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洋
摘要:“美麗中國”建設與生態旅游發展密切相關。文章在梳理“美麗中國”理念主要發展歷程的基礎上,重點探析生態旅游的內涵與意義,并列舉美國黃石國家公園、倫敦濕地中心、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與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4個國內外有關開展生態旅游的經典案例,從中汲取成功經驗,為未來我國生態旅游的發展提供參考,以期促進我國生態旅游的可持續性發展,進而加快實現美麗中國愿景的步伐。
關鍵詞:美麗中國;生態旅游;理論;實踐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與高質量發展,人民大眾的生活需求與質量不斷提升,旅游的需求也呈現多樣化趨勢。在“美麗中國”理念的倡導下,生態旅游作為一種獨特的旅游休閑模式,逐漸成為人民對于美好生活享受的一種方式。打造良好的生態旅游,是我國可持續旅游發展的關鍵。楊延風等學者曾指出,“生態旅游在理論層面打破了傳統旅游經濟發展唯經濟論的模式,以追求旅游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是旅游發展思路的一種變革和嘗試”。由此可以看出生態旅游在建設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學者們對于生態旅游的研究,大多從理論層面、與鄉村農業的結合、精準扶貧等方面進行相關探討,在一定程度上為本文的研究提供經驗和指導,但缺乏理念指導下的有關生態旅游的研究,特別是與生態旅游息息相關的“美麗中國”這一理念。為此,本文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視角,立足于“美麗中國”的站位,深入把握生態旅游的內涵與意義,并結合國內外有關生態旅游的優秀案例,為我國生態旅游的長遠發展提供啟示和借鑒。
一、“美麗中國”理念的發展歷程
美麗中國的建設,即實現“山美、水美、人美、社會美、國家美”,是全國人民共同奮斗的目標。為了認清這一理念的核心思想,要把握以下兩個時間點。
2012年11月8日,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第一次提出“美麗中國”,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一報告強調建設美麗中國,首先要做的必然是建設生態文明,生態文明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關鍵,但是我們也需要認識到生態文明的建設不是只發展自然資源,一味地保護自然環境,而是要與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相融合,實現“山也綠,人也富,社會也美”。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由此可以看出美麗中國進一步上升為國家力求實現強國的目標。史慕華學者曾提到,“美麗中國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中國綠色發展和生態發展的行動指南”。對于“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生態理念,更是始終貫穿于美麗中國建設過程之中。
“美麗中國”理念的提出與發展,是出于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這一初心的,該思想根植于傳統自然觀與先進生態觀的相結合,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之下,生態旅游發展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和前進的動力,進而實現生態旅游的持續、健康、和諧與科學發展。
二、生態旅游的內涵及意義
生態旅游這一特殊的旅游模式正是“美麗中國”的一個具體實踐。筆者認為,首先需要明確生態旅游的內涵與意義,才能為生態旅游的具體實踐提供理論依據和方向。
在梳理相關文獻時,可以看出國內外學者對生態旅游這一概念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眾說紛紜。一般認為,生態旅游這一概念是在20世紀80年代被提出的,這一活動最早發生在欠發達地區,其中非洲的肯尼亞與拉丁美洲的哥斯達黎加是發展生態旅游的先驅。張廣瑞認為,生態旅游是在自然旅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并且逐漸向自然和社會兩種生態環境方向擴展。該學者認為生態旅游是與人類社會息息相關的,不僅存在于自然界也發生在社會之中。而劉東認為,生態旅游是一種“重生態性、親自然性和軟文化性的旅游模式”,該學者側重生態旅游存在于自然界中,原生性的自然與文化資源是其發展的出發點。金巖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角度,提出生態旅游是一種以自然環境為資源基礎的旅游活動和具有強烈環境保護意識的一種旅游開發方式,該學者側重強調生態旅游的保護與開發的結合。綜上所述,學者們都在一定層面和視角論述了生態旅游的內涵,都是基于各自研究的目的提出來的,本文在此基礎上提出生態旅游是以美麗中國理念為指導,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滿足人們追求自然、綠色需求的活動。
生態旅游具有生態性和社會性,其在國家、社會以及個人層面具有一定的意義與價值。在國家層面,生態旅游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家生態文明的建設,為實現美麗中國奠定基礎;在社會層面,有利于在全社會營造一種環境保護的氛圍,提高人們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在個人層面,有利于滿足人們追求自然、綠色生活的美好需要,以實現由感動到心動再到精神的升華。
三、生態旅游的實際應用案例
自生態旅游被提出以來,一時間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生態旅游在全世界被廣泛實踐,由此涌現出許多成功的經典案例,分析這些案例,從中汲取優秀經驗,為我國生態旅游的長遠發展提供借鑒。
(一)美國黃石國家公園
該景區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公園內動植物豐富多樣,基礎設施完善且擁有良好的管理體制。該公園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成為生態旅游的典范。活動項目各具特色,比如叢林探險、溫泉療養、科普教育等可以滿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深受廣大旅游者的歡迎。
(二)英國倫敦濕地中心
該景區是一個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旅游地。市政府與開發者致力于濕地的保護,加強綠化與植被覆蓋,該地成為全球濕地建設的典范,每年都有大量的棲息鳥駐足于此,物種豐富,游客前往既可以觀賞休閑,又能增長知識。該地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