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靜宇


在空客的發展歷程中,有一對享譽全球航空界的父子兵,他們攜手為空客乃至法國航空工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就是亨利·齊格勒與伯納德·齊格勒。
2020年5月初,噩耗傳來,被譽為空客A320之父的伯納德·齊格勒在法國逝世。小齊格勒在空客工作了40余年,不僅是空客當前最暢銷的機型A320之父,更是第一個將數字電傳操縱和側桿裝置引入商用飛機的優秀飛機設計師與試飛工程師。他的創新設計不僅讓空客在與波音的競爭中實現了彎道超車,更為全球航空飛行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航空界的“父子兵”
50多年前,歐洲民用航空工業四分五裂、舉步維艱,幾乎找不到前進的方向,亟需一位領軍人物。1970年,這位領軍人物出現了,他就是亨利·齊格勒,伯納德·齊格勒的父親。在亨利的帶領下,歐洲第一個跨國聯合企業——空客誕生了,從此打破了美國獨霸航空工業的局面。老齊格勒帶領空客度過了創業初始的艱難,建立了富有活力的管理及組織結構,為今后空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或許是受到了父親的影響,小齊格勒從小就對飛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33年3月12日,伯納德·齊格勒出生在塞納河畔的布洛涅。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齊格勒的求學經歷幾乎復制了父親的道路:1954年從巴黎理工綜合大學畢業,之后又分別在幾所工程和飛行培訓學院接受飛行員培訓和軍事教育。
畢業后,小齊格勒加入法國空軍,成為一名戰斗機飛行員。1956年,他參加了阿爾及利亞戰爭行動,并獲得法國空軍的兩次嘉獎。之后,小齊格勒又在位于圖盧茲的國家航空航天大學學習航空工程專業,之后又被派往巴黎的飛行測試學校學習,并成為了一名軍機測試飛行員。
1961年,小齊格勒駕駛一架F-84F戰斗機執行任務時發生意外,導致6人喪生,但這一插曲并沒有影響他對飛行的熱愛。1964年,法國空軍建立了空軍試飛員制度,同年他加入法國空軍試飛中心,成為了一名專業的試飛員,并于1968年晉升為赫赫有名的“幻影G”戰斗機的首席試飛員。1970年,小齊格勒加入法國宇航公司,之后隨著法國航空工業的整合,他進入了父親牽頭創立的空客公司。
小齊格勒的加入被很多業內人士視為空客“至為重要的一次人才引進”,在之后近20年的時間里,父子二人更是共同攜手創下了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
父子共同的高光時刻
1972年10月28日,小齊格勒作為試飛員成功試飛了首架A300B1原型機。或許很多人并不知道,這款空客歷史上第一款投產、世界上第一款雙發寬體客機,正是在老齊格勒的堅持之下才得以誕生的。
當時空客的兩個重要組成國法國和英國的主要精力還在“協和”號飛機上,A300這一型號不僅得不到重視,更談不上得到航空公司和多數政治決策者的支持。但老齊格勒不僅以鍥而不舍的精神說服了決策者,更通過大量的商業運作,克服了經費和其他方面的重重困難,終于使空客的第一款飛機誕生了,并拿到了可喜的第一份訂單。于是,在A300B1首飛的那天,有媒體拍到了這樣一張照片,小齊格勒駕駛飛機一飛沖天,老齊格勒在人群中,熱淚盈眶。
伴隨著A300的首飛,空客也開始了她的輝煌發展之路。老齊格勒非常有前瞻性地提出,為了后續型號的發展,空客必須成立專業的綜合飛行測試中心,于是一支由法國、英國和德國技術能力共同組建的綜合飛行測試中心成立了,而小齊格勒被授命創立和組建空客新的飛行測試部門。1976年,小齊格勒成為空客飛行測試總監,并先后擔任空客A300、A310、A320和A340的首席試飛員。
1993年6月,小齊格勒再次創造歷史,他駕駛被譽為“世界巡游者”的A340-200飛機僅用48個小時就環繞地球一圈,期間僅經停新西蘭奧克蘭一站。
