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新娟,王紹飛(通訊作者)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角膜病是臨床中一種常見眼科疾病,致盲率高,給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結合臨床相關研究顯示,角膜病發病機理較為復雜,常見的病因有外傷或者感染,會進一步引發角膜發生病變,并常伴有角膜炎、角膜變性和營養不良、角膜腫瘤等并發癥。通常,角膜混濁是角膜病的基本病理改變,也是影響患者視功能障礙的主要因素,因此,早發現、早治療都能幫助盡快恢復健康[1]。臨床中一般通過藥物或手術治療該病,并且在治療過程中會讓患者持續佩戴繃帶式角膜接觸鏡,進而有效幫助患者視功能恢復。現選取我院的68 例角膜病患者持續佩戴繃帶式角膜接觸鏡,以驗證其治療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8 年12 月—2020 年11 月診治的68 例角膜病患者,68 例患者中共有96 眼發生了角膜病,所有患者行裂隙燈顯微鏡以及結合醫師臨床經驗定性評估,患者角膜混濁,出現角膜瘢痕,還可結合前段OCT 檢查,提供角膜病變客觀數據,均被確診為角膜病。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齡38~79歲,平均年齡(56.4±2.1)歲,大泡性角膜病患者9 例,病毒性角膜炎者11 例,角膜上皮剝脫者39 例,眼外傷者9 例。
68 例96 只眼角膜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指導患者持續佩戴博士倫繃帶式角膜接觸鏡,其高透氧率可連續過夜配套的特性,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多方便,其14 mm 較大直徑和8.6 mm 的基弧,能夠更好地貼附在角膜表面,中心定位好,不容易滑動,能夠將眼瞼與角膜有效隔離,減少眼瞼對角膜的刺激,促使正在愈合的上皮得到保護,還能有效防止機械性微生物對角膜基質的侵襲,此外,對于抗生素以及人工淚液等滴眼液能促進其穿透,更有利于上皮的愈合。在患者佩戴該角膜接觸鏡的24、72、168 h 的各個時間點內都需要做裂隙燈、常規眼力相關的檢測,并持續關注鏡片佩戴的舒適情況及患者角膜病的變化狀況,并觀察患者結膜是否有充血現象的發生[2]。同時,為了有效治療原發角膜病,還需要指導患者在眼部用藥的遵醫行為,聯合使用抗菌類、抗炎類、抗病毒類、營養角膜等不同功能的滴眼液。
觀察68 例角膜病患者96 眼的角膜病灶轉歸情況和疼痛緩解情況。
病灶愈合評定標準:運用前段OCT 檢查患者的患眼角膜情況,如果其角膜病灶或者傷口、上皮缺損部分已經徹底痊愈,并且在檢查過程中顯示熒光素染色呈陰性,則評定患者痊愈;如果患者上皮缺損部分在逐漸痊愈,并且受損的面積在逐步變小,經過前段OCT 檢查,其角膜染色點在逐步降低,評定患者治療效果有效;如果患者角膜病灶及上皮缺損部分以及角膜染色點沒有得到任何的改善,甚至還有擴大的趨勢,則被評定為無效。愈合率計算方式為:愈合率=(徹底痊愈例數+有效愈合例數)/96×100%。
疼痛程度評定標準:在持續佩戴繃帶式角膜接觸鏡過程中及時詢問患者疼痛情況,并運用疼痛數字法評分(numeric rating scales, NRS)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定,具體操作為將1 條直線等分為10 段,按照0 ~10 分次序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并且在最嚴重疼痛數字上進行畫圈,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3]。如果患者疼痛情況完全消失,并且評分為0,則表明患者疼痛徹底緩解;如果患者疼痛情況較治療前減輕,并且疼痛評分為1 ~3 分,則表明患者疼痛有效緩解,如果患者疼痛情況并未改善或者較治療前更加嚴重,并且疼痛評分≥4 分,則表明患者疼痛并未緩解。疼痛緩解率=(徹底緩解例數+有效緩解例數)/96×100%。
68 例96 眼角膜病患者,通過持續佩戴繃帶式角膜接觸鏡,其傷口徹底愈合率為83.33%,有效愈合率為11.46%,無效率為5.21%,總的病灶愈合率為94.79%。
68 例96 眼角膜病患者,通過持續佩戴繃帶式角膜接觸鏡,其疼痛徹底緩解率為45.83%,疼痛有效緩解率為51.04%,疼痛緩解無效率為3.13%,總的疼痛緩解率為96.87%。
角膜病主要是指透明的角膜上出現病灶,進而混濁,阻擋光線進入眼內,造成患者在視力上的模糊、減退以及失明等癥狀,常見的角膜病有角膜炎、角膜變性和營養不良、角膜并發癥等。角膜病由于其在眼科疾病中較為常見,是一類致盲性眼病之一,如果早期的角膜病進行及時的治療,能夠快速痊愈[4]。目前,我國有300 萬~500 萬角膜病盲人,隨著角膜移植手術的開展促使很多角膜病患者得到復明[5]。現階段,臨床在對角膜病行藥物和手術治療的同時,還會讓患者持續佩戴繃帶式角膜接觸鏡,進而更好幫助患者恢復。
角膜病的治療周期將根據患者角膜病的性質決定,可以使用滴眼液如抗生素滴眼液、人工淚液滴眼液等,如果情況稍加嚴重,就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有相關研究表明,角膜接觸鏡是貼在角膜的淚液上層,并與人眼在生理上呈現出相融的特征,進而幫助患者達到視力矯正和治療眼科疾病的作用。因此,就需要在患者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過程中,知道患者佩戴繃帶式角膜接觸鏡以幫助患者獲得更好預后。結合角膜接觸鏡親水性類型的不同,其脫氧率效果也將不同,兩者呈正相關。在指導患者佩戴繃帶式角膜接觸鏡時,要注意以下事項:(1)結合患者病情選擇繃帶式角膜接觸鏡;(2)患者在佩戴繃帶式角膜接觸鏡過程中,要指導其每2 周更換1 次,避免發生感染;(3)如果患者在持續佩戴1 月癥狀有所緩解,就需要摘除;(4)指導其掌握正確佩戴方式,并且在佩戴過程中要主要眼部和手部的清潔[6]。
本次通過對我院診治的角膜病患者行藥物治療的同時,指導患者持續佩戴繃帶式角膜接觸鏡,驗證其治療效果,對68 例96 眼角膜病患者,其治療后病灶愈合的效率為94.79%,疼痛緩解率為96.87%,由此可見,持續佩戴繃帶式角膜接觸鏡能夠幫助患者改善角膜病灶愈合情況以及疼痛緩解情況,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但是結合在佩戴繃帶式角膜接觸鏡的同時,還需要指導患者聯合使用針對病因的滴眼藥物,恢復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在角膜病治療中行持續佩戴繃帶式角膜接觸鏡治療方案,能夠改善患者角膜病灶愈合情況及疼痛緩解情況,有效提升臨床治療效果。但是醫護人員在患者佩戴的這段時間內要做好對患者病情恢復情況的觀察,并使用裂隙燈顯微鏡對患者病眼進行觀察,并結合病情恢復情況對繃帶式角膜接觸鏡的佩戴時間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