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寧 曲忠峰 彭榮元 李振山
摘要:農業品牌化戰略是進一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內容,也是各級農業主管部門為提高農業價值倡導實施的重要部分,但是縣域級品牌農業發展作為品牌建設的基層實施者,面臨著一系列困境。本文從農業標準化、品牌化、價值化方面闡述了縣域級品牌農業發展的短板,并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品牌農業;縣域;標準化;品牌化;價值化
農業品牌化戰略是進一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內容,是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近年來,各級農業部門不斷完善農業品牌化政策研究,推進農業品牌化實施力度,作為縣域級農業農村主管部門來說,農業品牌化不只為了實現價值的聚合效應,增加農民收入,更是現代農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
1? 縣域級品牌發展的困境
在品牌農業的具體推行發展工作中,盡管很多區縣有著得天獨厚的豐富物產,但卻無法推出品牌價值高、影響力大的本區域優勢農業品牌,主要原因在于多數縣域級發展普遍存在農業標準化、品牌化、價值化程度不高的現實問題,品牌優勢不突出、市場優勢不明顯、資本優勢不存在導致了農業品牌化推行不利,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農業生產標準化方面
很多主體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程度不夠。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無規模、不專業、機械化程度低導致技術管理、制度約束、品牌推廣等環節薄弱,很難將標準化進行徹底。
單一環節推動農業標準化進程難度相對較大。農業標準化還涉及到農產品生產、流通多個環節,如生產資料的標準化、管理方法的標準化、安全衛生的標準化、市場營銷的標準化等等,要推動農業標準化全面實施需要各環節力量共同參與。
1.2? 農業產品品牌化方面
一是政府投入不足。縣域農業品牌化建設需要地方政府統一部署、全面規劃,在政策、財力、物力、人力上都要給予扶持,但往往縣域經濟能用于農業品牌化建設的力量有限,政府資金投入不足成為限制農業品牌發展的一個因素。
二是農產品品牌存在“諸侯割據、各自為政”的局面。由于缺乏統一規劃與部署,縣域中優質農產品品牌的打造成為鎮、街道等更基層政府的負擔,每個鎮處都為了打造農產品品牌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鎮級力量畢竟有限,分散出擊往往造成很多資源性浪費。
三是一些經營者品牌運作意識淡漠。很多經營者經營的核心不是品牌而仍然是產品,“重生產、輕品牌”,品牌運作簡單,以為注冊了個商標就是品牌化了,缺乏品牌形象的塑造。這種情況下,政府投入再大也是白搭,經營者只能成為利潤較低的下級供應商。
1.3? 農業品牌價值化方面
一是利潤高的優質農作物種植面積比例低。以山東省平度市大澤山葡萄為例,雖然涌現了一批如陽光玫瑰這樣的高利潤品種,但占絕大多數種植面積的傳統品種利潤仍然不高,稍有不利因素便陷入“價低傷農”的困境,優質農產品品種的開發利用是推動農業品牌化發展的基礎保障。
二是供給側改革不到位。近年來,國家一直提倡供給側改革,但在基層的工作中卻沒有具體操作,一些農產品仍然面臨著年份上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不穩定性,經常出現減產減收、增產不增收的現象。
2? 為了增強縣域農業品牌化的優質發展,通過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求突破
2.1? 加強新品種引進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改變,消費者對農產品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引進更適應消費者需求的優質品種是提升產品價值的有效手段。拿膠東地區的櫻桃西紅柿產業來說,正是有了像韓國“釜山88”這類好品種的支撐,才有了近幾年櫻桃西紅柿產業的興盛。
2.2? 加強大數據農業發展
真正實現農業的供給側改革,需要有大數據農業的主導。大數據農業為我們提供了現代農業管理、農業風險防范和監測預警、分析方法,從而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農業生產,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
2.3? 引入社會力量,政府與社會資金聯合打造縣域農業品牌
引導品牌創建主體建立地域品牌農產品直營店、專賣店、連鎖店,并大力發展新型營銷模式,實現線上、線下結合,生產、經營、銷售無縫對接。拓寬流通銷售渠道,大力舉辦特色農業產業招商推介活動,通過展示展銷、特色農產品節慶促銷以及“互聯網+”等平臺,大力發展直供配送、門店專賣、農超對接等模式。
2.4? 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
當前,很多地區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很快,他們通過增加技術、資本等生產要素的投入,提高集約化水平,可以有效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進程,實現農產品品質的提升。比如他們提供的飛防服務,就可以在農藥使用等方面為農戶提供標準化服務,因此提倡對社會化服務體系實施一定的獎補政策,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和專業化水平。
3? 結論
標準化、品牌化與市場化是縣域農業品牌現代化發展的三個核心內容,在新經濟常態下,需要我們重新認識與定位,不斷尋找新的途徑和手段去推動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健.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困境及未來趨勢探討[J].環球市場,2016(11):29.
[2] 陽靜怡,周發明.農業區域品牌價值評價研究:回顧與展望[J].中國商論,2018(9):168-169.
[3] 趙鯤.大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 努力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J].中國鄉鎮企業,2011(Z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