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赫南
【摘要】? ? 隨著社會逐步發展,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教學也逐漸運用信息化,本文從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出發,針對其出現的教學方式傳統、信息化教學目標不明、學生實操性差、教學效果不明顯確等教學現狀,提出相應對策,為改善教學水平,提高中職學生專業能力作出探討。
【關鍵詞】? ? 物流服務與管理? ? 中職教學? ? 信息化
引言: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中,信息化教學也得到運用[1]。然而實現信息化教學的現狀仍處于發展階段,學校及部門應注重教學資源的建設,并將學生所學知識落實到應用,改變教學手段,升級教學方法,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目的。對此,可參考國內外信息化教學的建設情況,進行經驗總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一套全新的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信息化教育模式,促進社會發展。
一、信息化教學概述
信息化教學是指在教學現狀下,增加信息化教學模式,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信息的傳遞與輔導,使學生通過各種媒體學到有效知識,增加其知識與技能。信息化教學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選擇性及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提出問題、尋找問題等方式完成知識的構建,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如今的信息化教學,主要由計算機、網絡組成,其具有傳統課堂模式所不具備的交互性、信息性、開拓性等特征,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到更多興趣點,實現感官“爆炸”,可更加投入到學習中。此外,傳統的課堂模式雖倡導“以學生為本,教師為引導”的教育模式,但發展現狀一直不夠理想,而信息化教學可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成為項目的實施者,真正做到了“教師引導、學生探索”的教育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二、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信息化教學現狀
2.1教學方式傳統
雖然教育部門在大力提倡信息化教學,但是如今很多中職學校仍然采用傳統的課堂教育法,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隨可直接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但課堂內容枯燥,教學設備落后,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對人才的培養更注重其理解問題的能力,而傳統的課堂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性,無法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使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局限性,不利于學生的社會長期發展。
2.2信息化教學目標不明確
如今很多中職院校雖然引進了信息化教學設備,但為未引進專業的教學系統,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其主要的教學目標僅為使學生掌握物流服務與管理的理論知識,無法令學生通過信息化教學進行實踐;同時,部分學校的信息化教學只顧引進新的教學模式,呈“百家之勢”,未針對學校自身特征設立專業的特色系統,使學校的教學形式毫無特色,學生的培養方向也出現雜亂無章現象。此外,由于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具有建設周期性短、多學科融合等特征,使其信息化教學手段很難明確,仍處于探索階段[2]。
2.3學生實操性差
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學科,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然而目前現狀為,中職物流專業信息化教學還處于入門階段,教學配套設施并未完善。使該專業學生上課時,理論知識學習較多,實踐技能培訓較少,出現理論與實踐難以融合現象[3]。這種形式下,若中職學生進入高年級,便會發現自己理論知識基礎不夠、動手能力差,會對學校的教育產生懷疑,對自己的專業發展也出現困惑。
2.4教學效果不明顯
很多中職學校在開展信息化教學后,教學效果并不明顯,其主要原因為教師的轉變不夠具體。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重視學生的學習效果,忽視了其運用能力;以期末考試為測評,重視了學生的學習結果,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信息化教學與之相反,使很多教師在信息化課堂中無法轉變,對自身信息化知識水平、信息化實踐教學及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高不具備一定積極性及主動性,難以提高教學效果。
此外,學校的教學與實訓場地、設備等資源的不足,也會極大影響教學效果,使學生無法學到專業、具體的知識,為其發展帶來一定不利影響。
三、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信息化教學對策
3.1構建信息化教學
中職學校應加強信息化教學的建設。首先,充分利用其所存在的教學資源,注重教學發展,并將原有的教學資源實現信息轉化,建立屬于學校自身的信息庫,使學校的教學模式具有一定針對性;其次,應明確信息化教學培養目標,以發展特色教學為主,加深信息化教學系統,在設置學生的信息化課程時,以學生應掌握的內容為核心,發展該學科的其他基本知識,該核心即為教學特色,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也應按照此思路進行完善,滿足學校的通用型與特色型特征,構建信息化教學。
