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立菊



派出所名稱:湖北省仙桃市公安局毛嘴派出所。
建所時間:1983年6月。
轄區概況:毛嘴鎮位于江漢平原中心地帶仙桃市西大門,西接潛江,北臨漢江,鎮域面積116平方公里,轄30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常住人口8萬余人,該鎮有企業370余家,務工人員3萬余人,是年產女褲1億條的“中國女褲之都”。
警力配置:現有民警10人,輔警12人。
榮譽:2004年被公安部評為“一級公安派出所”,2015年被評為仙桃市“青年文明號”,2021年被湖北省公安廳評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
一抹警察藍,跳躍在仙桃三槐故地,為群眾撐起安寧的天空。
一個工作室,隨時向老百姓敞開,處處流淌真情、溫暖和關懷。
一群調解員,奔走于田間地頭、村野角落,只愿常聞鄉村和諧曲。
近年來,仙桃市公安局毛嘴派出所積極探索新時代農村糾紛調解模式,努力打造“警司村+”聯調工作機制“毛嘴樣板”,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切實把矛盾消弭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一線。
“警司村+”聯調,是派出所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創新成果之一。數據顯示,2019年5月以來,毛嘴派出所累計調處各類矛盾糾紛300余件,化解率達99.75%。
遇到問題總有地方“找個說法”
暮春時節,江漢平原繁花盛開,水鄉田園風景如畫。走進毛嘴派出所,窗明幾凈,民警和群眾面對面零距離溝通交流,輕言慢語,一片暖意融融,宛如和煦春風撲面而來。
素有“商貿重鎮”之稱的毛嘴,近年來一直著力打造“中國女褲之都”。隨著鎮區城鎮化建設和服裝產業園區規模不斷擴大,園區產業工人急增至3萬人,各類社會矛盾糾紛增多。把行政資源、司法資源、社會資源集中起來,打造矛盾糾紛一站式調解聯調機制,已然成為當下社會治理的新課題。
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警司村+”聯調機制應運而生。
“警”是指派出所民警,“司”是指司法所工作人員,“村”是指村(居)、企(事)業單位的綜治專干,“+”是指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鄉賢能人、治安積極分子、平安志愿者、義工等。
鄰里糾紛無小事,民警調解顯真情。與其讓老百姓來找派出所,不如開展前置警務工作。“很多糾紛皆因瑣事而起。我們提前介入,化解矛盾。”民警及時出面調解,化干戈為玉帛。
歷時近兩年,多次研判會,30多條群眾意見,從反目成仇到握手言和,別灣村一組村民別某和其親兄弟直言,“如果不是聯合調解,咱們哥倆這心結還解不開呢”。
事情還得從2019年7月說起。別某以其親兄弟占用自己宅基地六米寬為由,將其起訴至法院。法院通過調查取證,認為別某證據不足,不予立案,并將案件發回至當地政府,由政府解決。別某兄弟得知自己被告后,指使其兒子對別某進行毆打。別某并未采取正當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而是不停上訪,并多次大鬧村委會。針對別某的事情屬家庭矛盾糾紛這一情況,鎮政府立刻組織涉及到的公安、土管、城管、司法、綜治、村居等相關部門召開仲裁聯席會議進行專題研究。
2019年至2021年4月,“警司村+”聯調機構反復召開研判會,征求群眾意見30多條,最后在法律、法規、政策面前,雙方達成和解協議。
“事情有人管了,心中的怨氣有了發泄排解的地方。”當地群眾拍手叫好,“老百姓遇到問題不用怕,總有地方‘找個說法。”
“農村最多的就是矛盾糾紛,不少糾紛涉及多個部門,組織村、單位和綜治專干、司法機關、公安機關及其他社會團體參加到矛盾糾紛調解隊伍中來,能夠更好地化解矛盾、服務群眾。”“警司村+”聯調機制發揮威力的同時,也減輕了基層民警壓力。民警表示,將專業力量整合起來,有利于低成本、高效率化解矛盾糾紛。
讓百姓煩心事化解在村頭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楓橋經驗”,半個多世紀來薪火相傳。
群眾的需求,就是民警的追求。
“一站式”聯調機制,真正做好了整合大文章,讓百姓煩心事化解在村頭、鎮上甚至路上。
人員隊伍怎么建?
毛嘴派出所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領導和支持,把大學生村干部或者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村兩委干部、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網格員等具備較高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識、會做群眾工作的人才吸收進入調解隊伍,落實一村一輔警,選優配強調解隊伍。
能力素質如何提高?
