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偏文
摘 要 廣西覃塘區發展蔬菜產業已經具有多年的歷程,蔬菜產業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通過對覃塘區地理位置優越性和蔬菜生產現狀的闡述,可以明確覃塘區發展蔬菜產業的有利優勢,并對覃塘區蔬菜產業發展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蔬菜產業;生產模式;對策;廣西貴港市覃塘區
中圖分類號:S63;F326.1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069
廣西貴港市覃塘區的蔬菜種植已經形成了傳統,蔬菜種類非常豐富,如萵筍、蓮藕、苦瓜、韭菜、白菜、辣椒、西紅柿、黃瓜、紅薯葉、苦麥菜、空心菜、蘑菇、蕎頭、豆角、胡蘿卜、淮山藥、甜竹筍和蔥姜蒜等。隨著覃塘區蔬菜產業的發展,覃塘區蔬菜產業已形成了蔬菜產銷鏈,但在產業規模方面還很小,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促進覃塘區蔬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是面臨的主要問題。
1 生產規模與現狀
1.1 地理環境
覃塘區位于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西北部,地理位置為東經108°58′48″~109°18′,北緯22°48′~23°25′12″。覃塘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以天平山為界分南北兩部分,夏季太陽光直射境內。南部年平均氣溫在22.6 ℃,北部年平均氣溫在21.8 ℃;山區的年平均氣溫在18 ℃左右,年降水量南部為1 400~1 850 mm,北部在1 250~1 700 mm。覃塘區一年四季常青,每年在12月至次年2月是涼季,南部2月底開春,北部3月上旬開春,全境在4月下旬開始進入夏季。覃塘區由于受到西北太平洋氣旋的影響,從5—10月間臺風常會出現。
1.2 蔬菜生產現狀
1.2.1 蔬菜種植面積與規模化生產逐漸完善
截至2020年,覃塘區蔬菜產業種植主要有蓮藕、紅薯葉、苦麥菜、白菜心、蘑菇、萵苣、苦瓜、豆角、蘿卜和茄子等蔬菜,秋冬蔬菜產量占全年產量的2/3,全年蔬菜產量約在20萬噸,產值約20億元。蔬菜種植面積也不斷擴大,已經超過了1萬公頃,蔬菜產業成為覃塘區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也是當地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
覃塘區蔬菜種植悠久,逐漸發展了規模化的生產基地。三里鎮、五里鎮成為蘑菇的種植基地,兩個鎮種植的蘑菇面積占地353.5 m2,產值約1.36億元;大嶺鄉擁有“七彩金沙”的現代果蔬產業示范區,分為7大種植園,分別是:蔬菜生態農業示范園、水果種植科技示范園、羅非魚科技養殖示范園、重要種植示范園,桑蠶、禽畜等的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循環利用的項目示范帶、光伏發電觀光園和新農村示范點等,這些都是貴港市覃塘區“菜籃子基地”。
1.2.2 扶持蔬菜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條
隨著覃塘區“七彩金沙”現代果蔬產業示范區的建成,一些農產品公司也陸續成立,示范區內陸續成立了廣西貴港金沙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廣西貴港沃金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廣西西江環境能源科技產業有限公司;成立了覃塘區金沙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與覃塘區洪申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覃塘區的果蔬產業示范區實行產銷一體化的運營模式,農產品等實現了清洗、分級、包裝、加工等商品化處理,一系列的措施提高了示范區內農業生產專業化水平,建立了穩定的農產品市場營銷渠道[1]。覃塘區蔬菜龍頭企業已基本形成了生產、貯存、營銷等一體化的產業鏈。
1.2.3 實現了多層次、立體化的生產模式
覃塘區蔬菜種植具有多年的歷史,已經實現了經營組織化。經過多年發展,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示范區的骨干建設力量,形成了“示范區+企業+合作社+農戶+市場”的生產經營模式。同時,示范區對蔬菜種植產業進行創新研究、新技術應用、新產品試驗等;為從事蔬菜種植的從業人員提供技術指導和信息宣傳。目前,覃塘區“七彩金沙”果蔬產業示范區開始發展立體化的生產模式,除了蔬菜種植加工產業,還和生態旅游、休閑觀光等相結合作為為核心示范;發展果蔬和光伏發電作為兩大核心產業;發展畜牧水產、休閑農業、農產品加工物流輔助產業;形成了7大功能模塊的布局[2]。
2 存在問題
2.1 主管部門觀念落后
