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鵬,燕海霞,謝國群,周小芳,楊 帥,李福鳳**
(1.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上海201203;2.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200437;3.上海中醫藥大學教學實驗中心 上海201203)
腫瘤是全球范圍內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位居世界第2大死因。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惡性腫瘤整體發病率不斷上升,2011年為250.28/10萬,到2014年,上升至278.07/10萬,且發病率還在不斷上升中,全國每天約1萬人確診為腫瘤[1,2],死亡率排前的腫瘤主要是消化道腫瘤。腫瘤是全身病變的局部體現,手術及放化療雖然可以針對局部腫瘤進行施治,但會產生毒副作用。中醫通過整體觀理論進行辨證施治,減輕放化療的不良反應,從整體上調節人體機能,提高抗腫瘤效果。舌診是中醫望診的重要內容,舌象中包涵很多重要的臨床信息,是中醫辨證的重要依據之一,曹炳章的《辨舌指南》中指出:“四診以望居先,察目色,觀目神,辨舌苔,驗齒垢四者之中,尤以辨舌最為重要,蓋舌為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徵?!彼芸陀^地反映出人體氣血的盛衰,疾病的性質,病位的深淺,病情的轉歸,能反映出機體的生理及病理變化[3,4]。舌診被應用于腫瘤的發生、發展、變化、轉歸、預后的評價以及用藥指導等諸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臨床觀察舌象受光線、醫生經驗等主客觀因素影響,缺乏統一的規范、標準,影響了推廣應用[5]。很多研究者已開展了舌診的客觀化研究,如舌色、苔色、舌形特征(胖瘦、點刺、齒痕、裂紋等)、苔質特征(厚薄、潤燥、膩腐、剝落等)的研究。消化道腫瘤在舌象上有明顯的變化,且舌象變化有時先于其他癥狀出現,其中舌色、瘀斑、瘀點及舌下絡脈對消化道腫瘤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但舌象客觀化研究尚未建立統一的規范、標準,且研究患者舌象變化多以描述為主。本研究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在課題組前期研究基礎上,比較胃腫瘤患者與健康人群舌象客觀化參數差異,為建立有中醫特色的、客觀的腫瘤療效評價體系奠定基礎,為研究腫瘤舌象變化機制提供依據。
1.1.1 研究對象的選擇
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醫院腫瘤科住院部且均為住院接受化療的胃癌中晚期腫瘤患者46例,另采集上海中醫藥大學校健康教職員工及“張江杯”老年健身球賽的運動員50例作為健康人群(正常組),所有參與本研究受試者均已簽訂知情同意書。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胃腫瘤患者組與正常組年齡、性別比較(xˉ±s)
1.1.2 納入標準
1.1.2 .1 正常組①全身體檢,無器質性病變者;②精神狀態良好;③性別不限,年齡20-85歲;④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簽訂知情同意書者。
1.1.2 .2 胃腫瘤組①符合腫瘤西醫診斷標準(均需經病理學、影像學、B超等診斷為腫瘤)的患者;②舌診判斷標準采用《中醫診斷學》[6]中對舌診特征的定義;③性別不限,年齡20-85歲;④對本研究知情,積極配合、同意簽訂知情同意書者。
1.1.3 排除標準
①應用特殊治療,治療后出現明顯副作用的患者;②有嚴重的精神類疾病患者;③妊娠、哺乳期婦女;④對本研究不予配合者、不同意簽訂知情同意書者;⑤重復就診者;⑥資料不全者。
1.2.1 采集方法
舌象采集與分析方法:運用上海中醫藥大學自行研制中醫舌診數字化檢測系統(Smart TCM-I)。采集時研究對象取坐位,面對暗箱的鏡頭及光源,將下頜放于固定框上,表情自然放松,保持姿勢5秒,由醫師通過計算機控制相機,拍攝患者面部照片,將照片保存后再囑咐患者伸出舌頭,保持放松并盡量伸出,點擊拍攝保存;然后進行參數分析。
舌診參數:包括舌苔和舌質兩部分,舌質參數有舌色RGR值(RGB顏色空間R分量、G分量、B分量)、舌色HSV值(HSV顏色空間H分量、S分量、V分量)、老嫩特征值、胖瘦特征值、齒痕特征值、點刺特征值、裂紋特征值、瘀斑特征值;舌苔參數有苔色RGB值、苔色HSV值、苔厚薄值、苔潤燥值、苔腐膩值、剝苔特征值等。
1.2.2 統計學方法
數據管理:采用雙人雙核錄入數據確保數據準確無誤,采用Excel 2013對數據進行管理。
