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經濟以其超大規模與體量,成為中國區域經濟特別是首都經濟的航母。2017年國家重新定位首都功能并啟動非首都功能疏解,總部經濟成為首都經濟的重要來源和支撐。2021年7月19日,北京入選五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之一,總部經濟將成為打造國際消費中心的重要支撐,為北京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助力。
“總部經濟不是某類企業,也不是某類行業或領域,它是一種經濟形態。總部經濟的概念最早由北京提出并實踐,隨后,在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鋪開。”北京市商務局總部經濟發展處負責人表示。
2003年摩托羅拉公司在北京設立北亞地區總部成為總部經濟由理論到實踐的起點,這一年又被視為中國“總部經濟元年”。此后,中國的總部經濟由北向南遍地開花。
數據顯示,2019年北京的總部經濟對首都經濟的貢獻超過50%,規模以上企業對首都經濟的貢獻超過80%。作為首都,在發展總部經濟上,北京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主要體現為央企總部和跨國公司區域性總部。根據北京市商務局數據,北京總部經濟體量遠超上海、深圳,根據2019年中國企業500強榜單,北京共有100家總部企業上榜,2019年的營業收入合計36.4萬億元,上榜的企業數量是上海的3倍多,是深圳的4倍,營業收入則是上海、深圳的7倍有余。進入“萬億俱樂部”的共有6家,其中5家位于北京。
如此大體量的總部經濟“投入”北京,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總部經濟理論的創立者、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趙弘將這種影響概括為五大效應,即稅收貢獻、產業乘數、消費帶動、勞動就業和社會資本。但最直觀的則是商圈的雄起,具體表現為總部大樓如雨后春筍一般冒出。
如今的CBD已經成為北京最具規模、最具國際化的高端商業中心,是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及研發機構最集中的地方。CBD的中信大廈周圍,云集著正大中心、三星大廈、泰康集團大廈、銀泰中心、國貿商城、嘉里中心、貴友大廈、建外SOHO、珠江帝景歐洲商業走廊、中環世貿等經典項目,這里也曾是到北京“買全球”的熱門場所。如今,這一功能正在慢慢向位于CBD核心區的華貿商業中心悄然轉移。
作為京西總部經濟集聚區,金融街孕育了金融街購物中心,中關村的新商圈也正在壯大,望京和西二旗匯集了騰訊、百度、快手、小米等互聯網企業,科技總部的集聚程度較高,有潛能成為北京下一個科技商圈。
總部經濟也孕育出數量龐大的中等收入群。中關村在線聯合京東商城等發布的《中國中產階層科技消費調查報告》認為,中等收入群體的消費特點有“四精”,即精選、精英、精致、精明。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對包括北京在內的五大城市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調研組成員、執筆:馬淑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