此外,應構建網絡課程平臺,增加師生互動,令教育與時俱進[4]。可將SPOC教學模式融入到中職物流教育的課堂中。SPOC作為新的在線教育模式,帶有一定的新型教學思路,不僅結合了傳統課堂與在線課堂,還使學生更具針對性,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對提高教學質量,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與自我探索能力有一定積極作用。SPOC通過學生線上、線下的自主探究,運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方式進行合作學習,不但響應了當前教育政策,還提高了教學質量,增加了課堂效果[5]。
3.2保證信息化教學質量
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保證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的教師擁有信息化教學能力,應對教師進行專業化的培訓,或引進擁有相應技術的“雙師型”教師人才,提高教師的課程與技術融合能力,加強教師之間的互動,形成相互學習、資源共享的提升模式,并且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應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進行一定的引導,靈活運用信息教學的手段對學生展開教育;
第二,改進教學方法,根據信息化教學特征,設計物流服務與管理的教學大綱及教學內容,探索教學手段,以多種形式開展教學,保證學生的課程現代化,為學生帶來一定的學習興趣;
第三,創設虛擬情景,激發學習興趣,由于信息化教學比較新穎,學生會對其產生一定興趣,教師可根據學生興趣點發展情景教學,將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化為直接的感官體驗,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印象,如:《倉儲實務》一課中,由于學生未接觸過物流企業,教師口述其主要內容,會使部分學生腦海中對企業形象出現一定誤差,與現實不符,而利用信息化課程,教師可在上課時為學生導入企業倉儲作業的宣傳片,令學生直觀了解企業的工作內容,并且進行模仿演示,提高了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強化。
3.3加強實踐教學,堅持校企合作
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學生的操作能力為教學目標[6]。因此,學校應加強學生的實踐教學,首先,建立實驗室,從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角度出發,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實訓設備與場地,如條碼、立體標簽、物流貨架等,設置出一套全面的實踐基地,同時在信息化教學中,應完善物流信息實踐內容,保證學生實踐內容與企業同步;
其次,加強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提高其就業競爭能力。實踐教學應為理論與操作結合,在信息化教育中,可通過模擬教學及現場教學豐富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既能獲得相應的知識與技能能力,還能獲得一定的工作經驗;
第三,為了加強學生實踐能力,應與學校建立校企合作模式,讓學生了解企業的工作形勢,具備一定工作能力,同時,還可使學生學習企業的先進技術,更新物流知識,構建與企業相匹配的信息化課程體系;
第四,加強實踐管理,為了鞏固學生的實踐技能,加強其對知識的認知,應鼓勵學生做好預習,在實訓課程后,令學生做好總結,在信息教學的基礎上對自身實踐環節做出評價及分析,達到教育目的。
3.4發展多元化評價系統
隨著教學模式的改變,學生的評價系統也應具有相應變化,為了符合信息化教學的發展,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及學生的學習策略,應全面發展多元化評價系統,首先,在物流綜合實訓平臺開展學生的實訓評價系統,對學生的實踐環節進行分析,對其實踐結果進行評價;
其次,借助網絡將教學資源公開給學生,針對學生的問題,教師應進行引導,考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進;
最后,可實行全面的評價機制,分為教師評價、同學評價、自我評價三方面,對學生的學習程度、學習積極性及探索能力進行全面評價,符合信息化教學模式。
四、結束語
隨著教育發展,物流服務與管理已不再局限于傳統教學,應實行多元化教學[7]。通過信息教學與傳統教學的結合,可增加學生的學習資源,提高學習興趣,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針對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信息化教學,提出了構建信息化教學、保證信息化教學質量、加強實踐教學、發展多元化評價系統等教學策略,為發展信息化教學提供有力幫助。此外,加強此方面的探究,還應增加對于此方面的關注與資金支持,提高教學能力,加強審核與鼓勵。
參? 考? 文? 獻
[1]徐娜,陶琳.我國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業經濟研究,2019,764(1):103-105.
[2]趙海波.我國體育專業信息化教學的時代邏輯與路徑選擇[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0,39(1):39-44,60.
[3]侯旭暉.基于典型物流企業調研的高職教學改革動因分析——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福建茶葉,2019,213(9):127-127.
[4]席瑤.對基于信息化教學驅動下高職物流信息管理課程改革實踐的幾點探討[J].中外企業家,2020,677(15):183-184.
[5]張郁.解讀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和誤區——以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為例[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310(4):202-204.
[6]黨麗峰,張媛媛,施琴.基于信息化教學大賽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物流包裹分揀系統的PLC控制"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116-117.
[7]彭雪、楊莉、林瀟云.基于信息化教學視角下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基礎課改革途徑探索——以《現代物流概論》課程為例[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0,610(2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