覃塘區相關主管部門對蔬菜產業發展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在思想觀念上較為落后,政府在蔬菜產業發展上缺乏必要的引導和服務。覃塘區地理位置優越,是我國西南交通出口的一個重要驛站,從覃塘區到廣東省的主要城市,只需要4個多小時,在蔬菜的保鮮度、及時性上,比山東、云南等省具有運費成本低、損耗少等優點。但由于政府沒有足夠的引導和服務,導致蔬菜產業的銷售渠道比較狹窄,蔬菜產業的發展速度慢,沒有將覃塘區的蔬菜生產發展成批發集散地。從全國范圍來看,我國北方在冬春季節需要大量的蔬菜,覃塘區卻并沒有形成有效的市場戰略,沒有促進覃塘區的蔬菜生產“北上南下”的戰略,沒有實現增產增效[3]。
2.2 市場集約化程度不高
覃塘區雖然發展了蔬菜產業規模,也建成了龍頭公司,但很難和市場上的蔬菜品質要求相統一,因為覃塘區多數還是單獨生產經營為主,在產品質量、生產技術、質量標準和檢驗檢測等方面沒有統一的標準,品牌創立也很難,在一定程度上對蔬菜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制約作用。覃塘區各級政府也沒有加強引導,在營銷體系建設中沒有實現產銷集約化,雖然加大了資金和政策上的傾斜,但在促進企業、集體與個體之間的流通上缺乏有效集成。另外,產業化的龍頭產業不夠多,蔬菜銷售的途徑單一,亟須進一步拓展市場。
2.3 蔬菜產業基地先進生產技術應用率低
覃塘區蔬菜基地在先進生產技術的應用上占有一定的面積,但面積比例非常小。蔬菜無公害生產的關鍵技術不能夠進行普及推廣,政府部門已經加大力度推廣無公害蔬菜的生產,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大部分農戶還是沿用傳統的栽培技術。覃塘區在引進、推廣先進的技術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引領了覃塘區現代農業的發展,但是在市場上,蔬菜產品價格變動較大,不能夠有效刺激農戶種植的積極性[4],造成蔬菜種植的先進技術應用率低。
3 發展對策
3.1 提高主管部門的思想觀念,推動蔬菜產業跨越式發展
發展農業,應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行城鄉統籌。覃塘區的蔬菜種植產業的發展,應從戰略高度進行調整,確定發展目標,利用地理位置優勢,突出產業特色。應聘請有關專家、技術人員對土質條件、淡水情況及欠豐收等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同時,考慮當地群眾的經濟基礎、經營能力、運輸情況和市場行情等因素,在這些基本信息和資料的基礎上,編制蔬菜產業發展規劃,合理安排規模化的輪作制度,通過打造品牌,推進蔬菜產業跨越發展。通過現代農業的建設,順勢打造覃塘區的蔬菜品牌,促進產業流通,建立安全、優質的蔬菜產業基地。
3.2 培養龍頭企業,推動蔬菜產業集約化進程
加大力度培養覃塘區的龍頭企業,可以加強企業與農民的合作,可以采取訂單合同制的形式,有規模、有組織地發展農村蔬菜的產業經濟,對蔬菜產業的生產、貯存、加工和營銷等產業鏈進行統籌安排,讓更多的農民獲得蔬菜在生產加工和流通環節的增值。通過培養龍頭企業,還可以加速推動蔬菜產業的集約化進程[5]。此外,調節蔬菜附加產品生產,改善蔬菜產業小、散、粗的情況,使現有企業的加工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政府還可以通過招商引資、增加投入、建設新廠等,在加工、保鮮、貯存等各個方面同時發展,提高蔬菜產業的綜合經濟收益。
3.3 加快生產基地建設,推廣先進生產技術
覃塘區已經建成了蔬菜示范區,在此基礎上應加大力度進行規模化建設。尤其是示范區的建設,可以推動產業規模的經營。市場的需求是多樣的,應該根據市場的發展,開展優質、特色蔬菜的生產,尤其是反季節的蔬菜種植,應擴大規模,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形成標準化、規模化、生態化的發展。對農業示范區進行高效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將蔬菜種植、禽畜養殖、光伏發電等產業進行集成發展,建設節能農業、循環農業,將農業廢棄物進行循環利用,打造生態循環特色的現代農業示范區。
4 結語
覃塘區目前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型蔬菜種植區,采取了國際蔬菜種植、生產、加工技術,實現了分級包裝、凈菜上市。促進蔬菜產業的集約化發展,將會更有利于覃塘區蔬菜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志芳.臨夏縣設施蔬菜生產現狀與對策研究[J].農家參謀,2019(24):63.
[2] 龐小蓮,莫永誠,甘桂云,等.廣西北海市蔬菜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J].長江蔬菜,2017(10):64-67.
[3] 孔祥靜.芒市蔬菜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云南農業,2017(1):68-70.
[4] 毛曉梅,葉飛華,薛美琴,等.長興縣蓮藕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10):1682-1685.
[5] 陳曉艷.伊犁河谷設施蔬菜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烏魯木齊市:新疆農業大學,2015.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