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恒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養老服務業對相關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增加。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是關系到每個家庭,每個老年人切身利益的社會民生。20世紀90年代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已經開始加速,到目前為止,我國人口結構已經是老年型,65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人數已經達到2.4億,占總人數的17.2%。人口老齡化趨勢迅速發展,使我國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深的國家。養老服務業人才對我國未來養老戰略至關重要,然而當前養老服務業人才缺乏,養老服務業中人才的供應與需求之間差異顯著,這將深度影響我國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前景。高等職業院校是培養我國養老服務業人才的根本所在,產教融合則是為了提高培養人才的質量,高職院校與相關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實現產業與教育的高度融合。高等院校在基于產教融合的模式下培養養老服務業人才,不僅要根據市場的需求改進當前課程和教材,而且需要通過加強高等職業院校與相關企業之間的合作,制定符合當前養老的需求人才培養模式,從而推進高職與企業聯合培養相關人才的進程,滿足養老市場的需求。
一、我國養老服務業對高職院校教育的任務和需求
養老服務業人才是解決我國養老問題的重要前提,是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基礎。養老服務業人才不僅包括管理養老服務機構的管理人員,也包括直接從事老年術后護理、醫療康復等工作的專業人員。目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開設了養老服務相關的專業用于培養相關人才,專業包括但不限于老年保健、養老企業管理、養老護理服務等,這一舉措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養老服務業對人才需求的部分壓力,但遠沒有解決我國養老服務業市場巨大的供需矛盾。
而隨著我國人口結構不斷老齡化,國民對養老服務業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國家高度重視養老工作,并給予期望,并不斷出臺與養老服務相關的政策。這些政策緊緊圍繞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具有實施力度大、措施有力、含金量高的特點。這些舉措對高等職業院校對養老服務業人才的培養和教育提出了任務和需求。第一要精準把握當前養老服務業的對相關人才的需求。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以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作為教育改革的出發點,深入分析當前養老服務相關產業的情況和未來發展狀況,把握市場對養老服務業不同類型人才和不同層次的需求。高等職業院校要準確把握社會養老對人才的需求,不斷改進高職院校對相關人才的培養方向,完善培養的課程體系,從而有效緩解社會需求。第二要高等職業院校養老服務人才的教育與相關企業進行結合,通過學校與企業的聯合培養,實現產教融合推進高職教育改革創新。企業準確對接高等職業院校的養老服務專業的學生,從養老需求出發完善企業中養老服務專業的培訓體系和結構體系,企業為培養人才提供符合培養方案條件的技術指導,以及實習所必須的設備設施,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企業培訓水平。此外,企業還要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供學生實習,讓學生得到充實的培訓和鍛煉,從而提高社會服務能力,最終不僅可以滿足社會養老需求,還能實現校企的雙贏互利。
校企結合的典型案例是醫養結合老年服務于管理專業建設 ,醫養結合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群依照崗位群建設邏輯,以老年服務與管理轉專業為主專業、康復治療技術、食品營養與衛生、藥學為支撐專業協同發展。專業群面向長三角經濟發展區中高端具規?;?、連鎖化、多元化的“醫養結合”老年服務企業。以老年群體需求為中心,整合各專業知識與技能,培養擁有綜合服務技術,專項服務技術和管理應用能力三大技術站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性、創新型專門人才。
二、高職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的基本現狀
我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物質財富顯著增加,醫療保健水平也得到了飛躍發展,我國國民平均壽命在不斷提高。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人口結構開始發生變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增速。到如今,我國人口結構發展成為老年型結構。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養老服務成為社會需要,大量養老服務人才是老年人老有所醫,老有所養的依靠。
發達國家如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人口老齡化程度均高于中國。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和老齡社會的現狀,發達國家不僅對職業院校的教育和辦學模式進行改革,而且實行將教育與企業相融合的產教融合模式,形成了完整的理論和實踐體系。
相比較而言,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不成熟,其中最大的缺陷表現為養老服務業人才缺失。與養老市場旺盛的需求和蓬勃的市場相比,我國極度缺乏養老服務業人才。根據我國養老服務人才培養情況調查報告,我國至少需要1300萬名養老服務人才,而現實情況人才數量少于50萬,養老服務業供需矛盾巨大。養老服務業人才受教育程度和專業水平整體較低,年齡較大。數據顯示,我國現有養老服務業人才中,接受教育程度在小學及以下的人數占比高于總人數的五分之一,初中教育水平的人數占總人數的45%,獲得高中及中專教育的人數約為四分之一,而接受過大學教育的養老服務業人才只有不到7%。在現存的養老機構護理人員中,年齡在50歲以上的女性是構成護理人員的主力。
而在目前的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計劃中,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培養人才水平無法從數量和質量兩方面滿足市場需求。截至2018年,我國高等職業院校中創立養老服務與管理相關專業的院校有186所,且高職院校尚未建立獨立且完善的養老服務類教育體系,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導致養老服務人才與社會養老需求現狀差異巨大,滿足養老需求的人才供應薄弱。
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與社會養老服務需求不對口,課程和實踐的針對性都不強。目前高職院校的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多偏向于向養老機構輸送人才,而在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等方面的人才培養則有明顯的不足之處,導致人才培養出現了偏差。學生實習的內容多為服務老年人的項目,缺少能夠管理和運營養老服務業的人才,不能滿足實際的市場人才需求。
三、高職養老服務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優化高等職業院校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方案,不僅能滿足養老服務業求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能滿足多樣化養老服務的需求。實現基于產教融合現狀的高職院校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這不僅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能引起高等職業院校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優化的重視。實現產教融合,必然促進院校和企業的共同發展?,F對高等職業院校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提出建議如下。
1.擴大招生規模,增加相關專業。在產教融合的基礎下,養老服務業人才的培養將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課堂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在設置專業時,要積極應對社會養老需求的變化,增設老年健康管理、康復治療手術等養老專業。此外還可以通過單獨招生、增加招生等方式,設立助學金、獎學金來吸引學生就讀養老服務專業,擴大專業規模。
2.推進產教融合,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對學生進行理論培訓時,相關課程、學生使用的教材、老師的教學方式等重點環節都要進行深度改革,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師資隊伍。讓學生接受先進的教育觀念,組織學生學習養老服務的相關知識,對學生進行理論教學。企業組織學生實習時,不僅要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學生對養老服務的相關技能進行實踐,且還需要通過實踐操作考核,才能進行實習,在規定的范圍內,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應用于實習過程,從而獲得養老服務培養的經驗。在實踐過程中,企業要強化這一教學環節,不僅能促進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促進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
3.高職院校設立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能夠加強養老服務業的水平。國內的經濟的迅猛發展,帶動了人們生活質量的發展,但是養老服務與管理人才不管是質量還是數量都無法符合需要,社會急切地要求大量的通過系統化培養具有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的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根據國內老齡化群體的特性和各個層級的需求,需要采取在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中結合各個學科的專業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更有效地為服務于老齡化群體,能夠更細致的關懷老人。
四、總結
在當前產教融合的背景下,高等職業院校會與企業進行更密切地交流合作,培養養老服務業人才的教學模式也有新的改變,通過不斷優化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模式,填補教學方案中的漏洞,制定精準的人才培養目標以迎合養老需求,提高養老服務業人才的綜合素質。
(作者單位:鐘山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