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仕穎
(甘孜州人民醫院檢驗科 四川 甘孜 626000)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軟骨受損后可能出現關節畸形或者功能性殘疾類疾病[1],屬于關節炎癥中的一種常見疾病類型。該病早期的癥狀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等,晚期則可能出現畸形、關節僵硬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殘疾[2]。因此,對于RA 患者,早期的診斷就顯得尤為重要,早期予以及時且有效的救治,能夠改善機體關節功能,實現延緩或者防止功能障礙、關節損傷,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目前,臨床上免疫學檢驗聯合檢測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斷價值較高,聯合檢測可提高該病癥的臨床診斷準確率。基于此,對健康人群、非RA 自身免疫疾病人群及RA 人群抗鏈球菌溶血素“O”(Anti-streptolysin “O”, ASO)、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抗CCP 抗體(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 CCP)水平進行對比分析,旨在明確各指標在不同人群中的表達差異;同時對各指標聯合檢測用于診斷RA 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以期為RA 的臨床篩查和診斷提供更多敏感、便捷的生化指標,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1 200 例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按照檢查結果分為RA 組(RA 患者,567 例)和非RA 組(非RA 自身免疫疾病患者,633 例);同期選擇400 例我院體檢中心進行體檢的健康人群作為對照組。RA 組男215 例,女352 例;年齡36 ~71 歲,平均年齡(55.16±8.15)歲。非RA 組男238 例,女395 例;年齡34 ~70 歲,平均年齡(54.79±6.81)歲;疾病類型:系統性紅斑狼瘡215 例,強直性脊椎炎128 例,干燥綜合征71 例,皮肌炎71 例,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35 例,未分化結締組織病35 例,貝切特氏綜合征23 例,其他55 例。對照組男173 例,女227 例;年齡31 ~69 歲,平均年齡(53.71±7.05)歲。三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知情且簽署同意書。納入標準:RA 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制定的類風濕關節炎診治指南(草案)[3],非RA 自身免疫疾病診斷標準參照國內外相關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合并艾滋病等其他原因所致免疫功能障礙者,血液系統疾病者,合并嚴重內科疾病、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或器質性疾病者,惡性腫瘤患者,妊娠、哺乳期女性,嚴重感染性疾病者,入組前3 個月接受過影響本結果治療者,不能配合完成者。
所有受試者空腹8 h 以上于次日清晨采5 mL 肘靜脈血,離心得血清;抗CCP 采用ELISA 試劑盒(生產廠家:邁克生物有限公司)按說明書進行檢測;ASO、RF 采用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生產廠家:新健康成,型號:日立7600)進行檢測,操作參照儀器及試劑盒說明書進行。陽性評判標準:ASO >200 IU/mL,RF >14 IU/mL,抗CCP >20 AU/mL。
對各組人群血清ASO、RF、CCP 水平及各指標用于診斷疾病的準確性、特異性和敏感性進行分析。
數據采用SPSS 21.0 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 s)表示,三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組人群血清ASO、RF、CCP 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人群ASO、RF、CCP 水平比較結果(± s)

表1 三組人群ASO、RF、CCP 水平比較結果(± s)
注:a 與對照組比較P <0.05,b 與非RA 組比較P <0.05。
組別 例數 ASO/(IU?mL-1) RF/(IU?mL-1) CCP/(RU?mL-1)RA 組 567 259.67±13.81ab 54.14±6.68ab 15.68±3.05ab非RA 組 633 215.68±7.79a 36.77±5.16a 6.13±1.25a對照組 400 114.26±21.85 7.15±2.11 2.58±1.03 F 11 994.5253 9 458.0682 5 604.6270 P<0.05 <0.05 <0.05
各指標用于診斷RA 的結果與臨床診斷結果對比見表2;ASO、RF、CCP 聯合檢測用于診斷RA 的準確性、特異性和敏感性均高于96.00%,且顯著高于各指標單獨診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各指標檢測結果與臨床診斷結果比較(例)

表3 各指標用于檢測RA 的結果比較(%)
RA 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發病率約為1%,我國發病率略低于全球總水平,約為0.3%;RA 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生活環境、免疫等多種因素相關[4-5]。RA 主要表現為關節組織慢性炎癥,隨著疾病發展可能對骨關節造成不可逆的破壞,且可能累及周圍關節組織[6];該病主要臨床表現為關節腫脹、疼痛及進行性功能降低、障礙,還可能導致關節變形,嚴重時可能致畸致殘;且病程長、易反復,嚴重影響患者生產生活[7-8];因此,盡早診斷治療對提升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RA 發病早期臨床癥狀體征不明顯,給臨床篩查和診斷帶來困難;目前所采用的美國風濕學會和歐洲抗風濕病聯盟提出的關于RA 的診斷標準當患者確診時多數已經發生骨關節損壞,且標準中提出的生化指標雖敏感性較好,但特異性差,容易誤診;因此,尋找更加靈敏的生化指標用于RA 診斷是目前臨床研究的熱點。
RF 是美國風濕學會制定的RA 診斷標準中提及的生化指標,在RA 患者中一般均表達升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他非RA 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甚至正常人群中也有表達,因此,單獨用于診斷RA 的特異性欠佳;抗CCP 主要由機體B 淋巴細胞產生,已有研究表明,該因子是RA 患者高特異性自身抗體,因此,近年來逐漸被用于RA 疾病診斷中;ASO 感染A 族溶血性鏈球菌后產生,屬風濕科常見檢查指標[9-10]。基于此,將ASO、RF、CCP 三項聯合檢查用于診斷RA;結果顯示:三組人群血清ASO、RF、CCP 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SO、RF、CCP 聯合檢測用于診斷RA 的準確性、特異性和敏感性均高于96.00%,且顯著高于各指標單獨診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ASO、RF、CCP 聯合檢測用于診斷RA 可信度較高,可作為RA 篩查診斷的潛在生化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