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明
摘要:在當前我國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農村地區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產業融合新態勢,農村發展方式迅速轉變,這也是當前我國構建農業產業體系的必要手段。產業融合態勢的發展促使農村地區出現了諸多新型經營主體,進而為農民就業增收提供了新途徑,使得農村區域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是根據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在產業融合過程中存在諸多現實問題,直接影響了產業融合發展。文章主要探究了當前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策略,希望能夠解決融合過程中的現實問題,為農村地區經濟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農村地區;產業融合;發展
對于農村地區而言,進行產業融合不僅是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還是我國供給側改革的內在要求。根據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態勢來看,產業融合廣泛存在于各個領域,農村產業融合起步較晚,并且在實踐過程中存在多種現實問題。無論是從宏觀角度還是微觀角度,產業融合不僅能夠提高農業地區的產業競爭力,還能夠促使農業區域實現產業化發展,進而提高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由此可見,對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進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農村地區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重要性
(一)促使農村地區實現產業化發展
在農村地區,一、二、三產融合有助于農戶按照當前經濟市場發展需求合理開展生產活動,進而為農村就業增收提供條件,使得農戶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縱觀我國農村地區生產方式,長期以來都是堅持分散的、小規模的家庭經營生產模式,總體呈現出農民組織程度低、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低等現象,小農民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這一現象為我國農業深化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帶來了較大的制約。千家萬戶的種植模式導致標準化生產難以實現,最終不利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在產業融合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經濟市場機制對其進行調節,促使傳統農業經濟中的農業生產活動,能夠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組織化的發展,在此過程中積極引進現代化技術,引領農業改造農業,促使農業地區得以實現產業化發展。
(二)有助于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
在我國不斷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中國在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在此過程中,面臨了諸多現實問題,例如能源問題、環境問題、產能過剩問題等,這些問題的存在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諸多影響,直接導致社會經濟結構、動力等發生了變化,最終促使我國經濟需要長期處于新常態。產業結構問題作為功能關系不合理的重要表現,其中城鄉之間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平衡、供給不平衡等現象是產業結構問題的重要表現,這一現象導致農村地區農民發展、農業發展面臨著不公平等問題,直接影響社會經濟全面發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態勢的出現,有助于改變這一現象,促使傳統農業經濟結構進行轉變,向多層次與高層次進行升級,改變傳統農業發展現象,促使農業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為我國新農村建設添磚添瓦。
二、推進我國農村地區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主要問題
(一)我國農村地區產業融合處于初級階段
雖然當前我國農村產業融合在發展過程中亮點紛呈,但是從總體的角度來看,有關產業融合仍舊處于初級階段。首先,一、二產融合發展覆蓋面較窄。在產業融合過程中,雖然不少農村地區組織了機耕服務隊,以某一農事操作環節作為工作對象,也有相關工作單位與畜牧服務業相結合等,但是與農村產業融合需要的全流程、綜合性相比較而言,存在有較大差距,有關農村產業融合,無論是資金互助還是倉儲、信息的占比都較小,不利于農村地區經濟發展。
(二)農村地區產業融合起點較低
農村地區一、二、三產融合過程中,融合起點較低。以農村地區的種植業來說,在產業融合過程中種植業信息化程度、機械化率并不高,難以達到產業化的生產標準。對于加工業而言,整個產業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通常情況下都是初次加工為主,產業本身的附加價值并不高。這些現象導致一、二、三產融合過程中難以均衡發展,融合層次有高有低。不少小型加工廠之間惡意競爭現象嚴重,可替代性強,難以在經濟市場中突圍。
(三)外部支撐環境不健全
外部支撐環境不健全也是農村地區一、二、三產融合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首先,在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較為薄弱,不少地區沒有機耕道,這一現象導致機械化設備難以廣泛運用。其次,有關公共社會化服務較為滯后,在基層推廣技術過程中,不能充分考慮到農村產業融合的需求,有關現代化農業技術的服務不足也導致諸多項目無法順利開展。不少龍頭企業與科研結構或者高校組織進行合作,但是這種現象十分少見,大多數情況下,農村地區的經營主體在發展過程中往往會受到技術的限制。最后,制度與政策的障礙也是導致產業融合發展難以有序開展的一大原因,農業產業融合現象是多方主體共同參與的結果,但是有關財政優惠等都是以農戶為主,不少企業帶著先進技術以及投資在農村區域參與產業融合,但是卻無法享受到平等的對待,這一現象打消了諸多企業推動農村地區一、二、三產融合的積極性,最終對農村地區產業融合發展帶來影響。
三、推進我國農村地區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相關對策
(一)不斷深化農村管理體制改革,提高一體化管理服務水平
要促使我國農村地區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需要從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土地三權分離入手,不斷深化我國土地制度。此外,還需要對農村地區的金融體制進行改革,根據產業融合情況在保證政策性金融供給的基礎上,對農村地區金融制度不斷創新。促使鄉鎮地區的金融機構能夠形成農村地區金融網,不斷拓展信貸范圍,以便能夠促使農村經濟水平得以提高。
(二)培養多元化產業融合主體,支持發展多類型產業新業態
針對農村地區產業融合起點較低這一問題,相關組織結構在推動產業融合過程中,要從融合主體入手,推動農村經營組織的發展,不斷鼓勵龍頭企業、合作社以及家庭農場、社會化服務組織等以各種形式探索產業融合模式。在此過程中還要鼓勵經營主體充分利用各種農業資源,不斷探索農業融合模式,以便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打造知名品牌。政府部門需要在融資租賃、稅費政策以及工商登記等方面給予融合主體一些優惠,促使各企業機構積極投入到農村一、二、三產融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