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先
基層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是為人民謀幸福的基礎性工程,做好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既可以提高就業率也可以保障社會福利工作的落實,是關系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但以青島市為代表的實體和網絡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將從服務平臺建設意義、建設現狀、建設中的問題以及解決建議四個方面來進行分析,探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完善和發展。
一、基層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意義
1.提高政務服務水平,促進穩定就業。基層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有利于解決基層群眾在勞動就業和尋求社會保障中出現的問題,維護社會的穩定發展。勞動是人類社會發展必不可缺的部分,保障基層群眾在就業創業中的問題可以得到順利解決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必要環節。通過政府服務水平的提高,可以簡化基層群眾的創業就業流程,提高群眾創業就業的熱情從而穩定就業創業形式,以創業帶動就業,平穩推進社會經濟增長。
2.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維護社會穩定。“所謂社會保障,就是政府通過國家權力,按照法律的要求,并使用一些手段進行國民收入的再分配,解決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做好社會保障工作,推動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臺的建設,就是在改善基層群眾的生活,就是在解決基層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首先,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可以通過及時發布就業招聘信息、提供企業融資平臺、在線解答創業政策問題等方式,提高基層群眾的就業率,進而提高基層群眾的收入。此外,針對部分退休人員或無就業能力的社會人員,基層服務平臺為其均提供了尋求幫助的渠道,借此保障了困難群眾和已退休群眾對社會福利待遇的享受。因此,基層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有利于提高廣大基層群眾生活的幸福感,也從就業和社會保障的角度維護了社會穩定。
3.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基層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其本質目的就是為了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將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保障的不僅是基層群眾的就業和社會福利,更重要的是以就業推動國家經濟建設。通過服務平臺,將就業信息和社會保障信息公開化,促使市場發揮調配作用,不僅基層群眾可以通過服務平臺查找合適的企業,在透明化的市場作用下,不符合社會經濟建設發展規律的公司或者違法的空殼公司等,都會被市場所淘汰。基層服務平臺的建設,最終會將最有利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部分保留下來,推動社會主義經濟事業的發展。
二、青島市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現狀
根據山東省人社廳的要求,青島市圍繞基層群眾需要,在基層勞動就業和保障服務平臺建設方面推進“縣、鄉、村一體化”進程,實現了三級服務平臺的一站式管理,服務內容可以通過一級平臺實現全面覆蓋。從服務機構、經費保障、人員配置、網絡功能四個方面來看,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在實際使用上為群眾提供了高效的服務通道,平臺建設比較完善。
1.實體服務機構設置。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圍繞深化“一次辦好”改革要求,青島市人社局以群眾滿意為根本目標,堅持實體化服務平臺優先發展,縣級設立了綜合服務中心、街道及鄉鎮一級建成了人社所或人社中心、社區和各個行政村也均設立了人社服務站。
實體化的服務平臺建設可以滿足更多年齡層群眾的需要,網絡平臺雖然在飛速發展,但部分高齡群眾在使用新興的網絡工具時仍存在困難。實體化的服務平臺建設在縣、區、鎮的多層次全面化覆蓋,避免了高齡群眾遇見網絡辦事難題。此外,在部分網絡不發達的地區,實體化的服務平臺也為基層的貧困群眾提供了更便捷的辦事渠道,無法使用網絡平臺的基層群眾可以就近找到實體化的辦事大廳,規避了無網絡難辦事的尷尬。青島市貫徹山東省人社廳的要求,堅持實體化建設先行,在實體服務機構方面布局比較全面。
2.網絡服務功能項目。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官方網站以藍色為主基調,頁面布局比較簡潔,通過網絡服務平臺向市民提供了包括:就業創業信息、社保服務辦理、勞動仲裁資訊、事業單位招聘信息、職稱評定辦理等服務頁面。市民群眾還可以通過網絡大廳的信息公開欄目便捷掌握人事招聘以及社會保障工作的最新動態,主要包括專職人員職業技能考核通知、人才引進工作、創業微視頻大賽等公告。基層群眾可以隨時通過網絡服務平臺掌握人社部門發布的就業信息,尋找就業機會。通過正規的服務平臺讓基層群眾掌握了招聘和社保信息,避免了基層群眾因私營網站真假信息混雜而上當受騙。
