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權



摘 要:通過運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和邏輯分析法對2011-2020 年廣州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高、初中組前八名成績進行變化和分布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廣州中學生男子100米項目的發展整體發展趨勢要優于女子;而且成績整體穩定性要優于女子;各區之間在100米項目上存在較大差異,長期發展不均衡;除個別區外,各區內的高、初中成績發展不均衡;而且男、女子成績發展也不均衡,多數存在較大差異。同時建議成績落后的區要提高重視,加強對區內短跑人才的選拔和訓練;各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制定不同的選拔訓練機制,促進田徑及其他競賽項目成績的提高。
關鍵詞:中學生;田徑;100米;成績分析
中圖分類號:G808.2
文獻標識碼:A
DOI:
10.3969/j.issn.1006-1487.2021.03.012
1 研究對象2011—2020年廣州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初、高中男、女子組100米前八名成績。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需要登錄廣州市學校體育網,檢索和查閱2010—2020年廣州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成績資料,獲得相關數據。[1]
2.2 ?數理統計法運用Microsoft Excel對2010—2020年廣州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100米項目的初、高中男、女子組前八名的成績進行統計分析,運用SPSS軟件對2010—2020年廣州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100米項目的初、高中男、女子組前八名的成績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2]
2.3 ?邏輯分析法對2010—2020年廣州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100米項目的初、高中男、女子組前八名的成績進行縱向的成績變化分析及橫向的成績分布分析。
3 100米成績變化分析
3.1 初中男子組100米成績變化分析通過觀察2011—2020年初中男子100米前八名成績可以發現,歷屆第一、二名的成績均達到國家二級田徑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第三、四名有一半運動員的成績達到國家二級田徑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2017年僅有第八名沒有達到國家二級田徑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2019年則全部達到國家二級田徑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近十年的初中男子100米決賽成績共有40人達到了國家二級田徑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占比達到50%,競賽水平較高,說明廣州地區初中男子短跑發展良好。同時由圖1大致可看出,歷屆初中男子100米前八名的平均成績整體呈現出較大起伏的變化趨勢,尤其是2017年—2020年。2018年和2020年的平均成績明顯區別于其他年份。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可知,總體方差相等,方差具有齊性,方差檢驗的F值為3.102,相伴概率為0.004,小于顯著性水平0.05,拒絕零假設,說明10組成績中至少有1組與其他9組有明顯的區別。通過LSD法檢驗可知,2018年與2011年、2012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9年前八名成績的相伴概率小于顯著性水平,它們之間存在顯著性差別,與2013年、2014年及2020年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別,而這也是平均成績相對較低的四屆。
3.2 初中組女子100米成績變化分析通過觀察2011—2020年初中女子100米前八名成績可以發現,歷屆能達到國家二級田徑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的運動員較少,只有一到兩名,2013年、2018年和2020年甚至沒有一名運動員達到國家二級田徑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由此可見廣州地區初中女子短跑發展與男子短跑整體成績存在較大差距。同時由圖1可以看出,歷屆初中女子100米前八名的平均成績整體起伏更為明顯,發展不夠穩定。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可知,總體方差相等,方差具有齊性,方差檢驗的F值為4.21,相伴概率為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拒絕零假設,也就是說10組成績中至少有1組與其他9組有明顯的區別。通過LSD法檢驗可知,各屆初中女子100米成績之間多數存在顯著性差異,符合初步判斷。
