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
摘要:我國是一個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國家,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農產品產量,讓生產方式更為便捷,是當前廣大民眾普遍關注的問題。本文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就農作物種植新技術相關問題簡要做下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作物 種植新技術? 探析
長久以來,我國都是一個農業生產大國,傳統農業生產過程中,多是以人工生產為主,這種生產方式的運用,不僅消耗大量的人力、財力,而且生產效率相對低下。因此,伴隨農業生產工業化的推進,相應的生產方式得到了有效改善,大量的機械化作業代替了傳統的手工作業,將人們從傳統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當前,伴隨其他行業的快速發展,人們在獲取勞動力價值上也有了更多選擇,但是,就當前而言,農業仍是許多農戶生活的一項重要經濟來源,農業不僅關系到人們的生活問題,伴隨著當前市場經濟的不斷變革,農業也是提升我國整體經濟效益的一項不可缺乏的內容。本文主要結合玉米、花生、水稻三種農作物簡要做下論述,具體如下。
1? 玉米精密播種技術
當前,玉米精密播種技術在我國農作物生產過程中,已經具備了較為成熟的經驗,并且廣泛應用于實際農業生產中。玉米精密播種是玉米現代化播種技術的一種有效體現,即根據實際種植要求,將一定數量的玉米種子播到土壤預期部位,即在播種深度、播種粒數以及粒距等都能夠符合相關技術要求。經過實際研究發現,采用這種玉米精密播種的方式,玉米合格生產效率能夠達到98%以上,并且在生產過程中便于操作,無需人工的過多參與,節省了大量人工資本的投入。同時,在實際玉米種植技術不斷發展過程中,正是有了種子精選、精密播種機械以及精細整地等技術的出現,玉米精密播種技術才得以有效快速發展,并且在前已經具備了較為成熟的應用體系。同時,經過實際農戶反應,該種播種方式較常規播種,在玉米產量上能夠提升大致20%,而且相應的人力資源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2? 花生生產機械化技術
我國在花生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同樣具備較久遠的歷史,特別在近年來,無論在種植方式或者管理技術上都得到了飛速的進步,并且在花生單產、總產等已經占據世界首列。據相關資料顯示,在2000年我國花生的總種植量已經達400多hm2,總產量達40多萬t,雖然我國的花生種植面積僅占油料作物的1/3,但是其油產量卻占據油料總作物的一半以上,因此,花生不僅關系到我國農作物經濟的發展,而且也是為我們生活提供油產品的一種重要來源。
花生生產機械的科學運用,不僅能夠有效提升農作物的產量,有效提升其生產效率,而且能夠大大了節省人力資源成本,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由于花生播種技術在使用過程中,相應的技術已經比較完善,而且在株苗行距、播種深度等方面能夠得到有效控制,而且能夠讓苗提前2d左右,出苗率提升了約5%,與人工播種相比較而言,生產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3? 高效能插秧機插秧技術
當前,在插秧機使用過程中,相應的技術也比較完善,具體使用過程中主要可分為普通插秧機和高速插秧機兩種。上述兩種插秧機無論哪種,與傳統手插秧相比較的話,無論是生產效率和人工成本上,前者都具備明顯的優勢。但是,采用插秧機的播種方式,由于多是采用寬行淺栽的方式,生產中容易產生成穗率降低等情況,但是,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更進,采用插秧機的農作物產量最終還將優于傳統手插秧技術。一定程度而言,高性能插秧機技術的涉及到的機電化一體功能相對較高,而且在操作過程中相對更為靈活。當前,我國市場上常見的高性能插秧機,多是在長期經驗實踐中所得來的,因此,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在可靠性、適應性以及操作性等方面都具備較大的優勢。
4? 水肥一體化技術
水肥一體化技術也是當前我國農業在發展過程中,所取得的一項新技術進展,其主要的工作方式是能夠將灌溉與施肥兩種方式融為一體。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借助機電機自身的壓力系統,將已經溶解的農作物肥料,按照一定的配比制成適合農作物生長的肥液,然后與灌溉水一起使用。最終相關肥液能夠到達農作物生長的根系處,從而為農作物生長提供基本的元素。
與傳統灌溉或者施肥技術相比較,水肥一體技術不僅能夠有效提升肥料的利用效率,而且使用灌溉的方式,更為便捷、高效,能夠有效節約人力資源成本。同時,由于肥料是溶于水中的,因此可以有效避免傳統將肥料施于地表,而因外界因素引發的肥料流失情況,大大提升了肥料的利用效率。同時,經過相關實踐也能夠發現,水肥一體化的生產體系,相較于傳統施肥方式,肥料的有效率可提升約40%,而且在生產過程中,農作物的產量、質量也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5? 結語
伴隨農業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生產技術水平正在不斷提升。同時,通過玉米精密播種、花生機械化生產以及水稻機械化插秧等技術來看,我國農作物在生產方式、生產技術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并且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相關的生產技術將會應用于更多的農作物生產過程中,與之相應的農作物生產效率也將大大提升,農作物生產中帶來的經濟效益,將會進一步帶動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并為人們精神生活的提升,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參考文獻
[1] 周余.農作物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南方農業,2019,13(2):19-20.
[2] 張萍.我國農作物栽培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分析[J].農家參謀,2017(20):62.
[3] 林清存.現代化新技術在農業種植生產中的應用[J].鄉村科技,2017(2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