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耀規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讓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在后疫情時代,在新常態化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我們必須將疫情防控的生動實踐全程融入到公共基礎課、專業教育課和實踐類課程中,講好抗擊疫情、疫后重建、國際援助和青春逆行“四個故事”,形成鮮活的課堂,不斷拓展課程思政的廣度、深度和溫度。
一、講好抗擊疫情故事,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1.講清疫情阻擊戰體現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1)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優勢。中國疫情防控阻擊戰這一生動鮮活的例子,讓學生深刻理解和領會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疫情爆發后,黨中央即刻作出反應并采取有效措施,專門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時間作出了“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的重大決策并做好頂層設計部署,制定了疫情防控作戰計劃,在全國范圍內作出統一部署、全民動員、多方協調、科學防治、精準施策。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以及快速準確科學的施策,給全國人民吃了定心丸,堅定了打贏疫情阻擊戰的信心和決心。(2)“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抗擊疫情是一場需要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和各種資源的總體戰,既需要快速做出總體研判、總體部署和總體指揮,又需要有及時反應力、資源整合力、動員協調力和強大執行力。在中央的統一指揮部署下,全國各地醫療救治隊分批有序緊急馳援武漢主戰場,各省對口全方位支援湖北各市,全國各地生活生產物資、醫療衛生物資緊急調運,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以及16家方艙醫院在十多天內迅速建好投入使用,央地統籌,城鄉協調,各行各業各條戰線聯動,最終形成了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全國一盤棋”, 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上下聯動,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協同的聯防聯控格局。(3)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優勢。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以人為本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人的生命權和健康權是最基礎最根本的人權,在嚴竣的疫情面前,人的生命權和健康權就是最大的、最迫切的人權。在疫情防控中,中國按下了經濟生活生產的暫停鍵,以經濟的巨大犧牲來阻斷病毒傳播,盡最大的努力來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中國政府第一時間宣布對患者進行免費治療,并承諾對所有患者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絕不放棄任何一個人。這是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堅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終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的現實體現,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的生動體現,也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思想的鮮活體現。(4)中國式治理效能優勢。在疫情防控中,全國快捷、及時、高效、科學地進行大動員、大調配、大集結,全國各地各部門堅決服從黨中央的統一指揮、調度和協調,積極投身于抗疫大作戰中,迅速形成合力,有效地遏制了病毒蔓延勢頭,取得了疫情阻擊戰的階段性成果,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肯定和贊揚。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生動體現,充分彰顯了國家治理體系的超強的領導效能、組織效能、應對效能、動員效能和整合效能,這是打贏疫情阻擊戰的根本保障。
2.講透疫情阻擊戰體現出的中國精神。(1)培養大學生無私奉獻精神。面對來勢兇猛的新冠疫情,在闔家團聚的新春佳節之際,華夏大地涌現出無數舍小家顧大家的、無私奉獻的美麗“逆行者”,全國各地的醫務工作者以及廣大的志愿者紛紛主動請纓,義無反顧地奔赴疫情防控的最前線,他們不顧個人安危,堅守崗位,用科學力量對抗病毒,以血肉之軀守護生命,以微薄之力奉獻自我,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畫面。(2)激發大學生團結奮斗精神。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不但與廣大人民的健康安全息息相關,也牽涉到國家穩定大局和社會經濟發展,是一場偉大的斗爭,需要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團結奮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神州大地,從醫護人員到人民子弟兵,從各級黨員干部到普通社區群眾,從城市到農村,從企業到學校,從國企到私企,大家團結奮斗,萬眾一心,以各自方式紛紛加入戰斗,演繹著同舟共濟、眾志成城的生動故事。近代以來,中國一直多災多難,中華民族在一次次的磨礪和考驗中披荊斬棘、砥礪前行。(3)樹立大學生大局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人民群眾識大體、顧大局,自覺配合疫情防控斗爭大局,形成了疫情防控的基礎性力量。”本次疫情防控中很重要的兩項公眾性措施是隔離和戴口罩,它們在切斷傳染源和傳播路徑、保護易感群體等方面起到致關重要的作用。
