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摘要:目的:分析優質護理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效果觀察及疼痛評分影響。方法:選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7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及舒適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實施優質護理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減輕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優質護理;多發性骨髓瘤;VAS評分
多發性骨髓瘤是漿細胞惡性疾病,主要是骨髓中漿細胞的異常增長,且伴有異常球蛋白分泌的B淋巴細胞克隆性的惡性腫瘤[1]。因此,多發性骨髓瘤可歸到B淋巴細胞淋巴瘤范圍。目前WHO將其歸為B細胞淋巴瘤的一種,稱為漿細胞骨髓瘤/漿細胞瘤。多發性骨髓瘤常伴有多發性溶骨性損害、高鈣血癥、貧血、腎臟損害。因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阻,因此極易引發各種細菌性感染。多發性骨髓瘤的主要癥狀為骨骼疼痛,導致患者生活質量大大減低,在治療期間實施有效的護理能提升患者治療效果,減輕其疼痛。本研究分析優質護理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效果觀察及疼痛評分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7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例。對照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55~77歲,平均年齡(64.40±4.33)歲。觀察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56~78歲,平均年齡(64.45±5.3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指導患者用藥及飲食,進行簡單的健康宣導,保持病房干凈通風,檢測患者各項體征指標,維持患者靜脈和氧氣的暢通,關注患者疼痛情況。觀察組實施優質護理,防止患者出現貧血,如出現則為患者進行濃縮紅細胞輸注;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指導患者進行簡單運動,從而促進血液循環;監測患各項體征指標,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盡可能滿足患者需求,為患者進行心理開導,幫助患者樹立抗擊病魔的信心;根據患者文化程度進行健康教育,為患者答疑解惑,從而增加治療依從性;指導患者低糖低脂低鹽飲食,根據患者每天實際的尿量從而調整患者飲水量;做好合并高黏滯綜合征防護,對有頭暈頭痛患者做好防止摔跤跌倒措施。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疼痛評分及舒適度評分。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疼痛(VAS)評分:0分表示無痛,10分代表難以忍受的最劇烈疼痛。舒適度評分采用我院自制評分表進行患者自評。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6%,低于對照組的25.7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VAS評分及舒適度評分對比
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舒適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多發性骨髓瘤多發于中老年人,早期起病徐緩,無明顯癥狀,因此誤診和漏診的幾率較高,且在性別分布上有著差異,男性患病幾率略高于女性。目前,我國對多發性骨髓瘤確切流行病學的治療較為缺乏。多發性骨髓瘤有一定的遺傳相關性,患者直系親屬患病風險比一般人群高。隨著新藥不斷的問世,多發性骨髓瘤治療也在不斷完善中,但目前仍無法完全治愈。多發性骨髓瘤臨床癥狀多樣,主要有貧血、骨痛、腎功能不全、感染、出血、神經癥狀、高鈣血癥、淀粉樣變等。骨髓瘤細胞分泌破骨細胞活性因子從而激活破骨細胞,導致骨質溶解、破壞,因此骨骼疼痛是最常見的癥狀,多見于腰骶、胸骨、肋骨疼痛。多發性骨髓瘤的疼痛極易造成患者療效不佳以及治療依從性降低。因此,臨床治療中常規護理難以滿足患者需求,實施優質護理可更好的促進患者治療及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86%,低于對照組的25.72%,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舒適度評分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采用優質護理,可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減輕疼痛程度,提高舒適度,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資料
[1]武賢達,孫麗霞,呂鴻雁,等.多發性骨髓瘤治療新進展[J].臨床薈萃,2017,32(7):627-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