3.3 高中男子組100米成績變化分析通過觀察2011—2020年高中男子100米前八名成績可以發現,所有運動員都達到了國家二級田徑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2017年和2019年的冠軍剛剛達到國家一級田徑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由此可見高中組男子100米成績相比初中男子組明顯提高,而且整體成績的穩定性要好于初中男子組(高中男子組平均成績為11.31±0.09,初中男子組平均成績為11.76±0.18),這種穩定性也可以通過圖2看出。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可知,總體方差相等,方差具有齊性,方差檢驗的F值為2.355,相伴概率為0.022,小于顯著性水平0.05,拒絕零假設,說明至少有1組與其他9組有明顯的區別。通過LSD法檢驗可知,2020年的前八名成績與2014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前八名成績均存在顯著性差異,這也是平均成績最低的一年。
3.4 高中女子組100米成績變化變化分析通過觀察2011—2020年高中女子100米前八名成績可以發現,歷年來達到國家二級田徑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的運動員只有44名,占比56%,其中并沒有一名運動員達到國家一級田徑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這種成績表現情況和初中組一樣,沒有男子成績發展得好。由圖2可以看出,高中女子100米的第一名成績從2016年開始逐年提高,但平均成績除了2019年外,整體起伏比較平穩,穩定性略優于初中女子組(高中女子組平均成績為13.01±0.15,初中女子組平均成績為13.31±0.18)。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可知,總體方差相等,方差具有齊性,方差檢驗的F值為2.163,相伴概率為0.036,小于顯著性水平0.05,拒絕零假設,說明至少有1組與其他9組有明顯的區別。通過LSD法檢驗可知,除了2011年外,2019年的前八名成績與其他年份的平均成績均存在顯著性差異,這也是歷年來平均成績最為優異的一年。
4 100米成績分布分析
4.1 初中組100米成績分布分析由圖3可以看出,近十年來在初中組100米項目上獲得分數最高的參賽單位是越秀區(143分),其后依次是番禺區(93分)、荔灣區(88分)、天河區(87分)、黃浦區(82分)、海珠區(80分)、白云區(60分)、蘿崗區(46分)、花都區(19分)、南沙區(18分)、增城區(16分)、從化區(8分)。而在蘿崗區未并入黃浦區前,2011—2014年蘿崗區女子組100米總得分為28分,黃浦區僅為6分,蘿崗區男子組100米總得分為18分,黃浦區僅為1分,由此可見,蘿崗區并入黃浦區后極大地提高了黃浦區初中100米競技水平,但男、女成績差異過大。花都、從化、南沙、增城四區的初中100米成績遠遠落后于其他區,其中南沙區初中女子100米總分為0分,花都為1分,增城為3分,從化區初中男子100米總分為1分。但值得注意的是花都初中男子100米的18分中有16分是近5年獲得,呈現較好發展趨勢。越秀區總分遙遙領先于第二名的番禺區,而且男、女子總分僅相差2分,由此可見越秀區初中組的男、女子100米的競技水平不僅優異,而且發展很均衡。除越秀區以外的前八名中,天河區的初中男、女子組的100米成績總分也極為相近,僅相差1分;白云區男、女子組總分相同;番禺區、荔灣區海珠區、蘿崗區男、女子組總分相差9—18分不等,相差最大的是黃浦區,女子總分是男子總分的三倍多,多出44分。
4.2 高中組100米成績分布分析由圖3可以看出,近十年來在高中組100米項目上獲得分數最高的參賽單位是天河區(151分)、荔灣區(110分)、番禺區(92分)、黃浦區(83分)、越秀區(71分)、蘿崗區(64分)、增城區(46分)、白云區(39分)、花都區(29分)、南沙區(21分)、海珠區(18分)、從化區(8分)。獲得前五名參賽單位同初中組一樣,天河區、荔灣區、番禺區、越秀區和黃浦區歷年來一直在100米項目上的優勢地位。黃浦區的分數全部是在蘿崗區并入之后取得的,在這之前一分未得,由此可見,并入了蘿崗區的黃浦區不僅在初中100米項目上得到了提高,高中100米項目也得到了大幅提高。增城區的總得分相比初中組得到了一定提高,總分位列第七名,而海珠區的總得分相比初中組卻大幅度降低,高中男子組近六年來僅得1分。白云區、花都區、南沙區、從化區的名次和初中組相比沒有太大變化,依然位于后列。高中組100米前八名中
男、女子組總得分除了荔灣區、越秀區和增城區較為相近外,其他各區的男、女子組總得分存在10—39分的差距。尤其天河區和黃浦區,女子組比男子組得分多出近一倍。
5 結論與建議
5.1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男子100米項目上達到了國家二級田徑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的運動員,遠遠多于女子100米項目,整體發展趨勢要好于女子100米項目,而且男子100米項目成績整體穩定性要優于女子100米項目。
5.2 廣州市高、初中100米成績長期發展不均衡,高中組的100米成績穩定性要優于初中組100米成績。
5.3 廣州市各區之間在100米項目上存在較大差異,同樣發展不均衡,天河區、荔灣區、番禺區、黃浦區、越秀區、蘿崗區長期處于優勢地位,其他區則長期處于劣勢地位。
5.4 廣州市各城區間的100米成績、初、高中100米成績和男、女子100米成績長期發展不均衡且態勢穩定,可見其中一定存在有跡可循的原因。相關學校體育競賽負責人要提高重視,積極探索,根據自己城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練員培訓機制、運動員選拔訓練機制,保有充足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才能從根本上促進田徑及其他競賽項目成績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陳希.中學生田徑運動會[DB/OL].(2019-11-13)[2021-05-18]https://wenku.baidu.com/view/6a07011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5.html.
[2]覃朝玲,唐東輝.體育統計學——Excel 與 Spss 數據處理案例[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