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晶
(廣東省人民醫院普外二科 廣東 廣州 510080)
高危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是通過微創方法使用介入技術將血管支架放入動脈瘤兩端,避免血液通過已經膨脹的動脈瘤內壁,以達到預防動脈破裂的目的,與傳統手術方法相比對患者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特點,常適用于合并高危因素患者或老年患者[1]。但老年高危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患者由于年齡較大、本身合并癥較多等原因,對本病患者術后軀體康復速度產生一定影響。層級全責護理模式通過不同層級護理人員分級,達到人員有效化利用,充分發揮各層級護理人員工作效能,有效提高臨床護理效率[2-3]。基于此,本研究對廣東省人民醫院老年高危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患者進行層級全責護理模式干預,分析其對本病患者自我生命意義感的影響,研究報告如下。
選取廣東省人民醫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老年高危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患者62 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1 例。研究組中男18 例,女13 例,年齡66 ~81 歲,平均年齡(79.84±4.58)歲;對照組中男17 例,女14 例,年齡65 ~88 歲,平均年齡(78.97±4.6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老年高危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相關診斷[4]標準并經CT 等影像學檢查確診患者;年齡>65 歲;研究對象及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自愿配合。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合并嚴重神經功能障礙患者;存在嚴重軀體功能障礙無法有效進行術后康復患者。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干預,術前健康宣教,術后遵醫囑進行用藥指導并積極進行并發癥防治。研究組予以層級全責護理模式下的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進行全責分級:根據護理工作人員資歷、職稱、學歷及工作能力劃分為責任護士、助理護士、輔助護士。責任護士對患者從入院至出院后隨訪進行一體化護理干預,對不同層級護理人員工作內容根據工作能力及學歷水平進行劃分,按照護士長-責任護士-輔助護士-助理護士層級進行工作管理。設立全責制管理一體化護理:根據患者床位數量進行各層級護士排班,明確各層級護士分工,由護士長對護理工作進行總體統籌。層級全責護理方式:術后根據患者個體情況由責任護士制定個性化護理干預計劃,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指導患者術后觀察傷口滲血滲液情況并控制患者營養飲食,保持大便通暢,定時檢查患者雙下肢皮膚溫度、顏色、感覺、動脈搏動等血運情況,密切監測血壓及腹部疼痛情況。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均持續10 d。
(1)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生命意義感量表評分變化。使用中文修訂版生命意義感量表(MLQ)[5]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價,MLQ 量表主要評價因子包括自我評價、自我統整及自我實現,MLQ 量表得分越高說明患者對自我生命意義越重視,具有較高的生命價值。(2)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變化。使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6]對兩組患者進行生活質量評價,SF-36量表主要評價內容包括社會功能、認知功能、心理情緒、軀體健康水平及角色認知功能等方面,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質量水平越高。(3)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老年高危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患者術后并發癥主要包括下肢動脈栓塞、腎功能不全、消化道反應及內瘺等。
使用SPSS 21.0 軟件進行統計學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自我評價、自我統整、自我實現等各評分因子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自我評價、自我統整、自我實現及總分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生命意義感評分比較(x- ± s,分)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SF-36 量表各評分因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SF-36 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SF-36 量表評分比較(x- ± s,分)

表2(續)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6.45%低于對照組的22.58%,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是目前臨床治療腹主動脈瘤的主要手段,與常規手術方法相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避免體外血液循環需求,有效減少患者術后感染可能性并有效縮短術后恢復時間[7]。層級全責護理模式通過有效的劃分護理人員工作內容,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效果。
本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生命意義感評分改善顯著優于對照組,說明層級全責護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命意義,提高其臨床治療期望值,與王麗等[8]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原因為老年高危腹主動脈瘤患者由于疾病、年齡、心態等方面影響,易出現消極就醫狀態,產生抑郁、焦慮等心理情緒,層級全責護理模式通過對護理人員層級的有效劃分,充分發揮不同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同時有效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使患者感受到自身價值并減輕其軀體痛苦,以積極狀態配合治療及護理。本研究發現研究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生活質量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降低,與孔飛等[9]研究結論相一致。分析原因為層級全責護理干預模式通過劃分護理人員工作內容,有效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及效率,術后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雙下肢軀體功能定期檢查并進行有效的藥物、飲食指導,保持患者在舒適、狀態下受到全面有效的護理,同時及時有效發現患者軀體狀態改變并進行干預,有效減少患者術后不良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層級全責護理模式干預有效提高老年高危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患者生命意義感,同時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效果,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