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婷

摘要 本文主要以2015尖扎縣氣象站的氣象觀測數據,根據本地冬春季節氣溫變化特征等資料,著重分析黃金梨冬春季低溫受凍的成因及規律,制定相應防凍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 尖扎縣;黃金梨;冬春季節;防凍對策
中圖分類號:S6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4–0078–02
黃金梨作為新水果品種,具有成花易、結果早、抗逆性強、形狀美觀、果肉多汁的特點,在消費市場備受歡迎。尖扎縣位于青海省東南部,境內地勢由西向東傾斜,河谷、低山丘陵和中高山地地域的垂直差異明顯,屬于高原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溫度為7.9℃,年日照時數達4 430 h,年平均降水量為387.5 mm,無霜期為185 d。該縣全年氣溫變化趨勢適合黃金梨進行大面積種植,春季均溫在10℃~14℃之間,可滿足黃金梨開花期和坐果期的溫度條件要求,夏季氣溫有利于果實膨大,而秋冬季氣溫基本可滿足黃金梨的自然休眠期需求,但會受持續性低溫天氣影響產生凍害。縣域內光照資源充足,日照時長季節性差異小,充足的光照利于提高黃金梨品質。降水集中于4—8月,與黃金梨需水臨界期基本符合。黃金梨作為新引進的品種,為該縣農業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商機,所以對尖扎縣冬春季氣溫進行分析論證,因地制宜提出防凍對策十分必要。
1 黃金梨凍害規律
黃金梨冬春季節受凍一般是溫度驟降至冰點以下,植物體細胞內或細胞間水分結冰,導致原生質內部結構受損或脫水,變性凝固造成細胞膜的相變及膜系統結構的破壞,而使植物受傷甚至死亡。在梨樹生長過程中會遇到突發寒潮和持續性低溫天氣,黃金梨的受凍程度與降溫幅度、低溫持續時長、結冰融冰快慢有關,低氣溫狀態持續超過一段時間或融冰過程中氣溫突然回升會導致嚴重凍害。黃金梨的抗寒能力在現蕾期最強,開花期次之,幼果形成期最弱。梨樹開花結實期各器官低溫凍害臨界溫度分別為花蕾期-4.2℃~2.3℃,開花期為-2.2℃~1.5℃,幼果期為-1.5℃~1.2℃。含苞未放的花可最低耐受半小時-2.3℃的低溫狀態,幼果形成期可忍受半個小時-1.7℃的低溫狀態。梨樹從開展期至開花期均有遭受凍害的危險,在此期間-1.5℃以下的溫度均可造成器官損傷,且隨著花期推進,抗凍能力下降。
1.1 花期氣溫變化趨勢
由于尖扎縣黃金梨初花期和盛花期均在4月,且花期凍害較為嚴重,因此,單獨分析4月尖扎縣平均氣溫為9.6℃,氣溫演變趨勢有明顯的上升特征,但不顯著,升溫速率為0.068℃/10 a。近50年來,尖扎縣4月平均氣溫變化幅度較大(表1),除20世紀90年代氣溫低于平均氣溫0.7℃外,其余年代際均溫與平均值略高或持平。特別是最近10年升溫明顯,高于歷年平均值0.5℃。尖扎縣4月平均最低氣溫和均溫的變化趨勢一致,為U字型變化。但最低氣溫的變化幅度大于平均氣溫,平均最低氣溫的均值為1.98℃,對其進行線性擬合,得出趨勢方程為y=0.0105x+1.7478,升溫速率為0.1℃/10 a。4月極端最低溫變化趨勢為波動中上升,其上升幅度要大于平均氣溫和平均最低氣溫。對極端最低氣溫進行線性擬合發現其趨勢方程為:y=0.0487x-6.121,即尖扎縣4月極端最低氣溫升高速率為0.4℃/10 a。近10年來,4月極端最低氣溫距平為1.3℃。花期凍害可導致梨花凋零、授粉活動弱化、花粉活性不強,花器官受凍易出現畸形果實。花期最懼霜和霜凍,該縣花期時段出現持續性低溫天氣的概率為75%,而造成凍害的氣候概率為36%。一日最低氣溫在2℃以下時,會出現低溫冷害;在0℃以下時會發生低溫凍害,在-2℃以下時或出現嚴重凍害[1]。