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清良
摘 要 栽培基料是食用菌生產必備要素,拓寬食用菌栽培基料的來源,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以工廠化栽培海鮮菇產生的廢料為主要原料替代稻草,采用發酵料床栽培雙孢蘑菇,二次利用食用菌廢料,可提高生物學效能,保護生態環境,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廣大食用菌栽培戶栽培收益。因此,主要針對海鮮菇廢料替代稻草栽培雙孢蘑菇技術進行探討。
關鍵詞 海鮮菇廢料;雙孢蘑菇;栽培料配方;發酵料床栽培
中圖分類號:S64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7.078
隨著食用菌產業園建設,福建省南安市工廠化生產海鮮菇規模逐漸擴大,年產海鮮菇近萬噸。為了提高菇房利用率,工廠化生產過程海鮮菇一般只采收1潮菇,之后便立即清庫,每年形成海鮮菇廢料大約有3 000 t。目前,海鮮菇廢料主要作為生物肥料生產的原料出售,價格60元/t,經濟效益低。同一種培養基料,不同食用菌在分解消化培養料時,所能達到的生物轉化率有所不一,可以通過補充生物酵素或重新拌制不同的培養基來提高培養基料的利用率。根據海鮮菇工廠化生產及雙孢蘑菇生產特點,二次利用海鮮菇下腳料替代稻草栽培雙孢蘑菇[1],以達到物質的生態循環利用,達到生態環保。目前,海鮮菇生產常以棉籽殼、甘蔗渣、木屑等作為栽培用基料,海鮮菇分解培養料的能力較雙孢蘑菇弱,生產周期又短,廢料中仍有大量的未被利用的有效成分,利用雙孢蘑菇相對海鮮菇分解能力強且生產周期長的特點來消化海鮮菇廢料,據統計,代料培養基料所得產量與稻草栽培雙孢蘑菇的產量相當。當前雙孢蘑菇的栽培范圍很廣,有大棚、工廠化、袋栽、田埂等栽培,同時因雙孢蘑菇具有抗肝炎的作用,受到廣大消費者喜愛[2],推廣雙孢蘑菇具有社會和經濟意義,南安市新盈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經過多年的海鮮菇廢料替代稻草栽培雙孢蘑菇技術探索,摸索出了一條可行的種植方法,特別是堆料發酵、出菇管理上技術更成熟,形成了規?;a,年產雙孢蘑菇300 t。
1 雙孢蘑菇菌種制備
1.1 品種選擇
選用福建省雙孢蘑菇品種W192,該品種具有生物轉化率高、溫度和濕度易調節、抗病蟲害能力強等生長特性,廣大菇農在生產實踐中也比較熟悉其栽培特性[3]。
1.2 菌種制作
選擇8月下旬開始制作麥粒菌種,各地方根據氣候特點,時間上進行調整,一般海拔高的地區在制作時間上提前。麥粒蒸煮至有彈性無水痕,一般不純使用麥粒,要添加發酵牛糞混合物作為輔料,菌種要求菌絲生長旺盛、均勻一致、顏色較純[4]。
2 培養料配制
2.1 培養科
海鮮菇廢料、牛糞,碳氨比為30∶1為宜,配制一定比例的輔料,如尿素、石灰、石膏、過磷酸鈣等,培養料要求新鮮,無雜菌病蟲害等。
2.2 海鮮菇廢料處理
挑選無霉菌斑的海鮮菇廢料,經打碎機進行破碎,分離出塑料袋,過篩掉粉狀物,將海鮮菇廢料多余的水分進行吹風晾干、曬干(含水量13%左右),干燥時間盡量縮短,防止滋生雜菌,有條件的可以進行烘干。海鮮菇廢料營養成分高,易霉變,曬干后應在通風陰涼處堆放。海鮮菇廢料產量大,為確保培養基料新鮮可以在堆料發酵前30 d收集。
2.3 堆料發酵
播種前4~5 d將培養料拌濕后實施堆制,堆料前要對場地進行清理消毒,在堆制地面撒石灰粉。海鮮菇廢料通氣性較差,為增加堆料過程中通氣量,堆料底部應鋪設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簡稱PVC)管作為通氣道,通氣管道上應打一定數量的孔洞,利用鼓風機進行通氣增氧,每天通風2次,每次時長控制在20 min,以提高底部料透氣性。堆料高度控制以適宜操作為準,一般6層堆料,高度1.8 m左右,每層堆放順序為海鮮菇廢料、干牛糞、輔料,用石灰水調節濕度,常規濕度為65%左右,pH值7.5~8.0。堆料后為能提高料溫上升速度應加蓋薄膜,捫堆發酵5 d左右,料堆溫度即可達65~70 ℃。當溫度開始緩慢下降時,要及時進行翻堆,再次升溫,以達充分發酵、殺菌、殺蟲,如此反復進行翻堆3次。翻堆過程促使內外培養料充分混合均勻,放線菌充分分解培養料,以達到腐熟,建堆結束進行室內二次發酵。
2.4 室內二次發酵
