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筱筱


提到近幾年最會玩營銷的品牌,五菱宏光必然在列。
作為一代國民老品牌,五菱宏光有知名度,卻缺少關注度,受眾群體也因品牌定位而受限。隨著80后、90后成為新一代消費主流群體,五菱宏光面臨著市場影響力逐步下降的危機。但在2020年疫情期間,五菱宏光卻靠著出色的營銷策略,順利出圈,以國民品牌的形象重新回歸大眾視野,并創造了可觀的銷售數據。根據《2021上期通用五菱企業研究報告》中數據顯示,五菱宏光2020年的累積銷量突破了160萬輛,連續9個月實現了同比、環比雙增長,成為了民族品牌銷量排名中的NO.1。
縱觀五菱宏光的出圈戰,可謂是精彩紛呈。他們先是抓住時機,在疫情口罩緊缺時期,開設車間生產口罩,并推出了“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生產什么”這句直擊民眾心靈的slogan,搭配著口罩上醒目的五菱宏光logo,讓品牌迅速收獲了國民認可度和關注度,出圈之路由此開啟。隨后,疫情經濟復蘇期,五菱又積極響應國家“地攤經濟”的號召,適時推出了擺攤神車,讓“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生產什么”的品牌形象牢牢刻入了國民心中。五菱宏光借著疫情的特殊時期,精準地抓住了營銷熱點,從而迅速出圈。但隨著疫情好轉,怎樣維持此前熱度,成了擺在五菱宏光面前的挑戰。
讓人感到驚喜的是,五菱宏光接下來的營銷策略同樣精彩,完美實現了從品牌出圈到銷售的轉化,并積累了大量用戶關注,堪稱品牌營銷典范。雖然五菱宏光出圈后的營銷模式值得借鑒,但并不適合完全照搬。品牌要想在出圈后繼續此前精彩,需要結合自身出圈方式和所處營銷階段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營銷方法。
品牌主動出圈:從市場把控到品牌積淀
所謂的品牌主動出圈,就像五菱宏光一樣,通過一定的營銷方式,來獲取大眾關注度,從而擁有了品牌熱度。五菱宏光在成功出圈后,又是通過怎樣的方式,成功變熱度為銷量的呢?總結來說,主要為3點:
1.差異化市場定位
按照五菱宏光曾經的市場定位,消費群體多集中于購車預算不高,用于解決運貨、載人等基本需求的人群。這種偏實用性的市場定位,對現在追求時尚的年輕群體和追求性能的高端群體,都很難產生吸引力。的確,如果市場定位不進行調整,哪怕營銷廣告做得再好,也很難進行市場擴張,只能繼續固守原有的消費人群。而在多元化需求并存的營銷市場中,針對新人群、新需求、新場景進行差異化營銷,成為品牌占據市場的關鍵一環。因此,五菱宏光針對年輕群體,推出了五菱宏光mini,很快俘獲了80后、90后等年輕群體的心,上市僅20天,銷量就突破了1.5萬輛。
另外,為了改變五菱只生產低端車型的市場定位,五菱宏光也趁著熱度,推出了“全球銀標”系列。這個系列預示五菱宏光將向著高端化、全球化的市場進擊,用于匹配追求高端品質的高消費群體。除此之外,五菱宏光將產品定位細分,用精細化產品和品牌定位輻射不同圈層的消費群體,從而達到了銷量的突破性增長。需要特別點明的是,這樣的方法更適用于像五菱宏光一樣,已經積累了一部分用戶群體的品牌。而對于新興品牌來說,成功出圈后,最重要的是先聚焦某一圈層進行影響力擴展,再進行差異化市場定位。
總結來說,當品牌影響力足夠的情況下,品牌出圈后,可進行“精且廣”的市場定位營銷,輻射多圈層人群;在品牌影響力尚不足的情況下,應在初期采用“精細化”的市場定位營銷,聚焦核心用戶群體,再不斷擴張影響力。
2.聚焦核心圈層需求