運用SPSS 2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兩組計量資料進行正態性Kolmogorov-Smirnov檢驗,服從正態分布數據采用均值±標準差(xˉ±s)表示,非正態分布數據用中位數、25%位數和75%位數[M(Q,R)]表示;兩組間二分類或多分類無序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所有統計推斷均采用雙側檢驗,以P≤0.05為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對46例為腫瘤患者舌象與50例正常對照組舌象進行組間比較,結果如下。
46例胃腫瘤患者與50例正常人舌象一般特征計數統計結果如下表2-表3。
表2 胃腫瘤患者舌象一般特征-1(n(%))
表3 胃腫瘤患者舌象一般特征-2(n(%))
結果顯示:胃腫瘤患者舌色以暗紅色居多,絳舌次之;舌形多胖,有較多裂紋及瘀斑;苔色以白苔為主黃苔次之;膩苔、薄苔較多。正常人舌象以淡紅舌薄白苔居多,間或有些許厚膩黃苔。不同性別間同一舌象特征差別情況基本一致。
46例胃腫瘤患者與50例正常人舌象特征參數統計結果如下表4-表6。
表4 胃腫瘤組與正常組舌象特征參數(M-QR)比較-特征指數
表6 胃腫瘤組與正常組舌象特征參數(M-QR)比較-整體苔色
結果顯示:胃腫瘤男、女患者的舌色RGB_R、RGB_G、RGB_B、HSV_H、HSV_V高于正常組(P<0.05);胃腫瘤男、女患者的舌色HSV_S低于正常組;胃腫瘤男、女患者的苔色RGB_RT、RGB_GT、RGB_BT、HSV_HT、HSV_VT高于正常組;胃腫瘤男、女患者的苔色HSV_ST低于正常組(P<0.05)。以上結果說明:胃腫瘤患者舌體較正常人厚胖,且有多齒痕、裂紋、瘀斑、點刺;舌苔較正常組膩苔數量明顯增多;舌色深于正常人且偏暗紅或絳;苔色偏深偏黃、略淡;男性與女性出現差異的參數基本一致。
舌診是中醫望診的一部分,是中醫辨證論治的重要依據之一。但是,傳統舌診缺乏客觀判斷標準,阻礙了中醫舌診的應用與發展。因此,實現舌診的標準化、定量化、客觀化極為迫切。隨著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的飛速發展,圖像處理和模式識別等人體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已越來越受到世界范圍內科學研究界的重視,并廣泛地應用于中醫學[7-9]。本研究應用舌象特征參數于胃腫瘤患者舌象的分析,并與正常組比較,發現胃腫瘤患者厚薄指數、胖瘦指數、齒痕指數、瘀斑指數、腐膩指數、剝苔指數、點刺指數均與正常組有差別(P<0.01),胃腫瘤患多以薄膩苔、剝苔或少苔、胖舌、齒痕舌、點刺舌、瘀斑舌居多。胃腫瘤組的舌色參數R、G、B,H、V值高與正常組(P<0.01),而舌色參數S低于正常組(P<0.01);苔色參數R、G、B,H、V高于正常組(P<0.01),而苔色S制低于正常組(P<0.01),說明胃腫瘤組:①舌色與正常比較均偏暗紅或絳;②舌苔色調淡,潤澤度差,舌苔顏色偏黃。有研究者[10-12]研究晚期胃癌患者中醫證候特征發現舌象特征為:舌暗紅、青紫舌、舌胖、齒痕、舌紫暗或瘀斑、舌苔白薄、燥苔、無苔。與本文結論基本一致。中醫理論認為,胃腫瘤患者氣血不和,臟腑失調,使經脈阻滯有關。脾是先天之本,主氣血升化,具有承載的特性,與胃同居于中焦。足太陰脾經與足陽明胃經相互聯絡屬于脾胃,脾和胃互為表里。胃在中醫中主受納,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為和[13]。胃腫瘤也是由于脾胃的虛弱,導致毒邪入侵,日久化熱化火,火熱傷氣,燒灼臟腑,瘀毒內陷,久而不愈,形成陰瘡惡疽[14]。有研究[15-17]顯示胃腫瘤患者舌質紅、絳,苔白或剝苔、無苔,多數醫家認為胃腫瘤是本虛標實之證,脾胃腎虛為本,氣滯、血瘀、痰凝、邪熱為標;初期以標實為主,后期以本虛為主,出現氣血兩虧,臟氣衰弱。本研究中胃腫瘤患者舌象特征參數與正常組差異與文獻報道基本吻合。癌毒猛烈,癌毒對機體有著強烈的毒害作用,其毒害超過普通的熱毒或濕毒,到了中晚期,癌毒深重,重陰必陽,可化熱化火,更傷正氣,病勢兇險,致使舌象變化強烈。本研究腫瘤患者舌象參數結果與中醫辨證理論相契合,說明舌象參數可輔助診斷腫瘤疾病。
表5 胃腫瘤組與正常組舌象特征參數(M-QR)比較-整體舌色
近年來諸多科研工作者不斷嘗試把傳統的中醫學理論和現代科學技術融合以期量化中醫舌診信息,改變了現有臨床中主要是通過醫生的目測觀察、語言描述、經驗辨析來判斷病證,避免了環境差異、醫生的知識水平、思維能力和診斷技能等對舌診結果的影響,提高診斷的精確性和重復性。本研究將胃腫瘤患者舌象客觀化參數與健康人群進行比較,發現舌象客觀化參數可用于患者臨床診察,為統一臨床腫瘤的辨證分型標準,量化舌象客觀化參數與腫瘤相關性提供了研究基礎。在后續研究中我們將引入腫瘤患者的生化指標及腫瘤指標,并與舌象客觀化指標進行比較,以期為腫瘤患者舌象形成提供生物學支持。
腫瘤相關中醫診斷及辨證分型、治法均需參考舌象特征,通過人眼觀察結合舌象辯證施治存在一定的主觀性,舌象特征參數及顏色特征參數給出了一條舌診客觀化的可行路徑。我們可以預見隨著舌診客觀化研究的深入,中醫四診客觀化研究成果有望更廣泛地被研究者和臨床醫生接受,更好地為大眾健康服務,隨著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在中醫診斷領域的研究應用,中醫舌診數字化特征參數必將為人類疾病的快速、精準診斷提供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