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龍


摘要:目的:分析不規則抗體篩查及抗體特異性鑒定對輸血患者預后的影響。方法:將2017年10月~2021年4月于我院擬進行輸血治療的患者43781例設為研究對象,開展回顧性臨床研究,患者接受輸血前均接受不規則抗體篩查及抗體特異性鑒定檢查,其后依據篩查結果予以針對性輸血治療。分析不規則抗體篩查結果陽性患者抗體特異性鑒定結果、基線資料分布情況及輸血預后效果。結果:(1)抗體特異性鑒定結果、基線資料分布情況分析:經不規則抗體檢查后檢出陽性患者共117例,其中女性患者人數大于男性,且以合并妊娠史女性及輸血次數≥2次者為不規則抗體陽性高檢出率人群,P<0.05;分析抗體特異性鑒定結果可知,Rh血型為主要陽性檢出類型,以抗E陽性為主,不規則陽性抗體檢出率高低依次為MNS血型、Lewis血型及P血型。(2)治療預后:不規則抗體陽性檢出患者經輸血治療后,僅出現9例溶血反應者,發生率為7.69%。結論:不規則抗體篩查及抗體特異性鑒定的實施,可在分析輸血治療患者不規則抗體陽性及特異性情況后,有效提升輸血治療實施安全性,降低患者出現溶血反應的風險。
關鍵詞:不規則抗體篩查;抗體特異性鑒定;輸血預后
輸血治療對臨床中存在嚴重失血患者生命的救治具有積極意義,經針對性輸注血制品后。可糾正患者臨床血容量等指標,維持生命體征平穩,有效救治生命。但在實際輸血治療研究中發現,受患者自身個體差異影響,血液中或存在特殊類型抗體導致輸血治療后溶血反應的發生,威脅患者生命安全。臨床醫師需在輸血治療前經臨床檢驗措施明確患者不規則抗體類型,提升輸血治療安全性[1]。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將2017年10月~2021年4月于我院擬進行輸血治療的患者43781例設為研究對象,開展回顧性臨床研究。
1.2 方法
患者接受輸血前均接受不規則抗體篩查及抗體特異性鑒定檢查,其后依據篩查結果予以針對性輸血治療。采用微柱凝膠法行不規則抗體檢測,先取符合輸血治療指征患者外周靜脈血5 ml,于37℃恒溫水域中保存10 min,進行實驗室離心處理,完成離心后提取紅細胞及血清物質,經配置紅細胞懸液后保存待檢。提取血清及配置紅細胞懸液,滴入微柱凝膠抗人球蛋白卡上標注樣本號,分別滴入抗體篩查細胞懸液及血清,經37℃恒溫孵育器孵育15 min,觀測檢驗結果,分析不規則抗體陽性檢驗結果。取陽性樣本者剩余血清及紅細胞懸液進行特異性抗體檢驗。收集檢驗資料,整理數據,進行臨床分析。
1.3 觀察指標
分析不規則抗體篩查結果陽性患者抗體特異性鑒定結果、基線資料分布情況及輸血預后。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不規則抗體檢查后檢出陽性患者共117例,其中女性患者人數大于男性,且以合并妊娠史女性及輸血次數≥2次者為不規則抗體陽性高檢出率人群,P<0.05;分析抗體特異性鑒定結果,Rh血型為主要陽性檢出類型,以抗E陽性為主,不規則陽性抗體檢出率高低依次為MNS血型、Lewis血型及P血型。見表1~2。
2.2 治療預后分析
不規則抗體陽性檢出患者經輸血治療后,僅出現9例溶血反應者,發生率為7.69%。
3討論
血液不規則抗體的出現與患者自身妊娠、創傷性因素及異體血液輸注具有密切關系,為內源性自身免疫應激物,是導致輸血治療患者臨床溶血反應的主要原因,溶血反應發生后則可在發熱、寒戰等自身免疫反應癥狀下,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加強對患者輸血治療前的不規則抗體篩查及抗體特異性鑒定,對其輸血治療安全性保障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黃戌燕.不規則抗體篩查及抗體特異性鑒定對輸血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0,11(7):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