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岳研究民眾心理的企業家,活躍在講座、報刊、電視上的媒體人,出版了《趁年輕折騰吧》等三十六本書。不過說到底還是個生意人,其他都算玩票。
組織高管的“高”指的是什么?是認識高還是位子高?是姿態高還是水平高?是年資高還是薪水高?是悟性高還是手段高?以我個人工作感受與觀察,和大家聊聊我所理解的高管。
任何的戰略與方向性選擇,從醞釀、成型、發布、推進、轉型,這都是一個周期。在一個成型的公司中,高管因為其工作層次與經驗之故,可能會參與戰略醞釀與成型,這也有助于在自己的工作責任中更好地體現公司總體要求,同時需要高管所具有的高度是其提出問題與提出解決方案的立場需要超越個體立場與視角,這是人格特點與人品特點的集成。縱然如此,高管還必須是琢磨貫徹實現戰略目標的操作高手,堅定地實現目標并為此匯集整合必要的資源,嘗試與優化團隊的工作模式戰術,不斷反思與提升團隊能力,用結果導向型思維來確保自己責任區不掉鏈子,以及和其他區塊高管做好必要的銜接與協調。
所以,高管既要是高手,又能做高“首”。
做高管,“有一手”很重要。高管需要有執行技能,把安排的事情做好,這樣才能率先垂范,身先士卒;高管要能夠領會公司領導的核心戰略部署,在這個技術上能更好地領會精神實質,結合自己責任區塊的需要與問題,發現共性問題與核心問題,形成解決關鍵問題的系列邏輯與安排,具有超越項目與單個工作點的系統能力,這就是兩手。一件大事定了要做,怎么做和怎么做得更好,細致考察,了解競爭者,結合其他人的最佳實踐,考慮現有資源,適當自加壓力,形成多個重要預案,能給大領導兩個以上選項做決策(兩手型),而不是一手型的“我就只會這么干”或者“我一向就是這么干”。很顯然,高管就得有兩手。
能領會大領導意圖,還能夠銜接好自己團隊成員的工作分工,既不可以讓下級去猜測大領導意思,撒丫子自己去琢磨;也不能光討領導高興,不了解下屬的具體做法及其可行性。高管這個位置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很多張力的匯集點,也是很多決策的穿越點,需要直面問題,不懼張力,梳理思路形成對上提案,闡明決策形成對下措施,上下手中間的樞紐作用決定了事情辦成的可能與程度,在這個意義上高管應該是有高度的“中手”。
高管必須是學習型領導,對于當前行動有考慮有落地,同時累積分析遇到的挑戰、問題、遺憾、新機會,對于下一步可能的行動升級、優化、轉變、替代、持續或者顛覆有考慮、有梳理,甚至有準備、有布局。前后手俱備的高管,才會有節奏、有步驟,不會指望畢其功于一役,又不會毫無前瞻性地盲目投入。如此,才能夠接續前進而又不會墨守成規的管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