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英
摘 要 草莓營養價值高,具有保健功效,深受大眾喜愛。隨著種植業的不斷發展,草莓的栽培模式呈現多元化趨勢,除大棚栽培外,還有地膜覆蓋栽培、露天栽培等。要保證草莓產量,有效防治病蟲害是關鍵。詳細介紹了露天栽培草莓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技術。
關鍵詞 露天栽培;草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668.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018
草莓(Fragaria × ananassa Duch)屬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物質,被譽為“水果皇后”,同時草莓還有保健的功效,不僅能促進腸道消化,還能保護視力。現今市場上草莓的需求量極大,眾多農村地區開始擴大草莓的種植規模,草莓栽培模式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其中露天栽培得到廣泛應用。與大棚栽培和地膜覆蓋栽培相比,露天栽培使用的栽培道具相對較少,且露天栽培更加依賴于自然環境,露天栽培種植的草莓味道更加天然,酸甜適度,銷量較好。但病蟲害對露天栽培草莓的產量及經濟效益造成了極大影響,基于此,深入研究露天栽培草莓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技術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
1 常見病害及防治技術
1.1 草莓根腐病
草莓根腐病是露天栽培草莓中最為嚴重的病害。草莓根腐病是由多種病原菌及土壤環境相互作用而導致的一種病害,病原菌種類達20多種。草莓栽培過程中一旦染病,存活率就會變低,且沒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在露天栽培過程中以預防為主,通過防御性的手段來降低草莓根腐病的發生。草莓根腐病的預防措施有3種。1)實施土壤輪作。通過與其他作物的輪換栽培促使土壤環境更為良好,最好的輪作方式是水旱輪作,如水稻。2)改良土壤。采用肥料對土壤環境進行改善,以腐熟有機肥為主,促使土壤更加肥沃,能更好地滿足草莓生長所需。3)根結線蟲的防治。根結線蟲的存在會增加根腐病的發生概率,同時還會進一步加重病害程度,因此在預防草莓根腐病時要重點防治根結線蟲。農戶在栽培過程中要合理使用濃度為5%的阿維菌素,以有效殺除土壤中的根結線蟲。
1.2 炭疽病
高溫多雨時節,炭疽病發病概率會進一步增加。該病的主要表現可以分為局部性及全株性2種癥狀。局部性表現為葉片、葉柄出現中心棕褐色、邊緣紫色的病斑,并逐漸向頂端蔓延,直至植株枯死[1]。全株性的主要表現是植株根管部位明顯受損,最開始發病時,會有1~2片葉子失水,隨著病害的加重,植株最終枯死。炭疽病可用百泰800~1 000倍液或咪咪鮮胺1 000~12 000倍液進行防治。
1.3 灰霉病
灰霉病會直接為害草莓的果實、果柄及葉片,其中果實的發病概率極高,因此在露天栽培草莓過程中相對常見。灰霉病的直接表現是在草莓植株上出現扁平且形狀不規則的黑色菌核,如果環境氣溫在20~25 ℃,濕度在80.0%以上,灰霉病還會進一步蔓延。灰霉病的防治以農業防治為主,化學藥劑防治為輔[2]。其中,化學防治是在草莓開花前噴施嘧霉胺800~1 000倍液、腐霉利800~1 000倍液或露娜森1 500倍液。目前還有相關綠色無公害產品直接作用于土壤,從草莓根部施入,從源頭抑制病原菌的生長,亦可有效防止灰霉病對草莓的傷害,提高產量和效益。
1.4 白粉病
白粉病會直接侵害草莓的果實、花、葉柄等,發病初期,草莓葉子的表面有非常薄的白色菌絲層,而后會逐漸出現紅褐色的病斑。高溫干旱或高溫潮濕的氣候更易誘發該病。草莓品種單一,多年種植會造成白粉病流行[3]。要想更好地防治白粉病,栽種時應選擇抗病品種,如甜查理、寧玉等,同時要加強肥水管理。此外,還可以選擇化學防治的方法,藥劑可選擇阿米西達懸浮劑1 000倍液或32.5%阿米妙收1 000倍液。發病初期要及時用藥,以防白粉病的進一步蔓延。防治期間,要仔細觀察草莓的情況,且用藥頻率為每7 d一次[4],要注重交替使用藥物,否則會增強病原菌的抗藥性,導致防治效果大打折扣,交替用藥可以持續性保證化學防治的殺菌效果,以徹底消除白粉病。
