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紅 馬淑貞

正大莊種子行到今天的以農牧食品、批發零售、電信電視三大事業為核心,同時涉足金融、地產、制藥、機械加工等10多個行業和領域的跨國企業,正大集團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9年全球銷售額約680億美元。面對北京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難得機遇,正大集團將采取哪些行動來實現自身超越式發展?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采訪了正大集團農牧食品企業中國區副董事長薛增一。
《經濟》:正大集團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家在華投資的跨國企業,將如何發揮帶頭作用,為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提供實體支撐?
薛增一:從供給側看,正大集團以農牧食品為主,涉獵種植、養殖、飼料、屠宰、加工、零售等全產業鏈各個環節。產業鏈前端、中端基礎不錯,但產業鏈末端即終端消費環節相對較弱。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對正大集團來說,是做強終端消費的難得機遇。
作為跨國公司,我們具有完整的農牧食品全產業鏈,以及全球布局的國際供應鏈,最大的優勢是能夠充分利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國外市場方面,我們在23個國家擁有加工廠和養殖場、種植園、商業零售企業等,能將國外最優質的產品提供給國內消費者。比如,去年通過上海進博會,引進了包括泰國的榴蓮、山竹、椰子、香米、泰蝦等在內的400多個品種,推介給國內消費者和廠商;國內市場方面,我們在北京、浙江、新疆、湖北、廣東、廣西、山東、河南等多個省份擁有種植基地,哈密地區的哈密瓜、阿克蘇的梨、北京的桃子、廣東的荔枝、廣西的龍眼、山西的雜糧等,都可以推介到國外去,真正實現“買全球”“賣全球”。
《經濟》:您對于當前中國的消費變化趨勢有何感受?從供給側角度來看,要如何滿足新的消費需求?
薛增一: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消費需求也發生了很大改變。考慮到年輕一代、上班族比較忙,沒有太多準備食物的時間,因此,我們在供給方面也作了很多創新,在產品形態上,開發一些開袋即食的小食或微波加熱即可食用的產品,如包子、蒸餃、盒飯、香腸等,或雞肉、豬肉、泰蝦的調理品等半成品,消費者購買后簡單烹飪即可食用,方便省時,對廚藝也沒有過高要求。在供應渠道上,除了卜蜂蓮花大賣場、正大優鮮社區生鮮店、正大電商之外,我們還跟京東、天貓、盒馬等平臺合作,擴大受眾范圍,為更多消費群體提供便捷的服務。一手抓產品端,一手抓市場、抓渠道,實現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此外,我們除了原有的養殖研發體系,研究怎么把豬養好,把雞養好,把水產養好,近年來我們還在浙江慈溪市投資2.2億元建立了食品研發體系,研發團隊涵蓋食品鏈條上各個研究方向的專家,主要聚焦三個市場,一是即食產品市場,二是半成品市場,三是供給市場。
《經濟》:綠色消費離不開綠色生產,正大集團是如何在堅持“三利原則”的基礎上,推動生產消費的?
薛增一:正大集團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遵循“利國、利民、利企業”的三利原則,首先考慮投資所在國的利益,其次考慮投資所在國人民的利益,最后才考慮正大集團的利益,為國家、人民和企業自身創造價值。
正大集團在中國始終重視環境保護,堅持追求安全和健康,致力于資源、環境、經濟的協調發展。北京平谷300萬只蛋雞項目是正大集團在中國打造的優秀可持續發展案例之一。項目由300萬只蛋雞養殖基地和配套的泰鱷湖養殖基地、精品桃園種植基地組成,首創的“政府+企業+銀行+農民合作組織”四位一體新模式,不僅能夠將政策、技術、資金和土地資源高效整合,而且能夠通過搭建多方融資平臺撬動資金流動,帶動低收入農戶和殘疾戶脫貧致富。
眾所周知,蛋雞在產蛋期有一定的淘汰率,行業標準一般在2%以內,正大集團的養殖場建設標準高,自動化、智能化程度高,設備先進,管理嚴密,淘汰率在1%以內。淘汰雞如何處理,一般正規養殖場的處理辦法是焚燒、深埋,或者化學處理。但是無論是焚燒、深埋,還是化學處理,都不是最理想的辦法,對環境或多或少都還有一些負面的影響。
為了使這個項目做到零排放、零污染,謝國民董事長提出來,把正大集團在泰國的成功方法即用養鱷魚來消納淘汰雞的方法引進到中國來。因此,正大集團在蛋雞養殖場周邊配套了一個4000條的鱷魚養殖場,以消納蛋雞場的淘汰雞,這樣一來鱷魚養殖場配套蛋雞養殖場,形成了一個閉環的生態圈,變廢為寶。另外,正大集團還在蛋雞養殖場周邊配套了一個3000畝的果蔬種植基地,以消納蛋雞場的雞糞,真正做到了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
《經濟》:加快推進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需要政府和企業勠力同心,正大集團需要政府在哪些方面給予支持?
薛增一:目前北京市的政策扶持力度還是很大的,比如落實戶口指標和工作居住證,幫助職工解決住房、入托上學等問題;在稅收上,也給予了很多優惠政策,提供相應補貼。另一方面,對企業的扶持力度和服務意識不斷增強,不久前北京市東城區商務局領導來訪,在資金、稅收、人才等方面征求我們的意見,詢問需求,對企業來說很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