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微微
摘 要:在國家大力推行職業教育的背景下,中考失利的學生可以選擇職業教育和中考復讀兩種道路,因此,作為非常特殊的一個群體,初中復讀生的學習和生活值得關注和研究,文章從愛心、關心、恒心等角度出發,依次對應學生的信心激發、決心堅定、恒心鑄就,以期幫助初中復讀生找回學習自信、增強學習動力、成就美好的未來。
關鍵詞:愛心;關心;耐心;學習自信;學習動力
一、 用愛心激發信心,找回學習自信
所謂愛心是指同情憐憫之心態(包括相應的一定行動),它是一種奉獻精神,更是關懷、愛護人的思想感情,包括于所有情感之中。正所謂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莫過于愛,初看這個小標題,一定會讓人聯想到很多愛與教育的話題,想到了師愛,想到了親其師信其道,但對于初中復讀生的“愛心”不僅僅來自教師,還要來自家庭,更要來自社會。
首先,教師要有愛心,因為愛是教育最好的起點和保障。道理很明顯,關鍵是怎么做。對于初中復讀生而言,教師的愛心應該體現在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上,學習上主要是學習方法的指導,畢竟知識學生已經學過一次,再來一次的話,應該注重的是在原有知識基礎上的整合和歸納,學生要注重反思、總結和借鑒,教師應提醒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和各學科的特點,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復習;
教師要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多從角度幫助復讀生規劃人生,從微觀角度指導他們學習,引導他們轉換視角,重新審視生活,抓住復讀這個契機,收獲更多知識、方法、友情、生活經驗、生活感悟等。另外教師自身也要有
生活熱情、教育激情,講究教學的藝術,“教學的藝術所要求的不過是將時間、科目和教法加以精巧的安排”,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真正做到“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讓復讀生“親其師”,即親教師的為人,又親教師的教學,讓他們找回學習自信。
其次,家庭的愛心也很重要。沒有家長不愛自己的孩子,但這個愛也是很寬泛的,如果表達方法不合適,稍有不慎也可能適得其反。對于初中復讀生的家長而言,一定要牢記孩子身上有兩種渴望和需要必須要滿足,一是被肯定,一是被關注。經歷過一次中考失利的他們,頂著巨大的壓力選擇復讀,但凡在學業上取得些許進步,都希望得到來自父母的夸獎和贊揚,所以,父母不要吝惜表揚的話語,更不要孩子對微小的進步視而不見,不要提“你看人家誰誰誰”。另外,就是要多關注自己的孩子,不要借口工作忙把孩子送到學校,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定不要做“甩手掌柜”,要多與孩子溝通,多與任課教師交流,家校合力,推進孩子成長。家長除了要做到理解孩子之外,還要尊重他們。要知道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試著換位思考,不要用成年人的眼光和高度去衡量和批判孩子的表現、否定他們的判斷和選擇,讓他們找回學習自信。
最后,社會的愛心必不可少。縱觀初中復讀的各種影響因素,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對于次年中考政策的理解,次年中考政策有變化的小道消息總是會廣泛流傳在選擇復讀的學生中,比如,次年復讀生錄取分數提高、復讀生不允許報某某高中、次年中考人數將大幅增加致使國家重新出臺不利于復讀生的政策等,這種難辨真偽的信息直接影響到了復讀生的學習生活,嚴重打擊了他們的學習信心。因此,需要教育部門明確政策規定,給復讀生吃“定心丸”。另外“中考復讀”相較“高考復讀”而言,“中考復讀”在辦學方面不夠成熟,國家政策規定不允許公辦學校招收初中復讀生,隨著復讀生增加,勢必會有更多的培訓機構開設,因此有關部門一定要加大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唯利是圖的不良機構,多管齊下,為初中復讀生提供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讓他們找回學習自信。
二、 用關心堅定決心,增強學習動力
關心意為:留意,注意;關懷,掛念;(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視和愛護。心理學上有一種心理現象被稱為霍桑效應,指的是行為個體在意識到自己被關注或觀察的時候,有意識地改變言語表達、行為表現的一種心理效應。所以,對于初中復讀生的關心主要體現在對其學習和生活層面上。
首先,關注課前準備。與應屆生相比,復讀生有自己的優勢。例如,知識儲備相對豐富,已學完整個初中階段的所有課程,并具備一定的考試經驗,但是復讀生又有自己的劣勢,他們容易受心理問題的影響,比如,由于學習壓力過大而失去信心,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進而影響到復習效果。另外一個劣勢就是部分復讀生自身素質不高,由于應屆階段的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學習方法不科學,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不高,形成知識斷層,復習起來難度大,也會挫敗復讀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信心。因此,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課前準備開始關注,關注其復習的精神狀態、關注其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關注其學習用品的準備,甚至有必要提前兩分鐘到教室內與學生溝通交流,觀察學生的準備情況,以保證學生快速進入復習狀態,并以此來帶動學生堅定學習的決心,增強學習動力。
其次,關注課上表現。與帶應屆生班級有所不同,給復讀生上課不需要像上新課那樣逐點逐條的分析學習,更多的應該是知識內容的梳理、知識體系的構建、學習經驗的積累、學習方法的革新,因此,在課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是否參與學習活動,更要關注學生對知識運用的熟練程度,看他們是否能夠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教師要“合理的分解教學目標和期望目標,采取措施幫助學生順利實現目標”,給他們提供更多的自我表現機會,教師要創設更多的合理且合適的情境,如若必要,教師也要“該出手時就出手”,采取“欽點式”教學。關鍵在于教師要信任每個復讀生,不能再有“只關注優秀生”的思想,要善于運用賞識教育,發現復讀生身上的閃光點,充分挖掘他們身上的潛能,激發復讀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抓住教育契機及時予以學生贊賞和表揚,像卡耐基說的那樣,“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贊美和鼓勵”,唯有如此,才能堅定復讀生的學習決心,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