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雅茹,張 忱,彭 莉,雷立芳,陳 茹(通訊作者)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神經內科 湖南 長沙 410013)
前庭性偏頭痛(vestibular migraine, VM)是一種頭暈、頭痛共存的原發性綜合征,2013 國際頭痛疾病分類(ICHD)第3 版正式發表了VM 的診斷標準[1]。VM 被認為是導致反復眩暈發作的第二常見病因,VM 占眩暈門診疾病的6%~25.1%,占頭痛門診疾病9%~11.9%[2-3]。目前VM 的治療方案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康復治療。前庭康復訓練被證明是VM 患者的有效輔助治療,甚至可以作為VM 的獨立治療方案[4]。階梯習服方案是利用SRM-IV BPPV 診療系統根據神經可塑性及代償能力設計編排的一系列運動模式,通過該運動模式加快前庭代償,在緩解眩暈癥狀的同時幫助大腦重建良好的平衡狀態。我院眩暈門診除對VM 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及生活管理外,加用階梯習服治療,明顯緩解了患者癥狀,現報道如下。
選 取2018 年6 月—2019 年5 月 我 院 就 診 的31 例符合納入標準的前庭性偏頭痛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15 例)和對照組(16 例)。收集相關人口學、生活狀態、個人疾病史、1 級親屬家族史、眩暈病史及偏頭痛病史相關資料。31 例VM 患者中女26 例(83.9%),男5 例(16.1%)。年齡22 ~61 歲,平均年齡(44.3±10.3)歲。糖尿病患者3 例,高血壓患者2 例,長期抽煙患者2 例,患者中沒有酗酒者,未發現中耳炎、外傷等耳部疾病患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納入標準:①年齡≥18 歲且≤65 歲;②符合前庭性偏頭痛診治專家共識(2018)VM 的診斷標準或很可能的VM 診斷標準[1],且經2 名以上的神經內科醫生診斷為VM;③符合預防性治療標準:發作頻次≥3 次/月,或發作頻次1 ~2 次/月,但發作急性期治療效果差,發作持續時間≥3 d,患者要求治療[4];④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加本研究者。(2)排除標準:①妊娠、癲癇和嚴重精神疾患;②腦血管疾病急性期或嚴重心血管疾患;③嚴重高血壓或低血壓;④身體有留置導管;⑤頸腰髓壓迫癥狀患者;⑥不能堅持治療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實驗納入和排除標準,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遵循美國赫爾辛基宣言協會的規定,并得到了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T19022)。
實驗組:給予氟桂利嗪5 mg qn 以及健康教育和生活管理;同時利用SRM-IV BPPV 診療系統給予階梯習服治療,治療周期3 個月,習服治療1 個/月療程,1 個療程5 次,1 次/d。習服治療具體方案如下:垂直半規管沖突階梯方案:在右后-左前半規管平面旋轉120°,順時針旋轉2 次,逆時針旋轉2 次。在左后-右前半規管平面旋轉120°,逆時針旋轉2 次,順時針旋轉2 次。每一步驟均間隔10 s。共治療5 次,第1、2 次為慢速版,即每個動作用時4 ~5 s,加速度為90 ~120°/s;第3、4 次為中速版,即每個動作用時3 ~4 s,加速度為120 ~150°/s;后1 次為快速版,即每個動作用時2 ~3 s,加速度為150 ~180°/s。水平半規管沖突階梯方案:在水平半規管平面旋轉180°,逆時針與順時針交替進行。每一步驟均間隔10 s。共治療5 次,第1、2 次為慢速版,即每個動作用時4 ~5 s,加速度為120 ~140°/s;第3、4 次為中速版,即每個動作用時3 ~4 s,加速度為140 ~160°/s;后1 次為快速版,即每個動作用時2 ~3 s,加速度為160 ~180°/s。
對照組:給予氟桂利嗪5 mg QN 以及健康教育和生活管理;治療周期3 個月。
通過日記的方式記錄治療前后各1 個月眩暈發生情況,主要指標有單月眩暈發作的次數、單月眩暈累計天數、眩暈嚴重程度。眩暈發作程度以0 ~10 分表示。同時記錄眩暈發作時的其他伴隨癥狀和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
采用SPSS 10.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治療前兩組的眩暈單月發作次數、單月發作天數、發作程度評分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眩暈單月發作次數、單月發作天數、發作程度評分均改善,且實驗組的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眩暈單月發作次數、單月發作天數、發作程度評分比較(x- ± s)
對照組患者均接受氟桂利嗪治療,僅1 例患者出現困倦感。實驗組接受階梯習服治療的患者中,有1 例患者因治療過程中出現眩暈嘔吐而終止當天治療,通過對癥處理和休息好轉,隔天繼續治療。組間無顯著差異(P>0.05)。
階梯習服方案常被運用在暈動病的治療,被認為是一種安全無副作用的運動治療方案[5],但接受治療的患者多為年輕人且既往病史簡單。與暈動病相比,VM 患者年齡偏大,既往病史復雜,階梯習服方案治療的安全性在這部分人群中是沒有被驗證過的。在本次實驗的整個治療過程中僅1 例患者因治療過程中出現眩暈嘔吐的情況而終止當天治療,但并未影響整個療程的進展。雖然患者數量有限,但實驗結果仍然提示對于VM 的患者,階梯習服方案是一種安全的運動治療方案。
焦慮、抑郁等精神癥狀是眩暈患者常見的伴隨癥狀,與其他類型的眩暈相比,它們在VM 患者中的患病率更高[6]。SAS 的標準分50 分,69 分以上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嚴重焦慮狀態;SDS 的標準分53 分,72 分以上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嚴重抑郁狀態[7]。實驗中我們有意識地回避了嚴重焦慮和抑郁患者,但仍有9 例患者SAS 評分≥50 分,其中實驗組4 例;8 例患者SDS 評分≥53 分,其中實驗組2 例;這些患者均能堅持完成治療,提示輕度的焦慮和抑郁狀態并不影響患者接受前庭階梯習服治療。
既往已有大量的研究顯示前庭康復的運動方案是一種治療VM 的有效方法。但是這些研究主要都是針對患者的主動運動方案。階梯習服治療是一種被動的運動方案,對于VM 的療效以往沒有進行過報道。本次實驗中,接受習服治療的所有患者單月發作次數、發作天數、發作程度評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提示階梯習服是一種治療VM的有效方案。
氟桂利嗪是目前預防治療VM 的主要藥物[4]。在本次試驗中我們將氟桂利嗪單獨治療作為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方案。與實驗組對比,結果提示在單獨使用氟桂利嗪的基礎上加用階梯習服方案,可以更好的改善VM 患者的臨床癥狀。
關于VM 的發病機制目前并不是很清楚,存在很多假說,例如:皮質的擴散性抑制、前庭中樞通路異常、神經遞質作用、迷路動脈血管痙攣、離子通道異常等。VM患者無論中樞還是周圍的前庭功能都受到了累及。近年來的研究提示運動治療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改善VM 患者的前庭功能。運動治療可以增加神經的可塑性,加快前庭代償的發生[8-9]。
本次實驗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是研究人數有限,我們希望在更大的人群中就行隨機對照研究,并嘗試在不同年齡的患者之間進行分組研究。其次考慮到安全,在試驗中我們排除了嚴重焦慮和抑郁的患者,期望在進一步的研究中探討運動治療對VM 患者精神狀態的影響。
綜上所述,根據目前的研究提示:階梯習服方案聯合氟桂利嗪治療對VM 可以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由于本次例數太少,還需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