進料前,要對菇房進行清理和消毒、通氣,可以用巴氏消毒液進行全面噴灑,菇房周邊灑上適量的石灰粉,防止鼻涕蟲等害蟲滋生。將堆制發酵好的培養料抖松、均勻鋪設在床架上,厚度控制在25 cm以上即可。上料完畢,封閉門窗讓其自然升溫,當溫度上升緩慢時,通蒸汽迅速升溫,24 h內使料溫升至75 ℃,維持1 d。二次發酵目的是為了能在較高溫度下殺死雜菌和病蟲,因此上升溫度要快,時間控制長些。過程為密閉升溫、蒸汽控溫、通氣降溫,每天進行2次,二次發酵3~4 d。二次發酵是否結束及效果如何判斷,以培養料是否合格為準,當培養料沒有氨味,且培養料顏色為棕褐色,具有發酵香氣,發酵料可掰斷,但又不爛,料內可明顯看到白色棉絮狀物,即可停止二次發酵[5]。
3 出菇栽培管理
3.1 播種發菌管理
二次發酵完畢,使菇房溫度自然下降至室溫即可進行播種。菌種選擇制備20 d左右的麥粒種,透過玻璃瓶觀察,選擇無霉變、菌絲健壯的適齡菌種。通過無菌操作,將麥粒菌種均勻灑在培養料上面,輕輕怕打壓實培養料,讓麥粒掉入培養料內。雙孢蘑菇發菌過程溫度相對出菇時高,要及時對菇房溫度和濕度進行調控,以促進菌種萌發。一般菇房濕度75%左右,溫度25~28 ℃。當看到培養基料縫隙菌絲發白開始少量通風,注意濕度控制。當菌絲基本覆蓋培養料后加大通風量,促進菌絲向培養料內生長。播種發菌管理,濕度要調控好,控制在75%~80%,保持菌絲一定的濕潤度,防止通風時菌絲和培養基干裂。發菌管理7 d后,菌絲爬滿料面,開始形成子實體原基。
3.2 覆土
菌絲體扭結開始形成子實體原基時,播種21 d后,要立即進行覆土。覆土土質選擇通氣性較好、顆粒狀的礱糠土,也可以選擇田園土,田園土要挖取20 cm下田土。因是海鮮菇廢料的重新利用,通氣性好的覆土,有利于出菇管理,覆土前要對土質進行消毒或暴曬。
3.3 出菇前管理
3.3.1 水分管理
因菇房建設較高,且需要較多次噴水,有條件的可以安裝噴霧設備,以達到無死角全覆蓋。覆土后噴水次數增加,噴水量不能出現培養料架滴水,覆土不融開,顆粒狀,能保持通氣性,盡量控制噴水粗細度,細水多次噴。保持菇房相對濕度90%左右,當覆土出現菌絲體時,提高噴水量,但要培養料面水不跑水,過多的水會造成爛床,且通氣性下降。
3.3.2 通風管理
通風管理目的在于控制菇房內濕度和溫度,過多的通風不利于菌絲生長及子實體原基的形成,影響產量。因此,通風時要注意觀察溫度計和濕度計刻度變化,溫度計和濕度計探頭要裝在菇房中間。通風管理掌控要點,溫度過高要適當地通風,增加濕度時,要減少通風量,噴結菇水時,要加大比平時大3~4倍的通風量。
3.4 采收期管理
3.4.1 水分管理
噴水量根據菇房溫度及出菇量進行調節,出菇量多、濕度低,要多噴水,且要防止爛菇;溫度高時少噴些,溫度低時多噴些,轉潮期噴水少些。
3.4.2 通風管理
雙孢蘑菇生長特性為15~20 ℃形成子實體,在菇房密閉里,通風起到調控溫度的作用,同時子實體生長需要增加供氧量,因此潮菇前增加通風量氣溫高于20 ℃,在早晚或夜間通風降溫。
3.4.3 菇床管理
采用直接拔取方法進行摘菇,摘取菇后,用小刀切除菌柄基部,菌柄基部一般不超過1 cm,要求切口干凈、不破裂、平整,菇腳不隨意堆放以防止滋生蚊蟲。
4 結語
隨著科技發展及物流行業的變革,空調房工廠化生產食用菌得到廣泛推廣,隨之產生越來越多的不同食用菌下腳料。工廠化栽培產生的廢料能否進行二次利用和推廣,關系到工廠化生產成本和生態保護問題,受到科研部門和廣大工廠化種植戶的重視。目前,工廠化食用菌廢料主要還是作為生物肥料再次利用,所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低。南安市工廠化種植食用菌規模大,年產1萬多噸,常規種植雙孢蘑菇年產2 000 t。工廠化產生廢料的二次利用已得到初步應用和推廣,在生產實踐中,利用工廠化海鮮菇廢料栽培雙孢蘑菇需要特別做好2個方面的控制。1)堆料發酵要控制好養料通風和濕度,確保充分發酵。海鮮菇廢料相比稻草較難濕潤完全,因此在拌料過程需要搗開,有條件的可以用攪拌機,堆料過程要覆蓋塑料薄膜,方便控制濕度和快速升溫。2)播種后出菇管理要控制好濕度。海鮮菇廢料通氣性相對稻草來說較差,濕度過高不利于通氣,子實體形成后,要求多次進行噴水,增加培養室濕度,有條件的可以安裝增濕器進行自動調控,要注意水的清潔度和溫度。
參考文獻:
[1] 熊兀,成鋼,朱珠,等.食用菌栽培基料研究進展[J].中國食用菌,2014,33(4):5-8.
[2] 黃毅.食用菌栽培(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18.
[3] 袁濱,柯麗娜,林秀芳.海鮮菇廢料熟料袋栽雙孢蘑菇試驗[J].福建農業科技,2016(3):9-11.
[4] 趙建選,李峰,胡曉強等.雙孢蘑菇麥粒菌種制作與要求[J].農業科技,2010(3):114.
[5] 李可,王維威,林戎斌.雙孢蘑菇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4(13):25-2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