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華
摘要:目的:探究基層全科護理在糖尿病患者社區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20年3月~2021年3月社區管理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甲組、乙組各60例。出院前兩組患者均進行糖尿病生活指導、飲食指導、用藥指導、運動指導,囑患者遵從醫囑并督促其養成自行監測血糖的良好習慣。乙組出院后開展社區全科護理。比較兩組遵醫情況及生活質量。結果:乙組按時服藥、控制飲食、作息安排、適當運動、自我監測血糖遵醫率以及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高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實施基層全科護理服務,可促使更多患者養成遵醫囑的良好行為,增強患者對控制血糖措施的依從性,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糖尿病;社區管理;全科護理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發病機制主要為患者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而造成血糖含量升高,一旦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則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甚至部分患者產生酮癥酸中毒等。為了防止以上問題的產生,患者應該嚴格遵醫囑、控制飲食、按時服藥以及適當運動。社區開展的基層全科護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疾病對患者生活及工作產生的不良影響。本研究主要探究基層全科護理在糖尿病患者社區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3月~2021年3月社區管理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甲組、乙組各60例。對照組男25例,女35例;年齡60~85歲,平均(69.123.41)歲。觀察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60~85歲,平均(68.124.0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出院前兩組患者均進行糖尿病生活指導、飲食指導、用藥指導、運動指導,囑患者遵從醫囑并督促其養成自行監測血糖的良好習慣。甲組患者出院后每2個月隨訪1次。乙組出院后開展社區全科護理。(1)為每位糖尿病患者創建社區健康檔案,詳細記錄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文化程度以及住址等,同時填寫清楚患者的疾病信息并安排好隨訪工作。此外,還應完整記錄患者藥物使用狀況及病情發展,掌握患者糖尿病發展狀況,為患者提供針對性全科護理[1]。(2)加大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在對患者進行上門隨訪或患者來社區醫院就診時,不僅要滿足其醫療方面的需求,同時還應及時溝通,了解患者在糖尿病方面的困難,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進一步增強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3)加強指導,合理控制飲食。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飲食控制是十分關鍵的。向患者耐心講解進食一定要定時定量少食多餐,盡可能控制糖類及淀粉類食物的攝入量,減少進食脂肪含量較高的肉類,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老年糖尿病患者可進食一些粗纖維含量高的蔬菜,以便加快胃腸蠕動速度,助消化。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遵醫情況,包括按時服藥、控制飲食、作息安排、適當運動、自我監測血糖。(2)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包括生理健康、心理狀態、獨立能力、社會關系、生活與環境維度,各維度總分均為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全部研究數據錄入到SPSS17.0統計學軟件中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遵醫情況比較
乙組按時服藥、控制飲食、作息安排、適當運動、自我監測血糖、遵醫率高于甲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乙組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甲組(P<0.05)。見表2。
3討論
在臨床上,糖尿病的治療以控制血糖及預防并發癥發生為主,當前控制血糖的方式主要有藥物治療、飲食控制、合理作息、適當運動等,但這些離不開患者的積極配合。現階段醫療體系存在一定的弊端,再加上患者經濟因素的影響,導致部分患者無法積極配合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乙組按時服藥、控制飲食、作息安排、適當運動、自我監測血糖、遵醫率以及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高于甲組,可見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實施基層全科護理服務,可促使更多患者養成遵醫囑的良好行為,增強患者對控制血糖措施的依從性,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楊秀玉,江秀英.基層全科護理在糖尿病患者社區管理中應用效果[J].社區醫學雜志,2021,19(5):3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