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年之夜,娛樂和狂歡的主旋律之下,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以下簡稱福建廣電)衛視中心另辟蹊徑,用一種有深度、有思辨性的方式與2021年說“你好”。
由衛視中心兩大平臺東南衛視、海峽衛視共同推出的跨年特別節目《思·享2021》,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國共產黨”為主題,設置“臺海局勢與兩岸關系”“中國式抗疫背后的制度優勢”“大變局下中國的戰略挑戰和機遇”“脫貧攻堅與建黨百年新征程”等四大議題,邀請了超過30位大陸頂尖高校、權威科研院所、高端智庫的一流學者,臺海問題專家及海外知名學者,以及在武漢抗疫一線奮戰過的各界優秀代表和帶領群眾脫貧攻堅的黨支部書記齊聚一堂,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頂級的思想論壇。
除了在東南衛視和海峽衛視電視播出,節目在境內外25個新媒體平臺同步播出,包括新浪微博、騰訊微視、一直播、嗶哩嗶哩、抖音、快手等視頻平臺,以及Facebook、YouTube、華人頭條等海外平臺。根據索福瑞歡網(實時收視)統計,節目播出同時段最高收視率僅次于湖南、上海、江蘇、浙江四大省級衛視跨年晚會,在新媒體端的表現同樣亮眼,短視頻播放量超過8000萬。在社交平臺,話題深度傳播,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超2.4億,登上微博綜藝話題榜第7名,網友紛紛點贊:“這才是最棒的跨年晚會”“嘉賓實在是太強了”“最喜歡的跨年節目,追了三年了”,并稱其為“中高考政治押題神器”“最硬核跨年節目”。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青年報、工人日報、中新社、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香港大公報、鳳凰新聞等權威媒體紛紛對《思·享2021》節目進行報道,“用一場思想的碰撞站上新時代的起點,回顧往昔,展望未來,為觀眾呈現一場思想盛宴。”
不同于其他平臺的歌舞形式,福建廣電衛視中心選擇呈現一檔冷靜嚴肅的思想政論節目,打破了跨年內容同質化局面,為觀眾提供了更多元的選擇。以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期,洞察臺海,讀懂中國,瞭望世界,福建廣電衛視中心不再滿足于節日里簡單的符號化表達,而是注重追求價值層面更有意義的內核。
“思·享”品牌彰顯平臺定位
“《思·享2021》是東南衛視和海峽衛視合并成立衛視中心后的第一場重頭戲,無論是嘉賓資源還是內容設置,都有了顯著提升,這樣的節目將是衛視中心未來發展的一個堅持方向。”談及《思·享2021》的創新升級,節目總策劃、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衛視中心主任、東南衛視總監洪雷如是說。
據洪雷介紹,在整合優勢資源后,目前的衛視中心在臺海資訊及國際關系方面的新聞報道體量和影響力,已經處于全國衛視的領先地位。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以“思想跨年”的形式迎接新年,是福建廣電衛視中心致力于“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的最好實踐。
今年是福建廣電做《思·享》跨年的第三年,談及節目的創作初衷,《思·享2021》總導演、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衛視中心常務副主任、海峽衛視總監李燦宇表示,“2020年中國和世界都經歷了一場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2021年又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點,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做這樣一個節目,讓觀眾對一年來國際國內形勢進行梳理,對未來做出展望,靜下心來進行一些有深度的思考,也為億萬觀眾提供了另外一種跨年節目選擇。”
作為跨年夜特別節目,跨年晚會歷來是各平臺優質資源的一次集中亮相,在一定程度上彰顯著平臺的氣質和定位。在做思政類節目方面,福建廣電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多年來,東南衛視、海峽衛視打造出《中國正在說》《海峽新干線》《今日海峽》《臺灣新聞臉》《東南軍情》《寶島,報到》等一系列特色新聞節目,積累了大量專家資源。同時,對臺海政策、政論節目有著深入了解和掌握的業務團隊也是平臺的一大優勢。
《思·享2021》通過精心設置議題,把中央精神和國家立場貫穿于當前熱點、難點問題的討論中,深入分析“中國之治”背后的制度優勢,對于在新起點、新征程凝心聚力、激發人們奮勇前行、建設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力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四大議題回應時代課題
回應時代課題,引發觀眾深思,是《思·享2021》的主要價值訴求。
2020年中國經受住新冠肺炎疫情考驗,實現經濟正增長,背后如何彰顯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