毛嘴派出所定期對調解員開展業務培訓,提高認識,增強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矛盾糾紛的意識,不斷提高全鎮調解員化解新形勢下矛盾糾紛的能力和維護社會穩定能力。
調解室在哪里?
派出所以鎮綜治中心為依托,建立聯調工作室,并懸掛了“警司村+”聯調室工作標志以及門牌標志,規范了“警司村+”聯調工作職責、工作紀律和工作流程。有矛盾就找聯調室,成為轄區群眾共識。
“沒有上訪,沒有扯皮,沒有打架,真沒想到,一件這么棘手的糾紛短時間就化解了。”說起榨灣村丁某意外身亡的事情,村民們表示,“聯調能讓原本鬧事的兩家息事寧人,簡直不可思議。”
原來,丁某在幫助鄰村養魚戶陳某安裝增氧機時,因陳某操作不當,致使丁某當場觸電身亡。民警到現場勘查,經調查得知:丁某是與陳某語言交流時,雙方在沒弄懂語言意思時操作不當而意外死亡。此時,受害人才56歲,家屬提出賠償訴求。但是由于陳某也因出過交通事故,神志不是很清楚,家庭經濟條件很差,完全沒有賠償能力。
針對這一特殊情況,派出所連夜組織鎮調解專班以及涉及的兩個村的村干部召開研判會,一方面做賠償方親屬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與受害人家屬協商:如果賠償方理賠有困難時,能否通過打欠條、寫保證,派出所所長、調解人員擔保,保證不足的賠償金額一個月到賬的方式來履行賠償。經過這一系列的工作,在征得雙方同意的前提下,最終使該案圓滿達成賠償協議。
每個合理訴求,都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緊緊相連。圍繞綜治中心,派出所織牢“技網”“警網”“民網”三張網絡,完善工作機制,在全鎮范圍內構建了社會維穩防控體系。32個村(居)、5條戰線和4個片區組成維穩(調解)聯席會議單位,對不同組織機構和單位明確了工作職責和對應的化解矛盾范圍。
調解的背后凝聚為民真情
群眾利益無小事。再小的事情,到了聯調工作室,都是民警和工作人員的大事。
“警司村+”聯調以來,實現了群眾矛盾從末端治理向源頭預防轉變,糾紛化解從事后處置向超前化解轉變,筑起了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既節約了司法資源,提高了司法效率,又有效減輕了當事人訴累,維護了當事人合法權益,在化解重大矛盾糾紛、化解信訪矛盾積案、預防矛盾激化擴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今年3月8日9時許,西流河鎮村民何某在其打工的餐館老板李某家中死亡,后經民警勘查后判斷為一氧化碳中毒死亡。3月9日上午,死者家屬20余人到李某家中索賠鬧事。接警后,毛嘴派出所在向上級公安機關匯報的同時,一方面會同毛嘴鎮政法專班、村委會干部現場維持秩序,另一方面迅速組織死者家屬、餐館老板、司法所工作人員到派出所進行第一輪調解。
“這是我們家獨苗苗,他的父親肝硬化晚期,又有癱瘓的祖母和多病的祖父需要贍養。”悲憤的死者家屬提出200萬元的賠償訴求。而老板李某同樣也有苦衷,10年前其8歲的兒子意外離世,剛從悲傷中走出,借助朋友擔保貸款15萬元才開了這家餐館,且營業才三個月,何某才來兩天就出了事。他無奈表示,“我也是受害者,只能承擔30萬元以內的賠償金額。”調解陷入僵局。
3月10日,因不滿李某的賠償態度,死者家屬將死者的祖父祖母送到李某家中,表示賠償不按訴求額度到位堅決不走。調解專班一方面做受害方工作,讓其將老人接回,不要激化矛盾;另一方面啟動“警司村+”聯調機制,利用工作關系,把西流河鎮華嚴閣村黨支部書記及政法主任接到毛嘴一并展開調解工作。通過多次的研判,采取“背靠背”組織雙方召開家庭會議的工作方法,雙方最終于3月17日達成了賠償調解協議。
至此,這起因意外人身傷亡引發的天價賠償糾紛,僅用了8天時間就圓滿得到調處。
從人民群眾的調解需求出發,是新時代調解工作的新要求。毛嘴派出所真誠面對群眾,滿懷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把民生事做到群眾心坎上。正如當地老百姓所言,“每一次成功調解的背后,都是看不見的民心民情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