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霞 劉麗
摘 要 封山禁牧是天然林保護工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受到了廣泛重視。目前,天然林保護工程區的封山禁牧工作存在很多不足,如資金投入少、措施不當等。基于此,以陜西省寧強縣為例,總結了天然林保護工程區做好封山禁牧工作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 封山禁牧;天然林保護;植被恢復;陜西省寧強縣
中圖分類號:S75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048
林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不僅要滿足社會對木材等林產品的多樣化需求,而且要滿足改善生態環境,確保生態環境的需要,土地安全、生態需求已成為社會對林業的首要需求。近年來,陜西省寧強縣縣委、縣政府積極響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的號召,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如今,林業的社會地位確實得到了改善,各級政府對林業的關注和重視有了很大提高。但寧強縣林業發展不平衡,不同地方政府對林業的重視程度存在差異,人們對生態建設的意識和確保生態安全的意識不強,仍然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觀念[1],森林和牧業兩者之間的矛盾仍相當尖銳。目前,如何研究和解決這些問題非常必要和緊迫,特別是林業與畜牧業之間的矛盾,已擺在各級政府和林業部門的面前。
1 封山育林的作用
封山育林指的是禁止森林開墾、放牧、伐木和其他破壞性活動以恢復森林植被的一種方法。根據實際情況,可分為全密封(長時間無任何人為活動)、半密封(季節性開放)、輪密封(定期分片輪封輪開)。
1.1 有效保護發展森林資源
節約和保護物種資源是封山育林的一個重要作用,這是保護珍稀樹種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途徑。為了有效保護和開發森林資源并改善生態環境,單樹種和結構穩定性差的林區可以轉變為灌木、針葉和闊葉混交林及具有生物多樣性的森林群落,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平衡[2]。
1.2 培育森林資源的一種重要營林方式
封山育林的特點是人力少、成本低、快速化,具有很好的效益,可以提升綠化速度,增加森林面積,提升森林質量,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開展封山育林后,增加了林業植被種類和生物多樣性,還能起到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效果,減少了森林病蟲害。通過封山育林,可使稀疏的林地、灌木林地經過5年以上的時間成為植被豐富的林地,且育林成本低,可發揮保護水源、改良土壤、保持水土的功能,對于促進工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2 天然林保護工程區封山禁牧存在的問題
2.1 重造林輕管理思想仍然存在
目前,某些地區仍存在重視造林,忽視管理的思想。林地不是農用地,因此農民沒有像保護農作物一樣保護森林資源,由此造成了只關注造林,忽視造林管理的情況。例如,對于植被恢復項目,政府對早期工作非常重視,要求高質量,但在種植完成后,很多林地項目都缺少相關的管理過程,造成了許多項目被荒廢。
2.2 投入不足影響工程質量
天然林保護項目的植被恢復、投資與其他造林項目相比較小,加之大多數地方財政是保障糧食金融,無法充分支持林業投資,因此造成項目質量很難得到保證。
2.3 封禁手段落后
目前,天然林保護工程領域的禁令措施仍以老口號、散布傳單、宣傳樹標等方法為基礎。縣市下屬的林區還沒有建立森林公安系統,不能采取強硬措施,只能進行說服教育,不能真正做好封山禁牧工作。
2.4 宣傳工作不到位
山區禁止放牧宣傳教育工作遠不及森林防火宣傳工作。由于森林火災對領導責任影響大,因此,對森林防火的宣傳,無論是組織上還是投資上均能到位。相對而言,天然林保護工程區封山放牧的領導責任小,加之牧民有一定抵觸情緒,由此導致宣傳工作成效甚微[3]。
3 寧強縣天保工程區實施封山禁牧的建議
目前,寧強縣天然林保護工程區總面積32.46萬公頃,其中,林地面積23.83萬公頃,占寧強縣土地總面積的73.40%;非林地面積8.63萬公頃,占寧強縣土地總面積的26.60%。在23.83萬公頃的林地中,有林地18.96萬公頃(天然林面積13.03萬公頃)、灌木林地2.24萬公頃、疏林地20 hm2、未成林造林地0.582萬公頃、宜林地2.05萬公頃。要想有效封山禁,則需做好以下6點。
3.1 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體系
