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艷
摘要 作為生產力的重要推動因素,科技整體水平直接影響著社會關系的和諧發展。雖然我國整體作物種植面積較大,但是從有關數據來看,整體狀況并不樂觀,較發達國家而言,處于世界平均水平之下。因此,我們要及時發現自身發展中的不足,學習他人的先進管理理念和生產技術,大力推廣農村種植業的發展,不斷優化農業生產技術,發揮現代科技的優勢,提高農作物的實際產量,為人們提供更加全面的生活保障。
關鍵詞 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種植業;發展;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F32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4–0162–02
農業的發展狀況決定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科學技術的拓展和應用,尤其是在農業種植業經濟建設中,對于作物產量的提升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所以,城鎮主管部門要認識到科技的重要作用,從資金和技術層面加大保障,結合地區產業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整改方案。選擇適宜的施工技術,推動地區農業經濟的長效穩定發展。
1 農業推廣的概念
我國資源總量豐富,但是南北地形差異較為顯著,農村產業無法達到均衡發展。從實際情況來看,大致原因體現在:第一,受地方氣候條件影響,作物生產環境相對惡劣,這時要盡量選擇適宜生長的作物,并適度改善其生產狀況。第二,由于農村種植業以家庭為單位,缺乏專業的理論指導,人員整體素質水平有待于提升,思想上缺乏對先進產業的重視,因此整體上很難有大幅度提升。受農民自身接受水平的影響,在技術應用上很難達到同一水平。目前,農村種植業的發展中的首要問題就是盡量提高現代化技術和工具的實際應用成效,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進而帶動地方農村產業的穩步上升。
2 農業技術推廣與農業種植業發展之間的關系
從我國當前的農業整體水平和發展事態來分析,現階段的首要問題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打造地方特色的新型產業規劃,不斷提升我國當前的農業經濟水平,為人們的物質生活提供更加完備的保障。我國的幅員遼闊,農村產業發展有著明顯的地域差異性。人員本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對作物產量提升也有著重要的影響,要結合區域現狀定制個性化服務措施,進而推動地區產業的穩步增長。在現代化技術的引進中,要定向調整,制定一條符合地方現狀的種植產業發展鏈。地方農業經濟建設會經歷一個漫長的發展階段,前期人們往往會更加注重實際的收益和作物品質。但是,在地方經濟的帶動下,應用技術也不斷延伸,發展目標轉向技術創新、指導、教育培訓等多方面,不斷提升現有種植人員的整體水平,為他們提供更加強大的技術支撐。現階段的農業不單單是面向單一的作物品質,而是打造新型生態農業,更注重農業經濟結構建設,最終形成一條規范化的地方產業鏈,實現經濟的穩步增長。而在此環節,現代化科技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視。
3 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業種植業發展的意義
3.1 有助于提升農產品產量與質量
從以往現代科技應用狀況來看,先進技術的應用,蟲害治理更及時,作物品質更高,農民的整體收益不斷上升。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增長,更關注食品的營養成分,產品質量標準也在不斷提升。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給農業生產帶來了更多的市場機遇,市場競爭也愈發激烈。為了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種植產業的發展要更注重品質和效益。在現階段的農作物產業中,供求關系不平衡,是現階段影響產業鏈發展的重要因素。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生活品質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原有作業模式顯然無法適應多元化的市場需求,產量小,品質單一,是現階段農作物種植業亟待改變的實施。由于生產出的產品性能無法滿足當下市場的高品質需求,還有一部分作物堆積滯銷。高品質的生活需求無法滿足,消費人群將目光對準了國際市場,而一部分進口商品的出現,搶占了國內市場的大部分資源。為了改善這種狀況,需盡快扭轉我國農村種植業發展中的現有問題,生產技術及設備的升級換代勢在必行。有關部門要從思想上加強教育,提升他們對先進生產設備的學習和運用能力。不斷改良種植品種,提升作物產量,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維護我國農業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
