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瑞梅 宋潔
摘要:目的:探討手術室舒適護理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提升。方法:選取于泰州市人民醫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實施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患者3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5例。其中,對照組實施手術室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手術室舒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80.0%(P<0.05)。結論:對實施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患者給予手術室舒適護理,能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子宮肌瘤;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手術室舒適護理;護理滿意
子宮肌瘤是女性比較常見的良性腫瘤,是因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而形成。大多數患者并無自覺癥狀,一般是通過體檢發現的,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月經異常、腹部腫塊、白帶變多、下腹有墜脹感等癥狀。隨著現在晚婚晚育的人數逐漸提升,多數人想保留生育功能、子宮生理功能及身體的完整性,因此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逐漸成為主要治療方式[1]。經腹子宮剔除術及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是臨床常用術式,其中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因具備創傷小和恢復快的特質,目前已成為首選治療術式。本研究主要探討手術室舒適護理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提升。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泰州市人民醫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實施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患者3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5例。對照組年齡24~58歲,平均年齡(32.59±1.29)歲;觀察組年齡25~59歲,平均年齡(32.53±1.2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手術室常規護理,即術前1天評估患者的實際病情,給予術前指導;術中配合麻醉師及主刀醫生;術后觀察患者的恢復情況。觀察組實施手術室舒適護理:術前多跟患者溝通,幫助患者熟悉環境,協助患者進行術前各項檢查,囑咐患者術前10 h禁食,術前4 h禁水;向患者講解手術的大致步驟,解答患者的疑問,并為患者進行心理輔導,減輕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感;調整好手術室溫度和濕度,加熱術中需要注入的液體,確保患者的體溫;在術后時刻觀察患者的各項指標情況,增加巡房次數,及時對患者手術切口進行消毒清理,防止術后感染。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應用我院專用的調查問卷進行滿意度評價,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3個等級。滿意率=(總例數-不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80.0%(P<0.05)。見表1。
3討論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病因目前為止還不十分清楚,也許與正常肌層的細胞突變、性激素及局部生長因子間的比較復雜的相互作用有關[2]。多數子宮肌瘤患者無癥狀,僅在盆腔檢查或超聲檢查時偶被發現。子宮肌瘤的手術治療包括肌瘤切除術及子宮切除術,可經腹部、陰道進行,也可行內鏡手術(宮腔鏡或腹腔鏡)。術式及入路途徑的選擇取決于患者年齡、是否有生育要求、肌瘤大小及生長部位、醫療技術條件等因素,但因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創口較小,康復較快,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影響較小,因此目前為臨床首選術式。大多數患者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并不了解,在術前比較容易出現恐懼不安的心理。而實施手術室舒適護理能緩解患者害怕情緒,提升患者在術中的配合度。
舒適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讓患者無論在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能感受到舒適,從而提升患者的滿意度。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1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由此可以看出,手術室舒適護理舒適護理能讓患者心情放松,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提升患者的舒適度,提高對護理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采用手術室舒適護理能提升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護理滿意度,可在臨床護理上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偉,林樂千,郝敏,等.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后復發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6(11):1112-1116.
[2]吳蕓,林麗珠.手術室舒適護理模式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術后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外醫療,2020,39(6):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