1971—2020年各年代際在梨樹初花期氣溫低于-4℃的嚴重凍害持續時長分別為11、14、8、5、3 d,低于-2℃的中等凍害持續時長分別為28、29、24、23、18 a,低于0℃的輕度凍害持續時長分別為50、47、44、43、42 d。梨樹盛花期嚴重凍害各年代際持續時長分別為1、2、3、1、1 d,中等凍害持續時長分別為3、8、12、5、3 d,輕度凍害持續時長分別為7、19、18、12、11 d。梨樹終花期嚴重凍害持續天數僅在20世紀90年代有2 d,各年代季中,中等凍害持續時長分別為3、3、2、4、1 d,輕度凍害出現天數分別為15、7、16、15、6 d。可見,隨著花期的終結,梨樹受凍害的幾率在逐漸減小[2-3]。雖然最低氣溫呈現升溫趨勢,但極端最低溫出現頻次在增加,而且其變化幅度大,所以花期受凍害的風險在增加。
1.2 越冬凍害
在11月至次年早春期間,由于強降溫導致氣溫低于梨樹所能承擔的下限溫度而出現枝葉凍傷,嚴重者整株死亡。尖扎縣黃金梨越冬凍害主要表現為幼樹受凍,在秋末冷空氣來臨過早或早春冷空氣來臨較晚的年份尤為明顯。近幾年的越冬凍害多因強冷空氣來臨過早,降溫幅度大而此時梨樹正在生長,抗逆性較差導致枝葉受損。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時48 h內降溫幅度超過10℃,或最低氣溫驟降至-9℃以下,或持續72 h以上溫度小于-6℃均可出現凍害。
2 黃金梨低溫凍害防御對策
2.1 完善凍害防御服務體系
氣象局工作人員進行實地調研,并對本地凍害多發區域進行災情總結,從而為科學防凍提高參考。圍繞黃金梨冬春防凍氣象服務需求,研究黃金梨經濟產出模型,確定越冬期凍害、春季霜凍氣象災害的定量指標,并研發了黃金梨低溫霜凍氣象指數保險方案,制定了農業行業標準,啟動數字化監測系統。此外,大規模建設氣象觀測站,全面開展云霧、光譜成分、土壤墑情、負氧離子、大氣成分、病蟲害、種植管理等立體觀測。氣象局工作人員需就全縣各黃金梨種植區受凍情況、種植園墑情和病蟲害情況開展調查,為種植戶提供低溫凍害防范、梨樹管理等建議。
2.2 選擇適宜品種及種植區
種植區最好選在適當小氣候環境區域內,這些區域容易積滯空氣,因此應避開地勢較低及風口位置,最好選擇背風向陽的南向或東南向。在培育防護林時,防護林宜采取喬木和灌叢混雜的模式,選擇適宜本地生長的黃金梨品種,最好選取開花晚的品種栽培。
2.3 種植管理
多用有機肥,少用化肥,同時氮、磷、鉀搭配合理,全年用量比例為1∶0.5 ∶1左右,生長后期一定要控制氮肥的用量,使樹體健壯,如此入冬后才能及時停長,枝條發育充實,提高抗凍能力。入冬前要對果園進行冬灌,一方面可以增強樹體抗凍能力,另一方面可利用水比熱容大的特點增強果園對氣溫變化的緩沖能力,同時可防止來年出現春旱,造成抽條的情況。同時,對樹干進行涂白,主要部位是主干、主枝、大枝。冬季在果園樹盤上用作物秸稈、綠肥等進行覆蓋,一般覆蓋10~20 cm,或用塑料薄膜進行覆蓋,同時還要防止秸稈著火,如此可有效提高地溫,防止果樹凍害的發生。刮樹皮可除去大部分在樹皮縫內越冬的病蟲害,減輕來年病蟲害的發生,同時促進樹體新陳代謝,有利于果樹的正常發育。但過早刮樹皮會導致露出里層嫩組織,容易出現凍害,因此,刮樹皮可在2月下旬至3月初進行,且刮樹皮注意不要太重,一般掌握樹皮露白即可。必要時進行果園熏煙,清除積雪,提高果園小氣候溫度。大雪后需在化雪前清除樹上積雪,防止消雪降溫使果樹產生凍害。
參考文獻
[1] 馬明臻,呂圣金.梨花期凍害分析及預防[J].中國農業信息,2013(11):105.
[2] 彭立華.預防黃金梨凍害的有效措施[J].果農之友,2015(1):48.
[3] 李文娟.預防黃金梨晚霜凍害的有效措施[J].西北園藝(果樹專刊),2007(1):51.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