“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全國人民都是英雄。”“我們的文化看起來很古老,甚至有時候還有點陳舊,但是這種文化融在每個人骨子里,危難時迸發出的力量,可以排山倒海。”“我們中國人一直不保守,特別愿意和別人分享我們的經驗,讓大家都好,天下大同,和合共進。”……在“中國式抗疫背后的制度優勢”板塊,“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的表達,精準呈現了面對危難時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
節目中,張伯禮院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江宇,與“疫情上報第一人”、 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湖北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張繼先,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蔡艷萍,火神山及雷神山醫院建設者、中建三局一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紅濤,武漢市江漢區民意街多聞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田霖等四位來自武漢抗疫前線的先進代表,一起探討了中國式抗疫背后所彰顯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這一年,世界經濟衰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和蔓延加速世界變局進程,我國的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的變化。“應對百年未有之變局”板塊,對2021年國際關系和世界格局預測進行展望。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2021年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偉大歷史進程,“建黨百年新征程”以脫貧攻堅碩果為切入點,總結建黨百年來的寶貴經驗,以及如何將這些經驗運用于新時代的偉大斗爭。此外,“臺海局勢與兩岸關系”板塊則一如既往地在臺灣問題上闡釋了兩岸關系發展的新形勢、新變化。
《思·享2021》能吸引受眾的一大亮點在于,嘉賓們從不同立場、角度和論據出發,進行充分的觀點闡述和意見表達,從而實現思想碰撞和交鋒,而如何激發嘉賓的表達則需要制作團隊下大功夫。
李燦宇表示,一方面要激發嘉賓的共鳴點;另一方面要營造良好的談話氛圍。“當嘉賓談及自己所奮斗的領域時,很容易進入特定情景中,此時他們的情緒更飽滿,表達更真實,故事講述得更生動。同時,制作團隊要營造良好的、自由的話語場,給予嘉賓充分的表達時間,并進行適當引導,讓他們在自己有見地的領域和觀點上產生充分交流。”
主流話語實現大眾傳播
深度的、思辨性的理論認識與大眾化傳播效果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如何打破這層屏障,與廣大觀眾實現有效聯結,考驗著創作者的綜合實力。
經過兩年的積累,李燦宇明顯感受到,《思·享》的觀眾群在擴大,“很多觀眾想通過節目知道中國變強背后的深層原因,很多人會在微博留言問節目的相關議題、播出時間等等,這對我們是一種鼓舞,說明有很大一部分觀眾能從中有所收獲,也說明觀眾審美需求日益多元化,電視內容的創作也應更具針對性。”
《思·享》之所以能得到越來越多觀眾的認可和關注,在于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嚴肅性與大眾性之間的天然矛盾,為學術界、政論界和普通觀眾架起了溝通的橋梁,讓主流話語、正能量的聲音進入尋常百姓家。
具體在操作中,如何做好宏大議題的大眾傳播?制作團隊并沒有單純以理論研討和邏輯演進來講制度優勢,而是讓各個崗位上的人呈現他們的故事,再輔以專家學者的深度解讀,通過思想性與故事性的相融合,讓宏大議題深入人心。
除了內容制作層面要符合大眾化傳播規律,內容傳播力度的提升是放大主流聲音的重要途徑。在洪雷看來,深化媒體融合,在互聯網平臺提升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實現價值回報,是當下的重要任務。
此番,為了進一步提升《思·享2021》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吸引更多電視觀眾和網絡觀眾的注意力,福建廣電衛視中心與新浪微博進行了深度合作。節目中探討的不少問題來自于微博網友的提問。同時,新浪微博也進行了專門的話題設計,#東南衛視跨年#、#中美關系未來定向#、#一句話說說疫情帶來的改變#、#請回答2021#、#硬核跨年#等多個話題登上熱門話題榜,在節目播出期間引發網友廣泛關注和討論。
談及《思·享2021》制作上的難點,李燦宇認為主要來自兩方面。首先,受疫情影響,很多國際嘉賓無法參與現場錄制,只能通過國際連線的方式進行對話,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時區的嘉賓的錄制時間需要協調。
其次,今年的議題和嘉賓數量創歷史新高,制作團隊不僅要在海量素材中梳理出完整的邏輯線,還要把握好節目節奏和故事性,讓嚴肅的話題能真正被更多觀眾接受。此外,話題的敏感度、語言的準確性等都需要制作團隊把關。
歲末年首,恰是總結、梳理與展望的最佳時機。談及福建廣電衛視中心未來內容布局的思路,洪雷表示,“福建廣電衛視中心有幾大優勢在全國處于頭部優勢:以臺海資訊為主的新聞宣傳能力,以紀錄片和大型人物綜藝節目為首的人文綜藝節目生產能力,大型活動晚會制作能力。面對當前的媒體環境,我們要堅持內容為王,而占據頭部位置的內容才能稱王。同時,我們還要堅守價值高地,體現主流媒體的責任擔當,其中,家國情懷、人間煙火、青春表達將是福建廣電衛視中心內容生產的三大關鍵詞。”
(薛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