三、平臺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服務機構名稱不夠統一。以山東省青島市為例,基層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在縣級、區級、鄉鎮級領域開展工作時,使用的單位名稱包括“人社所、人社站、人社服務中心”等,辦公的實體化平臺雖然功能類似,但名稱卻均不相同,這一情況可能會影響基層群眾的辦事效率。例如:群眾在辦理業務之前還需仔細詢問各個不同名稱的單位之間的區別,避免辦事時尋錯地方。
2.檢索功能無法使用,增加信息查找負擔。雖然青島市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方網站設置了搜索框功能,但是網絡服務平臺在用戶使用時,在搜索框輸入關鍵字后會出現無法查詢的情況。用戶提交關鍵字后頻繁顯示“頁面錯誤”,導致搜索功能失效。這就使得基層群眾無法在網絡服務平臺使用搜索框查找所需信息,只能通過欄目條翻找歷史內容,檢索信息過程費時費力。
3.有浮動廣告遮掩頁面信息。進入青島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官方網站后,頁面左側附帶的廣告信息,例如“2020年度技工院校招生簡章”“校方合作信息對接平臺”兩個廣告模塊對頁面左側的導航信息在視覺上存在明顯遮擋。廣告內容雖然和就業創業內容息息相關,但是在視覺體驗上觀感較差,且浮動的廣告窗口無法關閉,影響群眾查看導航欄目條。
4.在線問政功能須按照主題提問。青島市人社局在官方網站首頁的“互動交流”導航欄設置了“在線問政”板塊,市民群眾可以通過該模塊對勞動人事爭議仲裁、事業單位綜合人事管理、人才引進相關政策、創業扶持與服務、社會保障卡經辦與服務等相關主題的政務信息進行提問,會有專職人員在線進行解答。一般群眾的問題都會及時得到回復,但是在特定的日期內,基層群眾只能針對一個主題進行提問,逾期只能等待專業人員的下一次排期解答。
四、對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中問題解決的建議
1.統一名稱或機構標識。實體化的基層服務平臺雖然在各區縣都有分布,并不是所有基層群眾都對政府職能機構的小類劃分非常了解,所以基層服務平臺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將各級服務平臺的職能范圍在群眾中進行普及。可以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將職能劃分的宣傳海報在平臺服務大廳進行張貼,另一方面可以在官方網站的顯眼處對各級機構的工作分布進行科普。除此之外,基層服務平臺在建設完善的過程中,更應該統一名稱以及機構標識,借此讓基層群眾在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遇到問題時,可以首先想到向擁有標識的正規服務平臺尋求幫助。如果機構名稱過于復雜,或者分類過細,就很難讓群眾分辨某地區的哪一個服務平臺才是自己應該找尋的辦事機構。
2.對平臺檢索功能進行維護。青島市實體化政務平臺的建設相對完善,由于實體化的服務平臺通常設有專門的服務臺,基層群眾來訪辦事鮮少出現不知如何辦理的情況,通過人工的現場問詢都能得到及時的解答。而網絡的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官方網站服務平臺的建設,在檢索功能方面仍有改進的空間。從網絡服務平臺的真實體驗來講,檢索功能的失效增加了群眾尋找所需信息的時間成本,在服務平臺的首頁面進行關鍵字的檢索后,頁面多次提示無法顯示結果,檢索功能失效。網絡服務平臺的建設仍需繼續加大對檢索功能的完善力度,安排網絡技術人員對網站進行日常維護,相信之后可以做到檢索功能的正常化使用。
3.頁面設計可以更加簡潔。從廣告模塊來講,可以將廣告模塊融入正常的網站布局,改變以往的彈窗類廣告模式。實現頁面的一體化、簡潔化,避免浮動廣告對頁面信息進行遮擋。浮動廣告的出現除了影響正常功能的使用外,還會影響用戶對網站的第一印象。青島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基層服務平臺中的浮動廣告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加工改造,實現無頁面遮擋性的廣告模式,將政府官方網站建設得更加規范化、整潔化。
4.顯眼位置可增設人工客服浮動窗口。從實用性角度來講,在線的客服功能可以省去基層群眾在服務平臺進行自查詢的時間,工作人員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基層群眾的問題進行回答。此外,由于基層群眾的問詢內容會有很大程度的重合,基層服務平臺在進行建設完善時可以增加機器人客服功能,平臺用戶在發送問題關鍵字后即能收到以外同類問題的相關信息。為節省人力成本,平臺建設時可以將機器人服務前置,當用戶搜索無果時,可以從機器人客服主動轉向在線的人工客服進行求助。在線客服功能的引進,可以有效緩解線下服務熱線的壓力,網絡客服功能可以實現工作人員一對多進行解答,也可以減少群眾等待人工服務的時間。
五、結語
基層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對改善人民生活和促進社會經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具體的平臺建設主要可以分為實體平臺和網絡平臺兩類,以山東省青島市為例,實體化的基層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比較完善,雖然機構分級分層名稱較多,但服務平臺的實體辦公區域覆蓋面非常廣,能夠保證群眾的日常需要。而網絡服務平臺由于新興不久,仍處于建設完善的進程中,在用戶體驗方面仍存在著檢索功能失效、廣告遮擋正常導航板塊、缺少線上人工客服等一些問題,需要通過后期的技術人員日常維護和頁面修繕工作將問題解決。
(作者單位:膠州中云街道辦事處財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