二、講好疫后重建故事,彰顯人民特質
1.刺激經濟社會恢復發展,著力抓好民生保障。為抑制疫后經濟下滑惡化趨勢,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好“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落實“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任務,把民生和就業保障工作擺在首要位置,迫切要求解決好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和就業問題。加碼減稅降費力度,多舉措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助力市場主體有序復工復產,想方設法穩定和擴大就業,鼓勵發展地攤經濟,這些政策措施都直指民生問題,體現了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執政理念和服務宗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性。
2.加大脫貧攻堅力度,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任務。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受疫情影響,脫貧任務壓力巨增。中央明確表示保持目標不變,要加大工作力度,強化對特困人口的兜底保障力度,制定了鄉村產業發展規劃,助力產業扶貧,為可持續脫貧提供不息源泉和強力支撐,確保在不降低標準的前提下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摘帽,高質量高標準完成脫貧任務,在脫貧攻堅道路上絕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3.健全和完善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尤其是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上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中央提出要想方設法徹底堵漏洞、補短板、強弱項,強化公共衛生法制保障、救治體系和救助體系,創新和完善防控預警機制,切實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確保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講好國際援助故事,展現大國擔當
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始終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盡最大努力貢獻中國力量、分享中國經驗、提供中國方案,為全球抗疫工作作出巨大的貢獻。首先,中國以極其負責任的態度,快速及時透明地向世界公開疫情的發展情況和相關信息,共享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及病毒毒株,為世界各國作好防控及科研攻關提供了寶貴的時間窗口;其次,中國一邊做好國內疫情防控工作,一邊以“過來人”的身份毫無保留地與國際社會分享中國的防控理念、防控策略、具體措施和經驗教訓,共同維護世界衛生安全;再其次,中國在繼續做好國內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同時,克服重重困難,力所能及而又量力而行地向疫情嚴重的國家和防控薄弱的國家提供多樣化援助和支持,與全球共渡難關。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20年6月發布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指出,截至5月31日,中國共向27個疫情嚴重的國家派出29支醫療專家隊,向150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物資援助,充分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彰顯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通過中國鼎力援助國際抗疫的鮮活案例,引導學生深刻理解領悟三個道理。其一,中國是一個有擔當、負責任的大國。中國這次對外抗疫援助,是有始以來援助范圍最大、參與面最廣、力度最大、時間最緊急集中的一次國際人道主義行動,國際影響巨大而深遠,學生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感,極易激發自豪感和愛國熱情。其二,中國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極端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在國際社會已形成共識,激勵大學生要勇于擔當、勇于創新、攜手同心,共同為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奉獻綿薄之力。其三,在大災大難面前,只有齊心協力、團結協作,才能共克難關。疫情沒有國界,病毒不分種族,在疫情面前,不可能有絕對安全的世外桃源,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只有全世界團結協作、共同奮斗,才能徹底戰勝疫情,全球才有共同的安全,人類才有共同的家園。
四、講好青春故事,傳遞青春正能量
面對疫情,各條戰線的青年逆流而上,90后00后的醫護工作者、基層工作人員、志愿者等,沖鋒在前,投身抗疫一線,走村入戶排查,進行網格化精準管理,他們在不同戰線不同崗位上,敢于擔當,用青春和熱血向世界發出中國青年最強音。面對疫情,新時代大學生挺身而出,肩負起社會責任,以不同的方式投身于防控工作中,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情懷和擔當。未來,在新時代的征途中,我們還會遇到許多新的磨難和挑戰,青年人要勇擔時代使命,用努力奮斗的青春,淬煉為“四有”的時代新人。[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項目編號2016JGB457);廣西教育學院2020年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專項項目(2020XJSZ007)。]
(作者單位:廣西教育學院法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