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冬麗
摘要:貸款三查制度是銀行業多年行業實踐總結出的一套切實可行的辦法,是貸款管理最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流程。當前,銀行經營或多或少存在“重規模擴張,輕風險管理”的傾向,重貸輕管趨勢顯著。落實好貸款三查制度是銀行業的“生命線”,是關系銀行發現風險、控制風險、經營風險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貸款三查;風險管理;機制建設
一、貸款三查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一)機制建設不完善
1. 缺乏常態化檢查反饋機制
銀行貸款三查雖有一定的管理制度支撐,也有相應的檢查,但是定期不定期的監督、檢查、處理、反饋體系尚不完善,對貸款三查的政策制度執行情況的定期量化非量化監督評價缺乏一定的制度規范,貸款三查的政策制度執行尚未形成閉環管理。若缺乏常態化的監督檢查處理反饋,那么制度將會缺乏約束力,容易出現執行不到位情況。
2. 獎懲機制不合理
一是重貸輕管。目前,銀行對貸前的營銷獎勵力度較大,客戶經理完成貸款的發放即可獲得計價獎勵。貸款發放后,由于貸后管理質量對于其績效等影響不大,所以缺乏約束力,重視度不高。
二是在清收獎勵上存在不合理現象。目前,銀行對于表內外清收會有一定的現金清收獎勵,但是對于正常收回的貸款缺乏獎勵措施。這會對信貸資產質量的提高產生不利因素。
(二)貸款三查系統不智能
部分銀行貸款三查管理系統不夠智能,貸前調查未對不同業務作區分管理,貸后檢查系統未輸出風險預警提示信息,不能達到風險監測與預警的作用。從貸前、授信、貸中、貸后、風險預警到處置,沒有形成統一的系統,每個階段是斷層的。
(三)貸款三查盡職不到位
由于受外部環境信息不對稱,內部技術手段的限制,貸款“三查”工作中仍存在如下問題。
一是貸前調查流于形式。貸前調查是防范信貸風險的第一道關卡,貸前調查的質量優劣直接影響到授信業務的風險水平與銀行的資產質量水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銀行在貸前調查中往往存在僅限于現場聽從借款人口述介紹和依賴其提供的基礎資料等行為進行判斷,未采取“一看、二聽、三問、四查”等多種方式對客戶的提供的信息進行深入調查分析,也未進行交叉驗證,這造成貸前調查所獲取的信息失真、失準,最終造成不能準確了解借款人的真實經營情況、還款意愿、還款能力以及真實的借款用途。
二是貸中審查存在走過場現象。貸中審查是風險準入的“第一道防火墻”,也是風險防范的第二道關卡,貸中審查是風險管控的重要環節。目前,隨著各家銀行機構的信貸業務規模不斷擴大,風險管理人員數量出現不足現象。在貸款審查中,貸中審查崗位人員往往會依托信貸資料表象,不斷利用繁瑣復雜的系統工程,反復推斷、判斷和估算授信業務所存在的風險,久而久之,貸中審查中的風險防范工作往往存在走過場現象。
三是貸后管理缺位或不到位,對貸后檢查認識性不足等問題。 一方面,貸后管理雖有制度、流程要求,但是執行不到位問題普遍存在,貸后檢查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起到監督作用,另一方面,無論從崗位角度、層級角度還是職責角度,貸后管理的職責界定和追責機制尚不夠清晰。
(四)風險管理隊伍專業化能力參差不齊
風險管理隊伍在專業業務技能、合規意識、責任意識等方面出現專業性參差不齊,并且在風險管理隊伍考核方面缺乏一定的競爭淘汰機制。
二、建議與措施
(一)建立長效機制,優化內部管理
1. 黨委重視,納入績效考核
銀行執行力的典型特征之一是“考核什么,重視什么”,所以,若要提高對貸款三查的重視程度,做到執行到位,盡職到位,需要黨委重視,并將貸款三查執行情況納入績效考核,加大約束力,強化執行力。
2. 建立閉環管理機制
一是制定貸款三查年度工作計劃。每年年初根據監管機構監管重點以及銀行業務發展情況,制定貸款三查年度檢查計劃,將定期檢查與不定期專項檢查相結合,保障制度能夠得到有力執行。
二是定期檢查,強化執行。根據年度制定的檢查計劃按時推進檢查工作,檢查貸款三查的執行情況,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等。
三是糾正偏差。每次檢查工作開展后,需將檢查結果以及相應管理建議及時反饋,督促分支機構及時整改完善,不斷提高貸款三查管理質效。
3. 多方聯合,共商共討
貸款三查不只是某一個部門的事情,更需要管理部門、業務部門、分支機構協同配合,共同研討出符合監管要求、操作性強、貼合實際、省時高效的貸款三查標準化操作流程。
(二)貸款三查標準化,流程明晰化
明確貸款三查的工作標準與要求,可以使客戶經理、風險經理等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1. 標準化管理貸款三查工作
制定完善明晰的貸款三查流程圖、規范以及檢驗工作質量的標準,充分揭示每一個階段的風險點、紀律要求及操作規程,使得貸款三查制度執行有路徑、有標準、檢查貸款三查工作落實執行的好壞評判有依據、有準繩,貸款三查執行效果不因人而異,對貸款三查工作進行標準化、流水線管理。
2. 做嚴、做全貸前調查
一是標準化盡職調查流程。通過現場調查了解借款人的創業史,主要經營哪些產品,銷售對象是哪些,如何結算,行業內主要競爭對手有哪些。此外,還需要了解借款人的生產、采購、員工數量、管理架構、考核機制,公司未來發展規劃??傊?,在盡職調查前一定要提前做足功課,標準化盡職調查流程,這樣調查時的重點才會更加明確。
二是通過第三方系統查詢功能充分掌握借款人涉外信息?!叭珖髽I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全國法院被執行查詢系統”“全國法院失信被執行人查詢系統”“中國裁判文書網”等信息系統可以查詢借款人是否涉及民間借貸、是否存在訴訟、是否存在相互擔保情況、是否成立多家公司形成關聯交易等隱性和潛在風險,充分利用外部數據對借款人提供的信息進行交叉驗證,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