3.2 完善種植結構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科學技術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各行業的結構不斷完善。日益增長的社會經濟,高品質的生活標準已經成為現階段農業發展的關注重點。農村種植產業要想擴大受益,就要深入了解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及時調整運作模式,及時優化作物范圍,不斷壯大自身的綜合實力。不斷拓寬種植產業,推廣現代化的種植理念,為個體農戶提供更加全面的技術保障。優化作物種類和產業發展模式,帶動我國農業經濟的穩步發展。
3.3 促進現代化種植業發展
從社會發展大形勢來看,大部分地區的農業還在延續傳統的經營和生產模式,設備老舊,思想落后。對于現代化的生產設備更是缺乏足夠的了解,更談不上操作技能了。農村種植業整體規模大,工作量繁重,一到農忙時間,需要大部分人員參與作業,整體發展水平一直無法提升。國家相繼出臺了各項扶持政策,有效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高效發展。引進現代化的生產技術和操作器械等,與社會發展同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
4 利用農業技術推廣推動農業種植業發展的策略
我國各地經濟發展存在明顯的差異,受區域限制,一部分經濟相對閉塞的地域,整體認知度不足,思想上很難快速扭轉,對現代化科技持懷疑態度。要想徹底改變他們的思想觀念,需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此外,農村地區的大部分勞動者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無法及時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更是缺乏足夠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再加上地域經濟交流相對閉塞,增加了技術推廣的難度,這些現象是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4.1 合理創新農業推廣理念
為了解決農業發展中的產銷不匹配的問題,國家從資金和技術方面不斷加大推廣力度,不斷優化作物品種和種植技術。網絡的普及和應用,各種新鮮的思想和技術也在不斷沖擊著人們的思想。農村種植產業緊跟市場發展的步伐,逐步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內部體系。這種新興的產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給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便捷,但是在實際運作中還需進一步磨合,以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經研究發現某種類型的農作物對當地農業發展有著重要的優勢,可有效提升農民收益。隨著推廣面積的不斷增加,雖然在某些方面,經濟水平上升了,農民收入增加,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思想認識缺失,部分人員只顧眼前利益,忽視了生態產業鏈的平衡發展。在農作物的種植階段,各種化學試劑的應用,破壞環境,雖然短期內經濟收益有了一定增長,但是長此以往,嚴重影響了生態平衡,人們的生命安全也會受到一定的威脅。由此可見,農業種植業的發展要兼顧自然生態平衡建設,切不可急功近利,應該本著長遠的目標發展,適度優化。在兼顧農民當前收益的前提下,要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藍天和綠土。產業經濟宣傳時,需要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思想認識,推動我國產業經濟的穩步增長。
4.2 建立示范基地
我國國土面積廣,南北地區的氣候資源和土壤條件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化。因此技術推廣模式不可千篇一律,要綜合地區情況,適度調控。政府相關主管部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展開試驗,深入發展,可以通過試驗田的形式,邀請當地農民實地參觀,讓他們切實體會到科技的重要作用。新品種要以傳統作物的研發為參考,綜合氣候變化以及地形特征等資源,更好地發揮現代化科技的作用。農村示范田要起到示范推動作用,應該選擇品質好,性能優的作物。讓農民真切感受到自身利益關系,才能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深入了解先進生產技術,推動當地農業經濟的整體水平不斷上升。在試驗基地種植中,要盡量選擇多種作物,并分區域種植,做好標識,標記好所屬作物的種類和生長狀態等。此外,還要聘請業內專家實地進行技術講解,邀請當地的農民切實體會到科技種植技術的優勢,學以致用,學習先進的作物種植技術。
4.3 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方式方法
