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芝
摘要:目的:探究腦電圖對急性腦梗死的早期價值。方法:選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0例首次發病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實施經顱多普勒檢查;觀察組72 h之內實施腦電圖檢查,比較兩組患者診斷結果和診斷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檢出率為98.0%,確診率為96.0%,誤診率為0.0%,漏診率為2.0%,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診斷滿意度為98.0%,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性腦梗死早期采用腦電圖檢查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可提高患者診斷。
關鍵詞:急性腦梗死;腦電圖;經顱多普勒;早期診斷
急性腦梗死是我國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臨床上診斷急性腦梗死常采用影像學手段,如MRI和CT[1]。本研究選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100例首次發病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腦電圖對急性腦梗死早期價值。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治療的100例首次發病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45~65歲,平均(51.21±2.14)歲。觀察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44~67歲,平均(52.31±3.4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經顱多普勒(TCD)檢查,設備型號為TC8080,經顳窗檢測患者雙側大腦中動脈、大腦前動脈、大腦后動脈,探頭設置為2 MHz。經枕窗檢查患者基底動脈和雙側椎動脈,將患者顱內主要動脈血流方向、速度和頻譜形態等準確描述并記錄。觀察組實施腦電圖(EEG)檢查,在發病72 h內實施腦電圖檢查,描記單極和雙極導聯,連續記錄20 min,對腦電圖異常程度進行判斷。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診斷結果和診斷滿意度,診斷結果包括檢出率、確診率、漏診率以及誤診率。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診斷準確率比較
對照組檢出率為80.0%,確診率為70.0%,誤診率為12.0%,漏診率為14.0%;觀察組檢出率為98.0%,確診率為96.0%。誤診率為0,漏診率為2.0%,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診斷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診斷滿意度為98.0%,高于對照組的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局限性和廣泛伴局限性轉變是急性腦梗死患者EEG常見特點,尤其是梗死較為嚴重時,EEG呈現出來的異常表現會更加顯著。腦血管病變引起的腦功能性變化可以通過EEG顯示出來,因此將其應用在急性腦梗死早期診斷中具有很大價值。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檢出率為98.0%,確診率為96.0%。誤診率為0.0%,漏診率為2.0%,明顯優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診斷滿意度為98.0%,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EEG在急性腦梗死早期診斷中有較好的診斷效果,可提高患者診斷滿意度。EEG與TCD檢查相比可準確鎖定病灶位置,確定腦梗死面積,且EEG較為安全,因此患者滿意度也較高。
綜上所述,急性腦梗死早期患者采用EEG檢查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可提高患者診斷滿意度,可積極推廣。
參考文獻
[1]劉紅,劉珂.腦電圖對急性腦梗死早期診斷價值研究[J].醫藥界,2020(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