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相平
社區護理是由護理學和公共衛生學理論綜合而來的,用以促進和維護人群健康,提供連續性的、動態的、綜合的護理服務。社區護理是社區衛生服務和全科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護理的特點是以家庭為單位,以社區居民為中心,以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及慢性病患者為重點,提供集預防、保健、醫療、護理、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等為一體的綜合、便捷的護理服務。其目的是解決社區居民的健康問題,滿足人們對護理技術和醫療服務的需求,促進社區人群的健康,提高社區人群生命質量。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社區護理的特點以及它與臨床護理有哪些區別:
1社區護理的特點
(1)預防保健為主:社區護理的服務宗旨是提高社區人群的健康水平,以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為主要工作目標。通過一級預防途徑,如衛生防疫、傳染病管制、意外事故防范、健康教育等,達到促進健康、維持健康的目的。(2)強調群體健康:社區護理的對象是社區全體人群,包括個人、家庭、團體及人群。其服務的重點傾向于人群,既有健康人群、亞健康人群、高危人群,也有重點保健人群以及患病人群。主要工作目標是促進和維護社區人群的健康,預防性的護理服務和的醫療性的護理服務在社區護理工作中具有同等重要性。(3)社區護理工作范圍的分散性及服務的長期性、可及性:社區護理的服務對象居住相對比較分散,使得社區護士的工作范圍更廣,對交通的便利性提出了一定要求。(4)綜合性服務:社區護理的對象非常廣泛,要求社區護士除了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維護健康等基本內容外,須從整體、全面的觀點出發,對社區、家庭和個人在衛生管理、社會支持、家庭護理、個人防護、心理健康咨詢等多方面提供綜合性的服務,這種服務涉及各個年齡階段、各種疾病類型。服務范疇“六位一體”,即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服務模式體現生理、心理、社會的整體統一。(5)社區護士具有較高的自主性與獨立性:社區護士的工作范圍廣,經常處于獨當一面、單獨執行任務的狀況,許多工作從準備到操作,從實施到結束,都靠自己去把握。(6)社區護士必須和其他相關人員密切合作:社區護理的內容及對象決定了社區護士在工作中不僅要與衛生保健人員密切合作,還要與社區居民、社區管理人員等相關人員密切協調。
2社區護理與臨床護理的區別
(1)服務對象不同:社區護理屬于公益服務的一種,服務對象是個人、家庭和社區。社區護士需深入到社會的基層中,服務對象的范圍較窄;而醫院護理的服務對象是患者,面向的是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地方的群眾,其服務的范圍較廣。(2)內涵不同:社區護理重在健康知識的宣傳,護理服務單位以家庭為主,護理服務的方向為居民健康的促進及維護,屬于一種長效的護理活動。(3)工作環境不同:醫院護理的工作環境在醫院,比較固定,護士對環境熟悉,醫院會制定有利于護理人員實施護理活動的規章制度,并為醫護人員配備醫療設施,還會定期派遣或聘請專業的護師指導醫院護理人員的工作。
3社區護理的意義
社區醫療保健服務,實現了病人在家中享受到和在醫院一樣的治療服務,社區服務提高了社會效益。在社區工作中,通過針對性的健康知識宣傳,使人們認識到學會自身保健是免除疾病、減少疾病、增進健康的關鍵。護士進入社區,用知識與技術解除病人的痛苦,改變人們的不良衛生習慣等,增進社會對護理工作的理解,提高護士對事業的榮譽感和自信心。
4社區護理服務的內容
(1)社區保健服務:社區保健服務是指向社區各類人群提供不同年齡階段的預防保健服務,其重點人群為孕產婦、兒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殘障人士。(2)社區慢性身心疾病病人的管理:社區慢性身心疾病病人的管理是指向社區的所有慢性疾病、傳染病及精神疾病病人提供他們所需要的護理及管理服務。(3)社區急、重癥病人的轉診服務:社區急、重癥病人的轉診服務是指幫助那些在社區無法進行適當的護理或管理的急、重疾病病人轉入適當的醫療機構,以得到及時、必要的救治。(4)社區臨終服務:指向社區的臨終病人及其家屬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各類身心服務,以幫助病人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步,同時盡量減少對家庭其他成員的影響。(5)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社區健康教育是指以促進和維護居民健康為目標,向社區各類人群提供有計劃、有組織、有評價的健康教育活動,從而提高居民對健康的認識,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行為,最終提高其健康水平。(6)社區康復服務:社區康復服務是指向社區殘障者提供康復護理服務,以幫助他們改善健康狀況,恢復功能。
5現階段社區護理發展現狀
(1)社會對社區護理工作缺乏信任和理解。常言道“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然而社會上對社區護理工作仍有偏見,有些人對護士的價值并不真正理解,部分人群對社區護士獨立自主的護理服務持懷疑態度。這樣的病人依從性必然很低,護理效果自然受影響,反過來勢必制約社區護理的發展。(2)公眾的衛生保健意識滯后。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但人們對衛生保健需求沒有相應提高,主要原因是過去的醫療衛生部門工作重點放在院內治療,對防病保健工作投入少、宣傳少?,F在社區中的大多數老人文化程度低,衛生保健意識也很低。另外,一些人經濟收入低,影響對衛生保健的投入,他們的錢只能用在有病治病上,談不上無病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