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依菁
骨科創傷屬于臨床十分常見的疾病之一,容易受多種因素干擾,出現傷口難愈合情況,增加傷口感染的風險,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悲傷、抑郁等不良情緒。而負性心態會反作用于患者自身,加重痛苦感,嚴重降低生活質量。
但傳統護理模式將護理重點側重于傷口本身,未過多重視患者的心理訴求,因此,重視骨科難愈性傷口患者心理護理工作,通過語言、行為等安撫患者不良心態,可提高患者依從性,從而保障護理質量。鑒于此,本研究著眼于心理護理在骨科難愈性傷口患者中的應用,分析其對緩解疼痛的效果,旨在為這類患者護理模式的選擇和緩解疼痛措施提供參考。
1緩解術后不良情緒
由于患者的心理狀態會影響術后疼痛的程度,所以優質的護理措施、強調對患者的心理護理。臨床研究表明,干預后研究組HAMA、HAMD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說明心理護理可以緩解急診骨科創傷患者的不良情緒。此外,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說明急診骨科創傷患者對心理護理的認同程度更高。
2減輕術后疼痛程度
心理狀態作為評定患者自身因素之一,是影響術后恢復的關鍵。與普通骨科不同,外傷患者多來自急診,病情急,進展快,且多需手術治療,疼痛較嚴重。此外,由于疼痛、肌肉無力和ADL表現受損等癥狀的改善沒有達到預期,患者會經歷更嚴重的心理痛苦。因此,術后疼痛控制仍是存在于骨科創傷患者手術中的主要障礙。良好的疼痛控制不僅能使患者盡早進行功能鍛煉,還能幫助患者避免疼痛引起的躁動等不良心理因素。根據一臨床研究對骨折患者術后VAS評分,男性、焦慮和/或抑郁、一般家庭支持是影響創傷性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的主要因素。創傷性骨折患者不良的心理狀態和家庭支持態度會加重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此外,男性患者對疼痛閾值的感知可能低于女性。由此可見,通過心理護理對術后疼痛控制,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癥狀。
3提高自我護理能力
Nielsen等人發現,通過提供退行性腰椎疾病住院康復綜合方案,60例患者術后并發癥減少,功能和無疼痛滿意度得到改善。如早期開展的康復教育,包括出院前腿部肌肉強化運動,并通過家庭保健服務強化,可有效提高患者在家的自我護理能力。
4改善心理健康
為改善患者術后的心理健康,需要對患者進行教育、宣傳、精神美學交流和病例管理。一種“自我照顧的動態自我決定”模型已被用來指導家庭護理服務。內容包括提供家庭護理護理,尊重患者及其家庭的心理社會方面和文化價值觀。另外還有精神和美學溝通,包括每周電話咨詢和提供情感支持,以減少不確定性。
綜上所述,高質量的心理護理可以緩解骨科難愈性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和不良心理狀態,并發癥少,滿意度高,有利于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患者骨折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