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更年期是女性一種特殊的生理時期,年齡通常在45~55歲左右。這一階段女性卵巢內分泌功能發生失調,進而出現腰腿酸軟、水腫、潮熱多汗、心悸失眠、頭暈眼花等癥狀。由于體內激素水平改變,女性身體內部發生諸多變化,因而也更容易患上各類疾病。有研究表明,糖尿病的發生與更年期有著一定的關系,激素水平的改變將導致糖尿病發病率上升,原有糖尿病控制難度也會增加,甚至會導致一些糖尿病并發癥的加重。所以,當更年期女性遭遇糖尿病,要更加重視,做好相應的治療和調節,以改善自身健康狀況。
1更年期為什么更易發生糖尿病
有研究顯示,更年期女性往往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其主要因素在于,正常卵巢可分泌孕酮、雌激素,除了對女性第二性征發育、生殖器官等發揮刺激作用,也影響了骨質生成和血脂降低。孕酮能夠促進胰島素分泌,對蛋白質、脂肪、糖分代謝發揮作用。而在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減退,孕酮、雌激素水平大大降低,因而脂代謝和糖代謝也容易發生變化。而且女性在更年期容易出現不良情緒,受到一些應激刺激,導致激素分泌增加,從而促使血糖水平提升或對抗胰島素功能。所以,更年期女性患上糖尿病的風險也更大。另外,更年期女性通常事業穩定、經濟條件良好,子女長大成人,無論是精神壓力還是生活壓力都會大大降低。因此,很多更年期女性都會發胖,進而增加了患上糖尿病的風險。有研究顯示,45歲左右的女性血糖水平明顯高于男性,而糖尿病患病率也高于男性。從中醫的角度上分析,更年期發生糖尿病的機制主要在于身體陰虛、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欲過度、燥熱傷陰,進而發為消渴。由于過食肥甘厚味或辛燥刺激食物,對脾胃造成損傷。脾胃運化失司、胃中積熱,消谷耗液,導致津液不足,進而發生消渴病。由于更年期情志失調,容易肝氣郁結、郁怒傷肝,郁久化火,上灼胃津、下耗腎液,津液不足進而發病。另外,由于房事過度、神經虧損、虛火內生、陰虛火旺,進而發生消渴病。
2更年期糖尿病需要做哪些檢查
更年期糖尿病應當盡早到醫院檢查,觀察臨床癥狀表現,包括典型的糖尿病“三多一少”癥狀。不過,很多更年期女性糖尿病病情比較隱匿,沒有明顯癥狀表現,只有查體化驗才能發現。所以對于更年期女性來說,要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多加注意,如果肥胖者逐漸消瘦,無明顯原因的餐前自汗、乏力、心悸,有明顯饑餓感,視力降低、視物模糊、外陰瘙癢、肢體潰瘍、反復癤腫等,或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都要及時到院檢查,盡早診斷和治療。在醫院檢查中,主要進行血糖檢測和葡萄糖耐量試驗。對于有糖尿病癥狀的患者,如果靜脈血漿葡萄糖在11.1 mmol/L以上,空腹靜脈血漿葡萄糖在7.8 mmol/L以上,即可確診為糖尿病。對于檢測結果不明確的患者,可采取OGTT2小時,如果血糖水平在11.1 mmol/L以上,可診斷為糖尿病。如果血糖在7.8 mmol/L~11.1 mmol/L之間,則為糖耐量減退。三、對于更年期糖尿病要如何治療
更年期糖尿病的治療,可從西醫和中醫兩個方面入手。西醫方面主要采取用藥治療加飲食控制的方法。常用降糖藥物包括格列本脲、苯乙福明、格列齊特、格列喹酮、二甲雙胍、阿卡波糖、胰島素等。在用藥基礎上,日常控制飲食,合理分配營養配比,每日每千克體重0.8~1.2g蛋白質,在總熱量中占比15%~20%,脂肪占比在30%~35%以下,其余部分為糖類。肥胖患者應當盡量增加粗纖維飲食。在中醫方面,可服用中成藥消渴丸或相關的消渴組方。也可采取中醫食療的方法,食用南瓜湯、鯽魚湯、豬胰湯、蘿卜粥、三豆飲、苦瓜炒青椒、山藥粥、生津滋胃飲等。
4糖尿病女性要平穩度過更年期
對于已有糖尿病的女性,在更年期這一特殊階段要多加注意,保證平穩度過更年期。對更年期的發生原因提高認識,緩解不良情緒,用積極、平常的心態面對更年期。可以多聽音樂和看書,參加一些集體性的活動,保持樂觀、豁達、開朗的態度,注重勞逸結合,保持身心健康。注重調節日常飲食,多食用一些新鮮蔬菜或豆制品,少吃脂肪類食物,特別是限制肥肉、動物脂肪的攝取。保持適當的體育運動,盡量安排固定的運動時間和運動量。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并長期堅持,能夠促進穩定情緒、降低血糖、預防骨質疏松,提高身體健康水平。要隨時注意監測血糖變化,如果出現血糖異常波動,要立即到醫院就診,盡早查明血糖波動的原因,并采取針對性措施治療。如果女性更年期癥狀非常嚴重,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口服雌孕激素合劑,如有必要,可視情況使用激素替代療法,幫助患者緩解癥狀,避免導致糖尿病加重。
結論:更年期女性一旦遭遇糖尿病,將很可能導致病情加重。所以對于更年期糖尿病應當高度重視。采取中西醫相結合的方式,再配合運動飲食調節,有效控制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