為什么同樣是推出新品,五菱宏光能成功被市場所接受,很多品牌卻反響平平?最重要的差別,在于五菱宏光能夠明確洞察市場需求,而不是只是順應潮流推出新品。上文我們提到過,年輕一代已經成為了主流消費群體,五菱宏光如果想尋求市場突破,必然要聚焦于年輕群體。在此基礎之上,五菱宏光對政策和市場進行了精準分析。首先是政策方面,由上海首先推出的對外地機動車牌照限行的政策,無疑是對機動車市場的一個警示信號。隨著各個城市汽車保有量的提升,機動車限行、限牌的政策可能會逐步在其它城市推行。這就為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擴張,打開了一條更便捷的通道。接著是市場方面,五菱宏光針對年輕群體追求時尚,預算有限,但有著日程通勤、接送孩子、買菜等基本需求的情況,推出了適用性強的五菱宏光mini。如五菱宏光這般,專注于用戶需求,用于解決客戶所需的產品,自然一經推出就廣受用戶喜愛。
說到底,品牌營銷是一場聚集人的“戰斗”。誰能真正站在用戶角度,去為其解決當下痛點,提供實用性的產品和服務,誰才能真正留住用戶。
3.打造品牌關鍵詞
在品牌出圈之后,怎樣能避免短期熱度,建立持久市場影響力,成為每個品牌的關注重點之一。品牌維持熱度,絕非是靠鋪天蓋地的廣告效應能夠實現的。運用廣告來打造品牌知名度,短期內也許收效顯著,但長期下去既會對企業的經濟造成壓力,也會讓用戶產生審美疲勞,并不利于銷量轉化。所以,在新品牌不斷涌現的市場中,怎樣借助品牌出圈后的關注度,迅速在用戶心中打造記憶點,成為了品牌長久運營的關鍵。
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改變單一的銷售模式,在用戶心中打造有記憶點的品牌關鍵詞??梢越柚a品與品牌定位結合,也可在場景和體驗上著力。例如五菱宏光,自從打出“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生產什么”的全新品牌slogan,再配上針對性解決用戶需求的產品,就在用戶心里留下了“專注于服務人民”的國民品牌形象。再如近幾年火速出圈的雞尾酒品牌—RIO,就是通過場景打造,來快速與用戶建立共鳴。抓住了都市打拼的年輕人,想要在一天的工作之后,享受獨處的心態,打造了“陪年輕人享受一個人的放松休閑時光”的獨飲場景,從而讓用戶在獨處時會想要飲上一杯。
在不斷推陳出新的品牌市場上,要在用戶心中占據一席之地已經不能單純依靠產品營銷,運用關鍵詞打造,可助力品牌在用戶心中留下更清晰的記憶點,從而維持品牌的市場需求度。
品牌被動出圈:從流量到品牌轉化
跟那些想方設法讓自己紅起來的品牌不同,有些品牌沒有刻意進行品牌營銷,也可能在偶然的網絡熱度下突然走紅。像鮑師傅、奧雪雙黃蛋等,都屬于此列。但是對于這種被動出圈的品牌,在巨大的關注度之下,如若不做好應對措施,不但不能留住流量,反而會被流量反噬。要避免這種情況,抓住這波熱度紅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關注產品質量
很多品牌在突然出圈之后,只是急于銷售,卻忘記了關注產品質量。任何營銷,一定不能忘記自己吸引用戶的核心利益點是什么。過硬的產品質量,是進行所有營銷活動的底氣。若品牌沒有可靠的產品質量,只靠營銷熱度和精美的產品包裝是沒有辦法留住用戶的,甚至還會在用戶嘗試之后感到失望,失去對產品的信任。
2012年黃太極煎餅靠著出色的網絡營銷推廣,迅速出圈,一時風頭無兩。僅用一年的時間,就創造了700萬的營業額,并成功融資2億,發展勢頭不可謂不好。但在狂熱之后,黃太極卻因為產品質量問題,導致品牌口碑迅速下降。原來,他們開始時,因為極高的品牌知名度,讓客戶慕名進行嘗試。但在嘗試之后,客戶發現產品口味并不比街邊5塊錢的煎餅要好,定價卻要高出好幾倍時,自然大失所望,各大外賣平臺出現了大量的負面評價。以此,黃太極逐漸失去了市場影響力,開始由輝煌走向了衰敗。
任何品牌,想要留住熱度,最關鍵的還是要提升產品質量,只有這樣才可能在風云變幻的營銷市場中穩住根基。
2.打造長銷型爆品
