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
甲狀腺癌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惡性腫瘤,屬于內分泌系統,可以說是當前已知的腫瘤疾病中發病率增長最快的一種,并且不分年齡,但40歲左右的患者居多,女性患者較多。接下來就給大家科普一下甲狀腺癌的相關知識,希望大家可以進行誘因規避,以保證身體健康。
1甲狀腺癌是什么
在脖頸的前方,喉結的下方,一只蝴蝶形狀的器官就是甲狀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不會意識到甲狀腺的存在,是因為通常情況下我們無法觸摸到甲狀腺。雖然我們平時意識不到甲狀腺的存在,但甲狀腺在人體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大多數器官無法與之比擬的。甲狀腺會分泌甲狀腺激素,心臟、腎臟、骨骼、生殖等器官需要甲狀腺激素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甲狀腺還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使糖、脂肪、維生素、蛋白質等多種營養物質和水分得到充分的吸收利用。但是甲狀腺也會“生病”,像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粗脖根”就是甲狀腺有炎癥而導致的甲狀腺腫大,當然最嚴重的就是我們所說的“癌”。甲狀腺癌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甲狀腺腫瘤,相對于其他癌癥,甲狀腺癌可能是“最善良的癌癥”,我們可以把甲狀腺癌稱為“懶癌”。別的癌癥平時都東征西討開疆擴土,搶奪我們身體正常細胞的營養,讓身體里的組織器官受到損傷,甲狀腺癌則不太一樣,一般多為良性,惡性程度低、生存率高、預后好、復發率低。不過這只是相對于甲狀腺癌整體數據而言,甲狀腺癌有不同的類型,類型不同,惡性程度也是不相同的。甲狀腺癌可以分為髓樣癌、未分化癌、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分化癌的惡性程度非常高,并且沒有辦法采取預防措施和提前分辨,髓樣癌的惡性程度屬于中等,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的惡性程度就是非常低的。
2甲狀腺癌有哪些癥狀
大多數甲狀腺癌患者在患病早期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因為大多數甲狀腺癌早期不會出現甲狀腺功能異常,不容易被察覺,通常在體檢時會發現甲狀腺腫塊。當在頸部摸到硬塊或發現甲狀腺局部腫大,并且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大,就有可能患上甲狀腺癌。腫瘤在不停增大,這時可能會侵犯或壓迫周圍的一些組織和器官,導致患者出現吞咽困難、呼吸不暢、聲音變得嘶啞、面色潮紅、心動過快等表現。當甲狀腺癌患者出現甲狀腺功能異常時,會出現相應的癥狀,比如怕冷、睡眠時間增加、身體感到乏力、記憶力出現減退等。
3長期食用碘鹽和患甲狀腺癌有關系嗎
人體需要很多微量元素,碘就是其中所需之一,碘也是甲狀腺激素的主要成分,人體攝入碘過量或者不足,都與甲狀腺癌的發生有一定的關系。碘攝入量不足要比碘攝入過量更容易引起甲狀腺功能和結構發生異常,可見攝入過多的碘和極少的碘都對人體有危害。現在市面上的無碘鹽是給特別人群供應的,這類人群不適合食用碘鹽,比如患有甲狀腺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甲狀腺疾病的極少數人群,他們因為治療需要按照醫囑可以不食用碘鹽或少食用碘鹽。我們不應該也不可以在沒有醫囑的情況下,隨意食用無碘鹽,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做到合理攝入碘鹽,不要大量攝入和不攝入碘鹽,如果對自身碘含量的高低有所疑惑,可以去各大醫院做個尿碘檢測。
4甲狀腺癌會不會遺傳?
很多疾病都有可能遺傳給下一代,很多疾病患者也都很擔心這個問題,甚至未治愈自身疾病之前都不考慮要孩子,甲狀腺癌會不會遺傳?雖然癌癥與傳染病不同,通常認為是不會遺傳的,可甲狀腺癌有家族聚集現象,所以下一代可能會有遺傳傾向,像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是甲狀腺癌里最常見的。有個別家族出現聚集現象,但遺傳規律卻不明顯,這可能就不是遺傳問題,也許是生活習慣相同,比如都喜歡吃碘含量比較高的食物,再加上生活環境也相同,所以這種家族聚集現象不一定是真正的遺傳,還需要做很多研究,目前沒有定論。不過髓樣癌是有遺傳背景的。平時多注意身心健康,不要讓自己太過疲憊,注意衛生,保證充足的睡眠才是患者最應該注重的事情,不要為還沒有定論的事情憂心,從而影響自己的情緒。
5甲狀腺癌如何治療
5.1 手術
手術切除是目前大多數甲狀腺癌患者的治療方式,手術方式分為甲狀腺切除術、甲狀腺腺葉切除術和淋巴結清掃。甲狀腺切除術是把整個甲狀腺全部切除,全部切除后,身體無法分泌甲狀腺激素,所以在手術之后必須長期服用甲狀腺激素。甲狀腺腺葉切除手術則可能不需要服用甲狀腺激素,需要根據個人情況判斷。癌細胞已經擴散到頸部附近的淋巴結,在切除甲狀腺的同時還要清掃淋巴結。
5.2 放射性碘治療
甲狀腺濾泡癌或甲狀腺髓樣癌的癌細胞已擴散到頸部時,主要采用放射性碘治療,如果甲狀腺未分化癌或甲狀腺髓樣癌不吸收碘,則不適合該療法。
5.3 放療和化療
采用高能射線擊殺癌細胞的方法叫做放療,對放射性點治療不敏感的癌癥可以用此療法。采用化療藥物可以擊殺癌細胞,不讓癌細胞生長擴散的方式叫化療,化療所需藥物包括長春新堿、達卡巴嗪、多西他賽等,但化療效果欠佳,且大多數甲狀腺癌無需化療。
6結束語
健康飲食,戒煙戒酒,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不但能降低多種癌癥,還能為甲狀腺癌癥患者帶來很多好處?;颊叽_診癌癥后,其情緒也會產生巨大沖擊,很可能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家人要與患者多多談心,如有不確定的問題,一定要咨詢相關領域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