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超 趙保平 毋萬來 石曉昀 郭曉晨
陜西寶雞地區是我國核桃適生區,核桃栽培歷史悠久,栽培地區分布廣泛。結合生產經驗和實地調研,我們分析總結了寶雞核桃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困境,并提出了應對建議。
1? ?產業概況
寶雞地處陜西關中西部,屬暖溫帶大陸季風性半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降雨量600~1 000 m,土層深厚,是我國西部核桃主要適生區,核桃栽培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所轄各縣區均有栽植。據統計,截止到2020年底,寶雞地區核桃栽植面積160萬畝,其中2015年以后栽植的核桃園就有80萬畝,年產量約1.6萬t。全市核桃產業涉及人口32萬,已成為山區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雖然寶雞地區核桃產業發展迅速,并已初具規模,但與云南、山西等核桃產業發展強省及陜西商洛等地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市場對核桃仁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鮮食核桃,再次為核桃油。針對市場消費需求,目前寶雞市陳倉區縣功鎮一村已形成核桃仁交易集散地,加工、儲存、銷售各項工作運轉正常;而鮮食核桃由于省外貨源沖擊,本地青果價格出現大幅度滑坡,收購價由3元/kg降至1.2元/kg左右,嚴重挫傷了果農的生產積極性,個別地方甚至出現挖樹毀園現象;核桃油作為國家權威機構認定的健康食品,國內產能嚴重不足,進口的食用核桃油占全國消費總量的41%,市場巨大,寶雞目前生產核桃油的企業僅有兩家,產量有限。
2? ?存在問題
2.1? ?良種化程度低? ?寶雞核桃良種選育以及相關配套栽培技術研究尚處起步階段,育種水平不高,主要還是追求產量和出仁率,對其他品質相關性狀指標關注較少。雖然近年來引進了一定數量的優質核桃種質資源,但在良種選育本地化方面未有大的突破,影響當地核桃產業的品牌提升。
2.2? ?管理水平不高? ?傳統觀念認為核桃屬于粗放管理型樹種,只要栽上的苗活了,之后就可以放任生長,不需要再精細化管理了。所以,很多核桃生產園處于“三不管”狀態,不施肥灌水,不防控病蟲,不修剪。根據我們的調查,寶雞產區的核桃園普遍存在品種多而雜,實生苗占有一定比例,良種覆蓋率較低的問題,可以做到規范管理的良種園面積僅占10%左右。絕大多數核桃園掛果率參差不齊,大多畝產青果不足500 kg,經濟效益較差。
2.3? ?銷售渠道不暢? ?根據我們調查預估,寶雞產區鮮食核桃有效貨源面積不足6萬畝,產量不足5萬t,且優質干果產量小,在市場內無明顯競爭優勢。這導致寶雞核桃銷售組織化程度低,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大多沒有分級,優果和次果、薄皮的和厚皮的混雜銷售,價格上不去。核桃產業屬于買方市場,定價權在收購商,壓價行為常見,市場行情波動大,嚴重影響了本地果農的效益。
2.4? ?產品附加值低? ?寶雞核桃產品主要是青果和干核桃,近年來剛脫皮的濕核桃也有一定銷量,尚缺乏附加值高的加工產品,產品總量及可持續供應量很難支撐企業大量生產,大多以初級產品狀態流入市場,利潤較低。目前僅隴縣、鳳縣、麟游等山區縣有從事核桃干果加工的商戶,但也僅限于對青果進行脫皮、漂洗、烘干處理后外銷,少數商戶組織工人進行人工破殼,加工核桃仁銷售,沒有引進機械化加工設備。生產核桃油的企業僅有兩家,且產能較小,沒有太大的競爭力。
3? ?應對建議
3.1? ?新建園選用優良品種? ?良種是核桃高產穩產、優質高效的最基礎、最關鍵要素。今后的新建核桃園必須采用適合關中西部生態條件的優良品種,比如遼核3號、遼核4號、中林5號、香玲、清香等,杜絕自繁自育的劣質苗木。
3.2? ?全面推廣低產園提升改造技術? ?寶雞核桃低產園占比大,必須積極推行以高接換優為主要技術措施的低產園改造提升。幾年來的實踐證明,采用高接換頭技術改造的核桃樹,第2年即可達到較高的產量水平。以5年生核桃樹為例,在4~5個主枝上分別按照截枝—留芽—培育—嫩枝芽接—抹除萌蘗—綁枝的標準流程操作,成活率都在98%以上。品種枝條當年生長量可以達到1.5 m以上,枝條粗度超過2 cm,第2年即可開花結實,單株掛果數平均達到260個。
3.3? ?加強配套技術普及推廣? ?改變傳統粗放型管理理念,尤其是針對“三不管”園,生產者要從思想上建立精細化管理的概念,在優化品種基礎上,配套以規范的修剪、科學的病蟲防控,逐步實現核桃園整體管理水平上臺階,進而實現綠色化、標準化生產。
3.4? ?完善核桃產業體系? ?在做好生產管理的同時,加工、銷售服務體系也要逐步建立完善。隴縣、麟游是“中國核桃之鄉”,利用這一優勢,進一步做好產業鏈延伸,增加產品附加值,打造地區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這是今后寶雞核桃產業需要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