2 常見蟲害及防治技術
2.1 薊馬
薊馬晝伏夜出,成蟲和若蟲會直接影響草莓植株的生長,且如果蟲害嚴重,草莓果實會停止生長,變為黃色,無法食用,嚴重影響草莓的產量。薊馬防治過程中,要注重田間雜草的清除,以保證草莓的正常生長[5]。此外,還可以采用10%吡蟲啉粉劑800倍液、噻蟲嗪1 000倍液或艾綠士1 500倍液噴施防治。
2.2 紅蜘蛛
紅蜘蛛成蟲和幼螨會集中在草莓的幼嫩部位刺吸,導致草莓無法正常生長。草莓植株受到紅蜘蛛侵害時,最開始葉片會出現灰白色小點,隨著蟲害的加重,白色斑點進一步擴大,最終導致草莓植株枯萎。露天栽培草莓時,農戶要及時將果園周邊的雜草清除,注重早期防范,以預防性措施為主,化學防治中可以選擇螺螨酯2 000~4 000倍液、達螨靈2 000~3 000倍液。一旦發現紅蜘蛛要立即用藥,在蟲害還未大面積擴散時直接消除,以免對草莓后期生長和成果造成大面積為害[6]。
2.3草莓線蟲
草莓線蟲一般常見于草莓植株新生長葉片,該蟲害喜食新葉,使新葉產生畸形,葉片顏色會因此提前變深發黑,葉片營養流失畸形直接導致葉柄變質,新生草莓花瓣畸形或直接脫落,造成減產。在露天草莓栽培過程中,對于草莓線蟲的防治,要提前做到栽種有植株篩選,對問題植株進行剔除,防止帶病植株的栽種;草莓育苗生長期間要注意勤于翻耕倒茬作業,翻耕中要隨時觀察植株生長情況,發現問題要第一時間對植株進行敵百蟲乳劑的噴施,一般是80%乳劑500倍稀釋,每間隔7~10天噴施3次,防止病蟲害大面積擴散,影響產量。
2.4 地下害蟲
草莓露天栽培過程中,常見地下害蟲有螻蛄、地老虎等。這些地下害蟲大多喜食幼根、新莖、貼地果實,不僅會造成草莓大面積減產,嚴重時還可直接造成植株病死。在露天栽培草莓前,就要對土壤進行消殺處理:1)多次中耕;2)園地清掃及集中焚燒腐爛葉片;3)在草莓栽植前對土壤進行藥物干預殺毒,一般是施撒藥土,配比為50%辛硫磷乳油100 g+30 kg細土混拌;4)在草莓生長期進行藥物灌根防治,一般配比藥水的配比為50%辛硫磷乳油3.0~4.5 kg兌水7 500~11 250 kg。
3 結語
露天栽培草莓雖然口感及品質較高,且能夠實現大規模種植,但草莓遭受病蟲害的概率會進一步增加,導致草莓產量及收益無法達到預期,農民收益與投入不成正比。為了促使農民可以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露天栽培草莓時要更加注重病蟲害防治。露天栽培草莓常見的病害有草莓根腐病(土傳病害)、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常見的蟲害有薊馬、紅蜘蛛、草莓線蟲、螻蛄、地老虎、青蟲及蚜蟲等。不同病害及蟲害的防治技術也存在極大的差異性,農戶要及時發現及時防治,為草莓的產量及收益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趙玳琳,陶剛,卯婷婷,等.微生物制劑對草莓重要真菌病害的作用研究[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9,5(3):456-462.
[2] 徐可.設施草莓主要病蟲害及綜合治理[J].湖北農業科學,2019,2(1):53-55.
[3] 周利湘.草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鄉村科技,2021,12(6):101-102.
[4] 鳳舞劍,張洪波,陶佩琳,等.高架草莓優勢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研究[J].現代化農業,2020,4(11):4-7.
[5] 劉俊儒.清水縣草莓育苗及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0(21):50-51.
[6] 劉濤.淺談草莓栽植及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業與技術,2020,40(2):110-111.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