從當前發展事態來看,在農村種植業中應用現代化技術后,無論是產品性能還是產量,都有了顯著提升。在現代化科技的推動下,當地農技服務機構要大力推廣新技術,為農民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服務,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強內部協調,共同推進農村種植產業的穩步發展。當地的主管機構要從資金和技術上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撐,鼓勵地區建立農業服務機構,推進市場良性競爭。完善企業基礎保障,加大推廣的扶持力度,帶動地方農業科技化發展步伐。除此之外,還要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打造地方特色農業。提升經濟增長速度,形成規范化的農村集成產業,綜合現代化技術、發展評價以及技術創新等多項內容。主要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第一,拓寬業務層面,提供定制服務。加強新技術的宣傳,提高現有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實踐技能,更好地發揮現代技術的作用。地方服務機構人員深入到一線,為農民解決切實的難處,通過理論培訓,實際操作,耐心介紹新技術和新品種的經濟和社會價值。通過試驗基地實際展示,讓農民能切實體會到科技的力量,從思想上徹底扭轉傳統觀念。第二,定期總結經驗教訓。根據不同時期的工作模式和管理方案,及時優化和完善現有施工技術,在科技的指導下,為地方農業種植業的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
4.4 增加或調整糧食生產補貼政策
在農村地方經濟發展中,政府的決策起到了重要的引領作用。首先,相關主管部門要出臺制定一套符合地區情況的系統化管理制度,在保證個體效益的同時,推動地方農業經濟的發展,完善經濟建設體系。此外,還要加強對實際應用的監管,有了可參照的執行標準,就要制定嚴格的審核標準。安排專門的技術員指導和驗收,按計劃有針對性地查看現場執行情況,并嚴格按照既定標準考核,共同推進生產的順利實施。從宏觀角度出發,可適當對產量較大的個體予以嘉獎,鼓勵更多的人積極投入到農村種植產業中,切實感受到國家的惠民政策。此外,激勵政策要盡量趁早,深入鼓舞人心,只有切實關系到自身的發展利益,農民才會在作物種植中投入更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5 加強農業教育與技術培訓工作力度
地方農業的推進,主要取決于生產技術和農民的自身水平。主管部門安排專業服務人員參與到技術培訓中,指導農民更好地運用新技術,帶動地方產業的穩步上升。在項目發展中,要重視培訓效果,拓寬新技術的應用范圍,培養更多的實用型人才。培訓方案的制定要充分參考當地群眾的接受能力,及時調整作業模式,讓教育工作切實發揮其重要作用。
4.6 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改善農業技術推廣條件
針對某個地區普及現代化生產技術時,工作人員要保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提升自身學習的能力,推廣技術要先進,同時要注重試驗田的推進。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大多數地區的資金扶持力度不足,無法滿足技術推廣的需求,因此需要注入更多的資金。除了政府部門的財政扶持外,還要借助社會的力量,廣泛吸引有識之士加入到地方農業經濟建設中來。關于工作人員的待遇保障,要及時按照標準發放給個人,同時要定期根據工作表現適度調整。對于農業基礎設施的資金保障,相關生產工具的采購等,都要及時撥付。此外,還要鼓勵農業與科技部門加強合作交流,發揮他們的人才保障,獲取更多的技術支撐,進而帶動地方種植業的穩步增長。
5 結束語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在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建設中國特色的經濟理論指導下,農業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加大生產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改善傳統的種植模式,以農戶的利益為基本出發點,推動現代化農村經濟產業鏈的發展。所以,要借助社會各界的力量,不斷完善技術和資金保障。政府部門要加強宣傳教育,轉變農民的思想認識,在國家的政策指導下,實現自身收益的穩步增長。
參考文獻
[1] 韓洪剛.農業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及應用[J].農家參謀, 2020(11): 25.
[2] 張桂榮.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發展中的重要性[J].現代農業研究, 2020, 26(5): 137-138.
[3] 李良國.淺析農業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及應用[J].現代農業研究, 2020, 26(5): 141-142.
[4] 陳英麗.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發展中的價值研究[J].農業與技術, 2020, 40(8): 158-159.
[5] 王蘭.農業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及應用[J].農業科技與信息, 2020(6): 67, 76.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