是母親在人世間最后的牽掛。為了樹立她求生的欲望,我狠心地說:“要想看到萌萌,你就要好好地堅持度過今晚,明天早上我保證你能看到她。”
母親的眼神里明顯充滿了憤怒,我卻不為所動。
第二天一早,先生就把女兒帶了過來。母親臉上竟然有了笑容,狀態也好多了。
母親住院期間,我正好預約到醫院做四維彩超。我把彩超圖拿給她看時,她滿面春風,看得非常投入,竟能指出孩子哪些地方長得像我。
我笑著對她說:“大難不死,必有后福!你看,老天都不愿意帶你走,好好過日子,看二寶是不是如你說的那樣長得像我。”
果然,母親重生后,在住院期間就迎來了第一件喜事。
母親在醫院整整住了十三天,由于用藥量大,竟然把聚在一起的結石沖散了。
醫生說回家后多喝水,結石就可以自動排出來。回家一段時間后,母親再到醫院復查,結石真的消失了。
從此以后,母親再也沒有受過結石的折磨。
出院后,我沒有讓母親立刻回家,而是留她在我家小住了一段時間。
因為,我對她一直還是不放心,害怕她再有輕生的念頭。
有一天中午,下班回家后,我沒有看到母親。婆婆說母親出去散步了,我竟嚇出一身冷汗,趕緊外出尋她。
我慌張地在小區門口不斷張望,終于看到了母親踽踽的身影。我走上前一把抱住她,嗚嗚地哭了起來。
“不用擔心,我只是出去轉轉。”母親輕輕地拍了拍我的后背,繼續說道,“這段時間我也想了很多,放心!我不會再輕生了!那樣是懦弱的表現。不管怎么樣,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我要好好地活著,過好自己的后半生,看著你的孩子們長大,將來還要給你弟弟家帶孩子呢……”
五
沒過幾年,可愛的小侄女出生了,母親被接到了弟弟生活的城市,幫他照看孩子。
父親在外面又做了幾年工,后來也跟隨著弟弟一起生活。
現在,兩個人除了做家務就是帶孩子,不用再為生計所困,也少了許多爭吵。
母親還經常把小侄女的照片或視頻轉發給我,甚至不定期地用微信視頻和我閑聊當下的生活或新聞中的奇聞怪事。母親的臉上時常洋溢著歡快的笑容。
她堅持戶外鍛煉,每天都要步行幾公里,還積極參加老年活動,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她說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就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支持。
前不久,弟媳婦懷上了二胎,母親高興地向我報喜。在她的眼神里,我又一次看到了如小時候所見,那份對生活充滿希望的神采。
母親的一生平平淡淡,沒有做出驚人的成就。卻在我們貧困的家庭中,培養出兩個走向城市的孩子。
她的一生有艱難,有痛苦,也有幸福時刻。
她是我們村上那個時代為數不多識字的女性;她幾乎是我們村上第一個做生意的女人;她的孩子也是那個年代里為數不多通過學習,走出農村的人。
同時,她也闖過兩次鬼門關,身心受到過常人無法承受的痛苦。
母親的一生對我影響很大,無論是堅強、自信、樂觀、遠見,還是痛苦、無奈、絕望、輕生,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中,伴隨著我的生活。
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想到母親的言語與經歷,總能讓我更透徹地領悟人生,對生命有了更深的認識。
我時常在想,人活一世到底是為了什么?為自己的當下?為孩子的前程?還是為了心中的希望?
后來,我慢慢明白,這三者是互相交織在一起的。首先,人活著,必須對生活充滿希望,才能有活著的意義與動力。而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與美好的未來,養育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第一要務。
然而人不能不關注自己,只是一味地追求與付出,要時常看看當下,關心自己的身心感受,由內而外地激發出對生活的希望,才能更好地養育孩子。
我很慶幸,母親終于看透了這一切,不再執著于人生的得與失,愛與恨,而是把重心更偏注于自身,然后再用她的力量去關心與幫助兒孫們。
這才是生命最好的呈現。
愿母親能一直活得通透,讓老年生活多姿多彩,活出最美的樣子。
作者簡介:楊瓊瓊,江蘇宿遷市作協會員。文章散見于《西部散文選刊》《參花》《老同志之友》《青少年與法》《中國水運報》《中國人口報》《精神文明報》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