被動出圈依靠產品質量留住用戶之后,接下來品牌要做的,就是分析市場需求和用戶人群,打造符合他們期待的長銷型爆品。長銷型爆品和短銷型爆品最大的不同,在于是否專注于用戶需求,能夠解決用戶痛點,從而帶來用戶的復購。比如在近年奶粉市場已經“高手林立”的情況下,2019年可瑞康綿陽奶粉進入國內市場。作為新興品牌,想要在這種情況下立足絕非易事。但可瑞康通過在各大平臺進行廣告營銷,打造產品知名度,同時因綿陽奶粉有著更容易吸收、營養價值更高、更適合嬰幼兒身體情況等特點,迅速被廣大嬰幼兒奶粉市場接受。
因此,所謂的市場飽和只是表象,以用戶需求為根本,打造出對用戶具有長期吸引力的產品,才是一個品牌在市場中占得一席之地的關鍵。
3.從產品銷售到品牌沉淀
爆款型產品一旦獲得市場認可,企業就要利用好時機進行品牌沉淀。畢竟再受歡迎的爆品都有可能被市場淘汰,那個時候,企業就會逐漸失去市場競爭力。而如果在產品熱銷期,將用戶對產品的關注和信任轉向品牌,則可為品牌留住客戶創造了更多可能性,也是為品牌下一步進行多元化發展鋪墊。
要將顧客的注意力從產品引向品牌的關鍵,是要借助產品,讓品牌與用戶建立情感鏈接。比如同樣是做辣條,有的品牌做了幾十年也沒有被用戶記住。而衛龍通過潮流的包裝設計、有趣的產品文案,逐步在年輕人心中留下了好吃、好玩的品牌形象,從而收獲了大量的品牌追隨者。而那些沒有與用戶建立情感鏈接的品牌,在用戶嘗試的新鮮感過后,就慢慢退出了大眾視野。如曾經風靡的網紅食品“臟臟包”、網紅店鋪“泡面小食堂”等,都因為沒有進行品牌沉淀,很快被市場淘汰。
比起品牌出圈后的賣力銷售,更重要的是將品牌價值觀植入用戶心智,才是保持品牌生命力的關鍵。
出圈再入圈:玩轉跨界營銷
當品牌積累了一定的營銷資本,想要快速打入其它用戶圈層時,跨界營銷成為了最合適的方式之一。尤其在信息進入了“粉塵化”傳播時代,與其它品牌聯合進行跨界營銷,是避免信息被迅速淹沒,達到精準化觸達目標群體的有力方式。
跨界營銷玩得好,是品牌迅速發展的催化劑,如若玩得不好,反而會對品牌形象造成極大損害。如2019年喜茶和杜蕾斯的跨界營銷案例,雖然是強強聯合,但是因為文案沒有把握好尺度,反而引發了消費者的反感,使營銷變成了危機。
那怎樣才能避免翻車,達到良好的跨界營銷效果,從而打入新的營銷圈層呢?主要需要注意以下3點:
1.明確跨界合作的目的
在選取合作品牌之前,首先要明確此次跨界合作的目的。是想要推出新品,還是想要改變品牌形象,想要引入流量,還是進行品牌背書?然后根據不同的營銷目標,鎖定要合作的營銷伙伴的類型。
2.明確對方的實際價值
鎖定要合作的伙伴類型之后,再在這個領域中選擇合適的品牌。通常需要考察品牌的產品力、影響力、權威性等多方因素。盡可能選擇品牌產品力、影響力和權威性可與自己相匹敵的品牌,來保證合作對等,能維持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
另外在選擇品牌時要考慮到兩個品牌之間可結合的宣傳點,而不是盲目追求品牌熱度,才能真正達到1+1 >2的效果。例如有些品牌合作,是源于品牌調性一致,而有一些則是利用了兩個品牌之間的反差,來吸引關注。
3.聯合推廣助力影響力提升
當品牌決定合作跨界之后,需要雙方充分調動自身資源進行宣傳推廣,以此才能讓跨界合作發揮真正的價值。借助對方的推廣,可以使品牌迅速在對方品牌的用戶群體中打造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而使品牌借勢入圈,拓展影響圈層。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品牌跨界合作時需要避免對方品牌信息太過閃耀,而掩蓋自身品牌的光芒。比如螞蟻蜂窩曾和杜蕾斯跨界做的“小黃盒”,大家的關注點都在杜蕾斯,反而忽視了螞蟻蜂窩,使得跨界成了幫杜蕾斯做的品牌營銷。
營銷是一盤大棋,看似變幻莫測,實則一通百通。要始終記住,以產品為根基,以用戶為導向,以市場需求為指引,才能不斷提高品牌影響力,留住熱度,成為真正的品牌營銷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