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葳
內容摘要:本文選取了零基礎的漢語成人學習者為研究對象,簡要列舉了建構主義假說、認知學習理論、臨界期假說及互動假說等和成人互動式教學相關的理論基礎,通過分析成人學習特點,針對教師的互動教學方法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零基礎 成人學習者 互動式教學
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現代課堂。現代的教學課堂逐漸將傳統課堂中的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方法開始注重學以致用,尊重學生的實際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互動式教學模式引入對外漢語課堂就成了必然趨勢。張茂聰(2006)指出“互動式教學是以建構主義和認知學習理論為基礎建立起來的一種教與學關系的新體系”[1]。建構主義假說、社會互動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等都為互動教學模式的可行性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除此之外,基于學習者個體差異以及臨界期假說,成人學習特點與兒童相比有很大不同。本文將根據成人學習者的特殊性,提供一些適合零起點成人漢語學習課堂的教學策略。
一.互動教學的必要性
“習得”與“學習”的過程是不同的,前者是在自然環境下通過接觸,學習母語以外的第二種語言的潛意識或意識過程,后者指有意識的學習第二種語言。互動假說由Long在1983年提出,認為語言習得是學習者和語言環境互動的結果,學習者的語言處理機制既決定了輸入,又取決于輸入的性質。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的交互作用則表現在學習者與對話者參與的實際言語互動中。Keith提到習得是在互動過程中發生的,學習者通過與他人交談習得第二語言。但學習者沒有完全掌握語言規則,因此他們在嘗試互動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錯誤、誤解。當這種情況出現時,對話雙方就會嘗試“修復”語言中的錯誤,此過程稱為意義協商。它包括語言的重復、換用簡單語言形式、使用大量手勢等方法,這就要求習得需在自然的語言環境中進行。
二語習得僅靠語言輸入是遠遠不夠的,自然的語言環境至關重要。互動教學更能給學習者提供習得環境而非學習環境。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給學習者提供了語言交際的機會,學習者可以通過教師對輸出的反饋對自己的輸入做出糾正,與對話者發生意義協商,從而促進二語習得。
二.互動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教師能否在課堂上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工具,零起點成人對外漢語教學課堂要求教師根據成人學習者的特點制定合適的教學策略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將針對教學策略中教師用語、提問策略、反饋策略、游戲策略這幾個方面來詳談教學策略的重要性,并針對這幾點提出改進方向。
1.對外漢語教師的講述技能
講述是目前階段教師課堂上最常用的教學行為,基本的講述技能是一個對外漢語教師必備的素質。這要求教師在講課時的語音、語流、語速和語調都要適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漢語教師來說,講好普通話是最基本的要求,外國學生本就難發出標準的漢語語音,若教師的普通話不標準就更增加了學生學習語音的難度。
第二,語言的流暢性、語速也很重要,過快或過慢的語速都不利用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學習者的需求進行調整。例如在零起點的班級授課,語速就不宜過快,適當放慢語速可以讓學生聽得更清楚,同時也為學習者留出了思考與反應的時間。教師應注意調整自己的語調,尤其是在成人班級上,學習者更容察覺教師語調的不同。若教師一直使用一種語調授課,不僅會使課堂沉悶而且難以用情緒感染學生,學生就無法把握重點。若教師語調輕松、自在,就會給學生傳達愉悅的感情;若教師的語調過于平緩或陰沉,自然就會給學生傳達出沉重的情緒使整個課堂的氣氛都變得低沉。作為對外漢語教師,不管你的情緒如何,都應該保持語調是自然的、輕松的,要給學生傳達良好的情緒,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2.對外漢語教師的課堂用語
許多對外漢語實踐課堂上都有“使用語言超出詞匯范圍”或“課堂用語過于繁瑣”的問題,這要求教師根據學生對目標語的熟練程度做出調整,盡量不要出現超綱詞匯,若出現學生不理解的詞語,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解釋,這拉低了教學水平也打亂了課堂節奏,向學生傳輸過多的超綱內容會適得其反。在具體的教學措施上可以用學生學過的詞匯來解釋生詞,既復習了舊有知識也讓學生學習了新的詞匯。過于抽象的詞匯可以用圖片示意法或者利用教學情境中有的實物解釋,如學習“自行車”這個詞時可以直接展示圖片,學習“黑板”一詞時則直接指著黑板,更加抽象的概念就直接用學生的母語作注釋。尤其是在零起點的班級上,當講課內容涉及到語法知識而學習者的詞匯量又有限時,教師很難用學習者已掌握的詞匯解釋語法,此時用學生母語添加注釋即可。
3.對外漢語教師的提問策略
孫冬惠、李勉東(2009)指出“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性集中體現在教師——學生的問答環節之中”[2]。提問的教學策略可以有效的促進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互動,良好的課堂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圍繞教學內容設計好提問方法和提問內容才能讓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于成人學習者來講,提問要具有針對性和區分度。提問要緊扣教學內容,根據教學目標設置問題,若針對語法,除了讓學生充分掌握句法結構和進行機械式的操練之外,也可以設計一些開放式的問題。開放的、真實的、高層次的問題。提問可以促進師生互動,給學生足夠的空間進行語言輸出,促進學習。
