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芬
(湖北省仙桃市婦幼保健院,湖北 仙桃 433000)
麻醉護理最早出現于美國的內戰時期,而我國于1990年左右才開始在麻醉科配備護士,起步晚且進展相對較慢,尚無統一的麻醉科護士培養及管理方案[1],本研究以多中心調查方式對當前麻醉科護士崗前培訓現狀進行統計,分析其中的問題及管理漏洞,為麻醉科護士的培養提供更多的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本地區正從事麻醉科護理工作的200 名護士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6 名,女144名;年齡26~52歲,平均(35.65±5.03)歲。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已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的護理人員;當前工作內容均包括麻醉科護理。排除標準:有麻醉科護理工作經驗者;實習或進修人員;于麻醉科進行專科護士培養者;故意隱瞞信息者;不配合回答問題者。
1.3 方法 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結合本地區麻醉科護理工作現狀,設計并制定《麻醉科護士崗前培訓及管理情況調查表》及《麻醉科護士對于培訓滿意度調查表》,對自愿參于調查研究的200 名從事麻醉科護理工作的護士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匯總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 將所有數據導入Excel 2010中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
2.1 實驗對象基本情況統計 200份問卷全部回收,且均有效,有效回收速率達100.00%。身份信息中,手術室護士兼任麻醉科護理工作的人數占比39.50%,73.50%的麻醉科護士分布于術中的麻醉護理工作,僅3.50%執行麻醉恢復室護理工作;專科醫院麻醉科護士占比僅為10.00%,且二級醫院僅占6.00%,見表1。

表1 實驗對象基本情況統計
2.2 麻醉科護士既往培訓情況分析 6.50%的麻醉科新護士由手術室護士帶教;95.00%的護士參與院內護理部組織的崗前規范化培訓,僅129名護士另接受了麻醉科組織的崗前規范化培訓;40.50%的護士未進行院內科室輪轉,見表2。

表2 麻醉科護士既往接受培訓情況分析
2.3 麻醉科崗前培訓人員基本情況分析 參加麻醉科組織的崗前培訓129名護士中,僅有15.50%的護士接受麻醉科研培訓;培訓時間集中于1 個月內,27.13%的護士考核由護理部與麻醉科協同組織,考核頻次以每2周1次居多,見表3。

表3 129名參與麻醉科崗前培訓的情況統計
2.4 崗前培訓滿意度情況分析 參于護理部組織崗前培訓的190 名護士中,滿意率45.26%(86/190),一般及不滿意54.74%(104/190),分析原因,62.50%(65/104)的護士為僅接受護理部或麻醉科單一培訓,28.85%(30/104)認為考核頻次過于頻繁或難度過大。
麻醉護理起源于美國,隨著外科手術及麻醉相關技術的發展,麻醉護理由起初單一的“保證患者在手術進行期間能得到不受其他因素干擾的專一、專業的護理照顧”完善為“圍繞患者麻醉前后可能出現的護理問題,以完整的護理程序進行圍麻醉期的個體化照顧”[2],麻醉科護士理論上能獨立完成患者的病情觀察、癥狀判斷,能滿足患者手術中的護理需求[3]。早期,我國麻醉護理工作基本由麻醉師或手術室護士完成,相關理念引進后有所發展,但麻醉科護士職責仍著重于臨床的配合,如配合麻醉師工作、麻醉前后健康教育、麻醉藥品設備的使用與管理等,麻醉工作依附于麻醉師的指導與監督,工作性質缺乏獨立性與主體性[4];隨后“十三五”制定的護理發展計劃提出了專科護士培養,因此,麻醉科護士的培養與培訓逐漸推廣,尤其是因[2018]21 號文件而來的《麻醉科醫療服務能力建設指南(試行)的通知》進一步指明了麻醉科護士培養方向[5],明確了麻醉科護士的工作職能。
規范化的崗前培訓有助于新護士的工作開展,麻醉科護士在掌握麻醉相關護理理論、知識、技能后才能保證高水平的麻醉護理輸出。本研究中200 名當前從事麻醉科護理工作的護士中,39.50%為手術室護士兼任麻醉護理工作,60.50%為麻醉專科護士,但該部分成員并非全部經過全日制麻醉護理學的專業教育,這與我國麻醉科護理教育現狀基本一致[6]。從麻醉科護士崗位分布信息中可看出,絕大部分麻醉科護士集中于麻醉時的護理,承擔麻醉后恢復室專業護理工作的麻醉科護士較少(3.50%),分析原因可能與醒麻監察工作多由手術室普通護士承擔有關[7],這種比例與上述的《通知》中內容不相符,相關管理部門應作出有效應對。調查結果提示,綜合醫院、等級越高的醫院其麻醉科護士配備越完善,可能與醫院工作內容及范圍有關。
在崗前培訓及專科培訓調查中,僅190名護士完成護理部組織的規范化崗前培訓,而我國對此有專項規定,要求新入職護士必須接受規范化培訓且獲取資格后才能獨立上崗,培訓時間為24 個月[8],本研究對此進行進一步調查與分析,發現未參加培訓的護士入院時間均在硬性規定實施前,因此,易出現培訓遺漏。麻醉科護士首先是一名護士,需完成普通新護士的既定崗前規范化培訓內容[9];其次,麻醉科護理工作的特殊性使專科崗前規范化培訓成為必要,本研究同時參加麻醉科崗前培訓者僅129名,應加強監管。在帶教方式中由麻醉科護士+麻醉師聯合帶教的人數占比為64.50%,該人群大部分為后續培訓滿意度調查中滿意人群,表明此種帶教方式符合麻醉科新護士實際需求。對上述129 例麻醉科護士的崗前培訓情況進行分析,理論培訓、操作培訓均為100.00%,這與新護士成長需求相符,但科研培訓及護理人文培訓占比較低,可能與人才培養意識強度、實際工作需求程度有關,整體上不利于護士長遠發展;培訓時間統計結果顯示,麻醉科護士崗前培訓時間存在差異,無相關明確規定,考核組織者、考核頻次亦無統一標準,考核內容均包含理論考核及操作考核,一定程度表明我國麻醉科護士崗前培訓的不規范性,培訓方式、內容及考核、評定均處于探索階段,因此,在借鑒先進經驗基礎上結合自身情況,完善相關培養體系及管理計劃[10],為麻醉科專科護士培養創造條件。
綜上所述,麻醉科護士培訓體系尚不規范,日常工作內容與崗前培訓模式常與普通新護士同步進行,缺乏專科性教導。麻醉科護理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護士不僅完成規范化崗前培訓,還需接受專業的麻醉科崗前培訓,在培訓組織者、方式、內容及考核等方面應進行規范化明文管理。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未針對僅接受護理部培訓的人員進行考核情況問卷調查,同時,缺乏日常培訓開展的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