小齊格勒的威望不遜于他的父親。在空客公司里,只有他的名字可以縮寫成兩個字母——B.Z.,大家一看到B.Z.就知道這是誰。2012年,在范堡羅航展上,英國《飛行國際》雜志為小齊格勒頒發了“終生成就獎”,在頒獎儀式現場,主辦方特意在現場擺放了他的父親亨利·齊格勒在空客交付中心的畫像(空客為紀念亨利·齊格勒為公司發展作出的杰出貢獻,將圖盧茲新建的交付中心命名為亨利·齊格勒交付中心)。齊格勒父子為法國航空工業服務的時間前后相加超過70年,如今他們的事跡已成為空客寶貴的精神遺產,他們的傳奇成就也被全球航空業同仁所敬仰。
“他為航空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
盡管小齊格勒可以算得上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富二代,但他癡迷于飛行,并且勇于創新。或許是曾有過在空軍服役的經歷,因此在成為民用飛機試飛員后,他尤為關注飛行安全的問題。
作為空客飛行測試部門的負責人,他非常重視試飛員與飛機設計師之間的協同合作。正是在這種協同合作的機制下,小齊格勒創新性地提出了將數字電傳技術和側桿控制裝置引入A320項目,并在1987年大膽提出:“希望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將商業飛行和飛行管理帶入21世紀。”在當時,小齊格勒的這一想法并不被外界所看好,甚至還遭到了很多冷嘲熱諷,但他毫不在意,堅定地將想法變為現實。
最初,A300是電傳操縱技術早期的測試平臺,該平臺通過數字信號將飛行員的命令傳輸到飛機上。電傳操縱憑借著出色的通用性、飛行安全性,大大減輕了飛行員的工作量,同時更少的機械部件以及所有飛機系統的實時監控等都有助于進一步提高航空飛行的安全性。
同時,作為飛行員,小齊格勒深知過去傳統駕駛盤操縱的不便。于是他提出用側桿代替傳統的駕駛盤。側桿的中立位置比較靈活,即使對于當時那些只接受過機械控制飛行訓練的飛行員來說,側桿也是非常容易操作的。同時,小齊格勒還確立了每架飛機只需要2名飛行員的技術標準,不再需要機械師,他還是玻璃駕駛艙、陰極射線管顯示屏、自動駕駛儀的開發主導者。
盡管這些設計如今早已成為商用飛機的標配,但在當時,小齊格勒的這些創新設計受到了頗多的非議。當時的空客正處于艱難的發展初期,任何一個決策性的失誤都會使企業被“扼殺在搖籃里”。因此,小齊格勒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盡管我深信電傳操縱技術的先進性,但在當時要下定決心在A320項目中全面實施這一技術,在我的職業生涯中也是最困難的決定之一。”1987年2月,齊格勒作為副駕駛,參加了采用電傳操控系統的A320飛機的首次試飛。之后,為了讓公眾和更多飛行員接受這一新技術,1984年,小齊格勒還邀請當時《飛行國際》的主編登機體驗安裝了電傳操縱系統與側桿的一架A300B2的測試飛行。事實證明,小齊格勒的堅持是正確的。
從航空安全的角度來看,如今電傳操縱系統已經成為了商用飛機研制的標準,全球運營的采用電傳操控技術的商用飛機累計安全運營超過2億飛行小時,大大降低了航空事故的發生率。
從企業戰略發展的角度來看,采用創新技術的A320給了空客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如今,回過頭來看,A320項目不僅僅是一架采用電傳操控技術的飛機,它更代表了這家年輕的企業在窄體客機市場的首次亮相。事實上,在小齊格勒提出將電傳操縱系統用于商用飛機之前,波音也曾想過在當時的7J7項目中引入該技術,但最終波音沒有率先走出這一步。相反,在小齊格勒的堅持下,年輕的空客更敢于創新,并憑借著這種創新的力量最終在競爭激烈的商用飛機市場占有了一席之地。而當今全球民航業惠及億萬旅客的安全紀錄和成就也得益于小齊格勒當初在工程、設計、試飛和應用方面的積極推動和貢獻。盡管如今,小齊格勒已逝去,但他對商用飛機產業的影響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