此外,教師應注意在提問時的技巧,在具體的教學措施上,教師可以先說明指令再叫學生回答,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同時使他們有適當的緊迫感,利用集中注意力,或者改變提問形式采取生生互問或者一對多式提問,這些方法都能有效的解決學生過于緊張的情緒,在調節課堂氣氛的同時又能保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叫答時也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每個人都要提問到。
4.對外漢語課堂的游戲策略
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游戲成為了教師們重要的教學手段,其優勢是不容忽視的。第一,它可以調節課堂教學的氣氛和節奏,提高學習興趣,寓教于樂;第二,教師可以在語言實踐中檢驗教學成果,以輕松的方式復習所學知識;第三,游戲能為學生的輸出提供環境,不僅提高聽說能力,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培養他們用漢語進行交流的習慣;第四,游戲教學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培養良好的師生感情降低學生的焦慮感和緊張感,營造和諧課堂。
但同時游戲教學也會產生問題,針對年齡較小的漢語學習者有很多可以使用的游戲策略,但是針對于成人漢語學習者來說,要找到符合他們年齡階段的游戲卻寥寥無幾。筆者在知網上搜索“對外漢語成人游戲互動教學”的關鍵字時,所得的相關研究結果也僅有兩篇,分別是黃倩(2014)的文章和曾加勁(2010)的文章,由此可見,在對外漢語成人課堂互動游戲策略方面的相關研究還有很多不足,值得我們分析探討。曾加勁(2010)指出“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既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又是組織者和參與者,其主導作用貫穿始終”[3]。首先,做游戲的目的不只是為了活躍課堂,更要通過游戲到達復習和檢查學習成果的目的,因此游戲設計不光要具有趣味性更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其次,在面向成人班級授課時教師要注意挑選合適的游戲,適合低齡兒童的游戲不見得適合成人,要注意成人學習的特點,游戲設計要有參與性;最后,教師需注意把控課堂節奏,游戲畢竟只是教學過程中的其中一個步驟,要控制好課堂不要花費過多的時間做游戲,也不要讓學生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游戲上。相信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能注意到以上幾點,教學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互動式教學模式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深究,針對成人課堂的互動模式更是如此。根據成人學習者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時要特別注意教學活動的設計和教學策略的轉變,多方式的教學策略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依舊適合成年人的互動課堂。在課堂互動中,學習者不再是被動學習而是主動學習,尤其是對于學習目的明確、學習動機強烈、自律性又好的成年人來說,互動式教學利用將課堂上的單一主體模式轉化為雙主體模式,克服了學生只是聽課而沒有參與感的缺點。本文通過分析成人互動模式可能涉及到的理論基礎,探究成人學習者的特殊性來為成人互動課堂提出了幾點要注意的問題和可能的解決方向及解決措施。
參考文獻
1.張茂聰.互動式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實施——以《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為例[J].課程與教學,2006(2).
2.孫冬惠、李勉東.對外漢語“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建構原則[J].漢語學習,2009(3).
3.孫用常.兒童母語習得與成人二語習得的差異研究[J].銅仁學院學報,2016(3).
4.王鴻雁.二語習得中的年齡差異與語言教學[J].國外外語教學,2002(3).
5.鄭銀芳.從建構主義角度看二語習得中的輸出作用[J].廣州大學學報,2005(3).
6.胡青球.國外二語/外語課堂教師重述式反饋研究綜述[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 踐,2011(3).
7.周軍平.教師話語與第二語言習得[J].外語教學,2006(3).
8.趙飛、鄒為誠.互動假說的理論構建[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9(2).
9.曾加勁.以教學游戲帶動零起點成人對外漢語綜合課的互動教學[J].課程教學,2010(4).
10.李啟潔.漢語教學網站的呈現模式與成人漢語教學[J].成人教育,2010(286).
注 釋
[1]張茂聰.互動式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實施——以《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為例[J].課程與教學,2006.(2)
[2]孫冬惠、李勉東.對外漢語“互動式”模式的建構原則[J].漢語學習,2009.(3)
[3]曾加勁.以教學游戲帶動零起點成人對外漢語綜合課的互動教學[J.]教育學刊,2010.(4)
(作者單位:陜西理工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