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主要以保護和培育天然林資源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宗旨,努力實現資源增長、質量提升、生態良好、民生改善、林區和諧。因此,要不斷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管理體系,建立健全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制度尤為重要;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促效能,積極轉變觀念,促進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健康穩步發展。
3.2 落實管護任務
狠抓落實,層層簽訂責任書,明確管護責任。年初主管單位與各鎮(辦)管護站簽訂森林管護責任書,鎮(辦)管護站與管護人員簽訂管護合同。同時,制定管護人員工作制度、考勤制度、巡山記錄制度等,管護人員每日必須規范填寫巡山記錄,每月巡山天數不得少于22 d,有重大事情要及時報告。
3.3 進一步完善各項規章制度
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至關重要,其是完成各項工作的重要前提,應夯實工作責任,加大檢查監督,督促落實,年初制定工作計劃,森林管護責任區分布圖、森林管護示意圖,做到年中指導,年底檢查,確保各項制度均落到實處,有力促進管護工作的標準化建設和森林資源的安全管理。
3.4 保證森林資源安全
1)統一思想,增強重視程度。封山禁牧屬于群眾性和公益性事業,需要做好宣傳,提升大眾的認識,做好領導工作。各林業部門需要根據縣政府要求,在重要工作安排中納入這項工作,做好領導,進行組織,并認真執行;要把封山禁牧任務做好層層分解,明確任務和責任,保證在規定時間高質量完成封禁任務。2)增強宣傳,提升認識。確定有效的宣傳方案,合理使用電視、廣播等宣傳媒體,還要張貼宣傳標語等,提升宣傳活動的力度,要讓牧民真正了解封山禁牧的意義,熟悉相關政策和實施方法,做好基層宣傳。開展封山禁牧后,工作人員需要處理好林牧矛盾,切實做好農民利益的保護,獲得廣大農民對封山禁牧工作的理解。3)增強責任感,做好管理工作。4)開展隊伍建設,提升隊伍人員素養,做好源頭管理,保證管護成效。5)做好資源管理,對于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嚴厲打擊;對于管護人員要加強培訓,提升人員的管理維護水平,還要進行檢查督促,確保取得顯著成效。
3.5 提升管護站基礎設施建設和管護站標準化建設
切實提高生態衛所森林資源管護能力,對管護站的管護用房、配套設施和管護設施等基本情況進行調查,以提升森林資源管護能力為出發點,不斷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管理能力[4]。
3.6 開展工程實施調研和自評估
不斷總結工程實施在生態、經濟、社會等方面產生的效益,研究工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天保工程區封山禁牧的一些好的經驗做法,并在實施中加以推廣應用,做到提前謀劃,提出解決問題和切合實際的新階段封山禁牧政策建議,建立健全各項制度。
4 結語
天然林有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作用,做好封山禁牧可以鞏固林業建設成果,對廣大群眾的經濟利益做好保護,對于林木業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對此,要求各林業部門采取豐富的形式,做好封山禁牧工作的宣傳,例如,維護生態平衡,豐富產業結構,加快區域經濟發展,從而提升大眾的環保意識,主動改善周圍的生活環境,并確定有效的宣傳方案,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5]。
參考文獻:
[1] 曹世雄.生態修復項目對自然與社會的影響[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11):103-110.
[2] 陸衛華.國有林區養殖業發展對生態建設的影響[J].漢中科技,2013,12(1):44-46.
[3] 王兵.關于張易鎮移民遷出區封山禁牧的思考[J].農民致富之友,2015,14(2):35.
[4] 廖萍,曾艷.探究天然林保護工程中森林管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園藝,2018(24):206-207.
[5] 黃穎利,李晗晗,朱震鋒,等.天然林保護工程生態恢復的時空特征及評價[J].林業經濟問題,2020,11(20):136-13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