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磊

摘要:合單292由黑龍江省農科院佳木斯分院玉米所于2016年用偏硬粒型自交系合系128為母本,以偏馬齒型自交系合系169為父本雜交育成。根據育種目標,結合本區生態特點組配一系列雜交種中決選出的一個優良組合。在不同施肥方式的大田試驗狀態下,我們測定其最終籽粒產量,測定結果表明,追施氮肥比不追施氮肥好,在追肥總量相同的情況下追肥兩次比追肥一次效果略有明顯。
關鍵詞:合單292;施肥方式;干物質量;產量
黑龍江省農科院佳木斯分院玉米所在2016年通過雜交培育出合單292,其母本為偏硬粒型自交系合系128,父本為偏馬齒型自交系合系169。結合育種目的以及本地區的生態特性,從眾多雜交種中選取出最為優良的組合。我們2019年參加所內鑒定及省內適應區多點鑒定及示范,均表現出高產、穩產、抗倒、抗病等特點,明顯優于對照品種。適合黑龍江省第三積溫帶種植。
在玉米培育的過程中,由于其自身生長發育特點,氮元素的供給十分重要,也是影響玉米生長和產量的關鍵元素。2019年,黑龍江省玉米播種面積達9500萬hm2,種植面積占全國六分之一,總產達4500萬t,然而玉米單產僅在4000~5000 kg·hm-2,嚴重制約了黑龍江省玉米產業的發展。要想取得高產,選擇高產品種是一個方面,科學施肥則是提高單產的有效途徑之一,施肥需要結合當地土壤肥力和實際情況。佳木斯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位于三江平原腹地,轄區跨第二至四積溫帶,有效積溫在2100~2700℃之間,整個市的耕地面積一共約為120萬hm2,其中玉米40萬hm2,大豆30萬hm2,水稻50萬hm2,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主產區,也是綠色有機食品基地。此次以我所培育的新品種玉米:合玉27為研究對象,通過不同追肥方式,測定最終產量結果。主要分析不同追肥方式對合玉27籽粒產量的影響,找出玉米氮肥追施的最佳合理方式,為玉米高產優質提供相關借鑒。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設計
試驗品種:合單292。
試驗土壤:草甸黑土。實驗點在佳木斯分院試驗地。
所使用的氮肥為尿素,其含氮量在46%左右,硫酸鉀作為鉀肥,K2O含量在50%以上,磷酸二銨的總養分在60%以上。
試驗設計:行長4 m,行區為8,壟距為0.68m,重復3次,新品種玉米的種植密度為4500株/667m2,以隨機的方式進行區組排列。設計3種不同施肥方式進行實驗:設計1施底肥不追施氮肥,設計2為施底肥+追氮肥一次,追肥時期為植株拔節期,氮肥用量為300 kg·hm-2,設計3施底肥+追施氮肥二次,第一次追肥時期為拔節期,施肥量為150 kg·hm-2,第二次為大喇叭口期,施用氮肥肥量為
150 kg·hm-2。底肥中氮、硫酸鉀以及磷酸二銨的施肥量分別為100kg·hm-2、100kg·hm-2和250kg·hm-2。
1.2? 項目與方法
在進行玉米播種之前,需要采用常規分析方法測定試驗土壤中的基礎肥力[2]。在玉米成熟期,要進行收獲,測量不同施肥條件下玉米的產量,每小區取5.44m2進行收獲。
1.3? 數據處理與分析
本次研究的圖表繪制使用的是Microsoft Excel 2007,數據統計與分析使用的是DPS7.5版軟件。
2? 結果與分析
根據表1中不同施肥設計方案的玉米產量可以看出,設計3的產量最高,設計2其次,設計1的產量最低。設計3與不追氮肥的設計1相比產量增加了39.1%,與只追施一次氮肥的設計2相比產量提高了5.6%。綜上,在拔玉米的節期以及大喇叭口期分別追施氮肥有利于養分向果穗及籽粒中轉移的,從而提高了對養分的吸收,增加玉米產量。
3? 結果與討論
在本研究中,的各處理中,除了設計1不追施氮肥外,其余兩個處理只是不同的追施次數但施入氮量是等量的,在干物質質量方面兩次施入比拔節期一次施入干物質量略有提高,這可能是氮肥分次施入契合了玉米各生育時期對氮肥的需求,且更能充分利用氮肥,有利于玉米不同生育期對養分的吸收利用,促進了干物質積累。綜上所述,在玉米的拔節期以及大喇叭口期分別進行氮肥的追施有利于養分向果穗及籽粒中轉移的,從而提高了對養分的吸收,增加玉米產量,分次施入對玉米籽粒養分的積累起到促進作用。
2019年年參加所內鑒定結果表現為13313.5kg/hm2,比對照德美亞3號增產5.9%,以及在省內適應區多點鑒定及示范,合單292均表現出高產、穩產、抗倒、抗病等特點,明顯優于對照品種,具有較強的抗性。建議要求種植密度為4500株/667m2,保苗6.75萬株/hm2。
參考文獻
[1] 中國土壤學會.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2000.
[2] 陸景陵.植物營養學(上冊)[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