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珊珊
摘要:目的:觀察胺碘酮急診治療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治療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82例,隨機分為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41例)與接受胺碘酮治療的觀察組(41例),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心率、左室射血分數、QT離散度改善程度更優,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急診治療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中應用胺碘酮,能改善患者心律失常癥狀,改善病情,且不良反應少。
關鍵詞: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胺碘酮;急診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對患者心臟功能影響較大,患者多急診就醫,臨床主要通過藥物改善病情,防止心源性猝死的發生[1]。因此,臨床對該病治療藥物的選擇較為重視,有研究發現應用胺碘酮的整體應用效果較好。本研究選取我院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82例分組研究,觀察胺碘酮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治療的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82例,隨機分為與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36~76歲,平均(56.28±3.18)歲。觀察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37~75歲,平均(55.26±3.20)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強心、利尿、硝酸酯類藥物等常規治療,治療1個月。觀察組給予胺碘酮治療。胺碘酮注射液150 mg與5%葡萄糖溶液20 ml混合后靜脈注射,10 min內注射完畢,注射期間,需對患者心電圖、血壓等進行密切監測。若患者病情無好轉,每60分鐘注射1次,每次75~150 mg,總劑量≤450 mg。治療2~3 d后,口服胺碘酮,600 mg/d,患者病情穩定后改為200 mg/d,治療1個月。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心率(HR)、QT離散度(QTd)、左室射血分數(LVEF)指標及輕度眩暈、惡心嘔吐、心動過緩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HR、QTd、LVEF指標對比
治療后,觀察組HR次/min、QTd、LVEF,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見表2。
3討論
多種心臟疾病都會引發心律失常,其中以冠心病最為常見。臨床認為,單純快速心律失常經科學救治不會引發嚴重后果,但如果患者存在冠心病基礎疾病,就可能會導致病情更加嚴重,加大治療難度。抗心律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主要治療方法,由于發病時病情兇險,需進行深入研究,為患者選擇最優治療方案。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HR、LVEF、QTd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作為一種多通道阻滯劑,胺碘酮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心臟鈉離子、鉀離子等通道,進而使心肌耗氧量有效減少,并且對心肌細胞膜起到保護作用,促進冠狀動脈血流量,最終使患者心功能得以改善。在心律失常治療中,該藥為常規Ⅲ類藥物,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動,有效延長機體動作電位及有效不應期,對心房、心肌傳導纖維的快鈉離子內流效果起到抑制作用,最終發揮抗心律失常效果。在實際治療中發現,常規藥物治療交感神經活性不敏感,而胺碘酮的應用能彌補以上不足,對α、β受體起到阻斷作用,進而抑制交感神經活性,擴張冠脈血管,還能使心室充盈得以恢復。雖然胺碘酮所引起的不良反應較少,但是從患者治療安全性方面出發,用藥期間仍需嚴格控制藥物劑量,并且做好心電監護等,防止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急診治療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中應用胺碘酮,能改善患者心律失常癥狀,改善病情,且不良反應少,具有應用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敏,李虎,陳海為,等.胺碘酮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其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8,18(1):13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