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東

摘 要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關乎人民的生活質量安全及生命健康安全。從提高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角度考慮,需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教育及日常生產管理工作,還需重視科技創新,明確科技創新突破方向等。因此,重點分析探討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問題、安全科技創新要點及具體突破方向,旨在全面提升我國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關鍵詞 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創新;突破方向
中圖分類號:F32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072
在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的背景下,我國農業生產快速發展,同時,也引發了較多的食品安全問題,其中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較為突出,會影響到民眾的身心健康及對農產品生產企業的信任等。因此,應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并從提升農產量質量安全層面考慮,加強科技創新,以先進科學的現代化信息技術及信息化系統為支撐點,全面提高我國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因此,圍繞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創新及突破方向進行分析研究價值意義顯著。
1 安全現狀及問題
1.1 產地環境惡化
農業生產開展過程中,會應用到大量的農藥、化肥等,同時,隨著我國工業事業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很大程度的環境污染問題,比如土壤污染、水資源污染及大氣污染等,使得我國農產品產地環境持續惡化。相關數據表明:近年來,我國受污染的土壤耕地占總耕地面積的20%左右,同時國內有80%的河流遭遇程度不一的污染[1]。在產地環境持續惡化的情況下,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將受到嚴重影響。
1.2 農業投入品過度或濫用
農產物生長及農業生產工作開展期間,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較為普遍,如果使用不合理,便易引發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問題[2]。同時,雖然我國在農業投入品的使用、劑量等方面均有明確的規定,但部分生產廠家考慮到自身的利益,未能考慮生態效益及社會效益,使得諸多生產者在農業投入品方面出現過度使用或濫用的問題,從而使農產品質量安全飽受質疑。
1.3 添加劑濫用
我國農業市場的快速發展,伴隨著市場競爭也尤為激烈。許多農產品生產廠商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會對農產品的附加值進行提升,比如美化農產品外觀、改善農產口味、延長農產品保質期等,而這些目標的實現,則需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添加相關添加劑,如果相關添加劑添加過量,或者添加劑濫用,則難以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并使農產品的安全性受到嚴重影響。
2 安全科技創新要點及突破方向
2.1 科技創新要點
為提升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需重視科技創新,而科技創新的要點具體包括以下3方面。
1)科技支撐體系的構建。①對農業生產環境保護治理工作加以強化,做好農業生態環境評估及監測,有效控制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進而使產地環境得到有效保護。②重視生產源頭關鍵控制技術研究工作的開展,充分重視對于高效低毒農藥等新型農業投入品及使用技術的研發工作;同時,做好相關高效利用技術的研究,比如農藥、化肥等,進一步側重物理、生物等非化學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推廣[3]。此外,做好農產品安全生產控制技術的研究工作,重視生物技術的發展,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技術加大力度研究及引進,并制定安全管理體系標準,做好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工作,比如配方施肥生產技術、標準化無公害生產技術等,使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得到持續提高。
2)科技保障體系的構建。①構建農產品質量溯源系
統,重視現代信息、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加強對產地→生產→產品→市場銷售→餐桌等全過程追蹤溯源技術的研究力度,進一步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系統加以構建,使農產品實現從源頭至消費全過程的質量監控,進一步保證農產品的安全性。見圖1所示,正品防偽農產品溯源平臺的應用,既保證了農產品的質量,又能夠保證農產品的安全性,值得推廣及應用。②做好農產品安全預警技術系統的研發,對目前擁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同時對質量安全風險信息合理分類,進一步對跨行業、部門的風險信息公共平臺進行構建,并對風險評估、預警技術及監控體系加以完善,使農產品的安全預警工作效益得到全面提升[4]。此外,還必須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認知系統的完善,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認知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進而全面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3)科學評價體系的構建。為使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評價體系能夠完善構建,需加強研發質量安全關鍵檢驗檢測技術,并對關鍵檢驗檢測技術合理科學應用,使農產品市場入口質量關卡得到有效把控;同時,對于農藥投入品殘留等問題,需合理利用精準速測技術。創新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技術,對風險評估污染物的范圍適當擴大,在風險評估基礎上,明確安全限量指標,確保農業產品具備規范化的生產標準,確保市場監管工作具備充分有效的參考依據作支撐[5]。
2.2 具體突破方向
在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創新要點的基礎上,還需明確突破方向,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具體突破方向及要點有如下3個方面。
1)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方向突破。加強生物、物理、化學學科的融合研究,結合農產品營養品質、功能成分、環境激素等要素,構建農產品質量及安全檢測技術標準體系,進一步朝向智能化農產品質量分等分級新方法研究及應用方向發展,朝向農產品品質形成及無損監測技術方向發展,為農產品質量及安全性提升提供充分有效的現代化科學技術支持。
2)從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方向突破。強化針對生物及化學等方面的污染風險評估工作;同時,重視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理論方法研究力度的強化,構建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技術方法體系,朝向暴露評估方法優化模型、農產品累積性暴露評估方法模型等方向突破,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具備科學可行的模型技術及系統支持。
3)從農產品質量安全過程控制方向突破。為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需加強農產品從種植到銷售全過程的質量安全控制。①對于農產品當中污染物的污染途徑進行分析研究,并分析污染的危害及預防控制措施等,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基礎保證,進一步完善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過程控制技術體系。②加強對典型污染物和品質指標的研究工作,分析研究農產品產地污染物閾值,并構建完善的產地安全評價指標體系,為農產品安全評價工作的順利、有序開展奠定有效基礎[6]。③構建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技術系統體系,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使農產品質量安全過程控制工作的整體效益成果得到全面提升。
3 結語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問題較多。為解決現狀安全問題,需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創新要點,構建完善的科技支撐體系、科技保障體系及科學評價體系等;同時,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方向、質量安全風險評估方向、質量安全過程控制方向突破,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創新效益成果,進一步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朱志淵.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創新及突破分析[J].河南農業,2019(25):29.
[2] 戚亞梅,鄭床木,金芬.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發展及前景分析:基于中外對比的視角[J].農業科技管理,2019,38(3):11.
[3] 戚亞梅.農產品質量安全國際科技合作發展探討:以中國農業科學院為例[J].農業科技管理,2019,38(2):20-23.
[4] 鄒學校,宗錦濤,陳煦,等.依靠科技創新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J].湖南農業科學,2018(3):88-90.
[5] 佚名.科技創新為食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J].福建輕紡,2018(3):9-12.
[6] 金芬,鄭床木,錢永忠.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創新及突破方向[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7(3):3-8.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