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要:目的:探析兩種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在降低急性膽囊炎手術感染發生率的臨床作用。方法:選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急性膽囊炎手術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按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0例。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實驗組開展綜合護理,比較兩組感染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結果:實驗組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綜合性護理在降低急性膽囊炎手術患者感染發生率方面比常規護理效果更好,且提高了護理滿意度,獲得了患者的認可。
關鍵詞:急性膽囊炎;常規護理;綜合護理;感染發生率
急性膽囊炎是由于膽囊管阻塞和細菌侵襲而引起的膽囊炎癥,臨床表現為右上腹痛、惡心、嘔吐與發熱。引發急性膽囊炎的因素包括機械性炎癥、化學性炎癥和細菌性炎癥,其中細菌性炎癥占急性膽囊炎的50%~80%。近年來急性膽囊炎發病率呈不斷增長趨勢,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手術是治療急性膽囊炎的重要手段,但是手術創傷大,術后感染風險較大,需配合有效護理措施。大量文獻證實,綜合護理干預可以降低急性膽囊炎術后感染發生率,改善預后[1]。本研究主要探討常規護理和綜合護理兩種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在降低急性膽囊炎手術感染發生率的臨床作用。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80例急性膽囊炎手術患者臨床資料,按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23~58歲,平均(36.14±3.25)歲。實驗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23~59歲,平均(36.16±3.26)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協助患者進行術前基礎檢查,做好術前準備,講解疾病知識和手術注意事項;術后加強病房巡查,觀察患者心率、血壓等指標;加強健康教育,告知術后注意事項;進行必要的飲食指導和行為指導,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進行翻身和肌肉放松等活動,加快身體指標的恢復。
1.2.2 實驗組
實施綜合護理。(1)術前護理:術前做好準備工作,向患者講解疾病知識和手術注意事項,評估患者病情,制定護理方案。(2)術中護理:患者入室前調整手術室溫濕度,患者入室后調整其體位,協助進行麻醉、手術操作,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發現不良情況及時告訴醫生,并協助處理。(3)術后護理:觀察患者引流液顏色,維持引流管通暢。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多補充蛋白質,少食刺激性食物,以流質食物為主。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適量進行運動指導,加強深呼吸訓練。根據患者的情況遵醫囑給予抗生素治療,并每天及時更換敷料,觀察切口變化[2]。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感染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滿意度問卷調查表評價,內容包括護理方式、護理人員態度及護理內容,85~100分為非常滿意,60~84分為滿意,評分低于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為非常滿意和滿意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21.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感染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出現切口感染2例,對照組出現切口感染10例。實驗組感染發生率5.0%(2/40)低于對照組2.05%(10/40),P<0.05。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非常滿意21例,滿意18例,不滿意1例;對照組非常滿意11例,滿意20例,不滿意9例。實驗組護理滿意度97.5%(39/40)高于對照組77.5%(31/40),P<0.05。
3討論
綜合護理是于術前、術中和術后進行的全方面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預后。本研究結果證實,實驗組感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說明綜合護理效果顯著,能有效降低急性膽囊炎手術感染發生率,促進患者恢復,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孫緒梅.不同護理干預措施對急性膽囊炎手術感染的效果觀察分析[J].飲食保健,2021(10):132.
[2]張秀梅.前瞻性護理干預對降低急性膽囊炎手術患者感染發生率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