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邁南

作為IP改編的一座天然富礦,盜墓題材小說《盜墓筆記》系列近來又有新劇與觀眾見面。探險題材網絡劇《終極筆記》根據南派三叔“盜筆”系列《蛇沼鬼城》《謎海歸巢》《陰山古樓》《邛籠石影》原著四合一改編而成。青春探險故事、緊湊的懸疑劇情,該劇自上線以來熱度攀升,口碑迅速發酵,在“對原著真實還原”與“細節生動”方面收獲觀眾點贊。《終極筆記》總編劇田良良近日接受《綜藝報》專訪,一一介紹該劇在原著影視化改編過程中的幕后細節。
廣泛調研 細致打磨劇本
《終極筆記》講述“云頂天宮”事件之后,吳邪意外收到兩盤奇怪的錄像帶,為了揭開青銅門背后的“終極”謎團和九門背負的沉重命運,他與張起靈、王胖子相助相伴,踏上探尋蛇沼鬼城、謎海歸巢、陰山古樓、邛籠石影的冒險旅程。36集的《終極筆記》高度濃縮原著中的四卷內容。
田良良介紹,《終極筆記》的編劇團隊均為原著小說的“終極”愛好者,熟知劇情細節、角色人物。團隊前后花費近兩年時間打磨劇本,在劇本大綱創作階段進行了大規模的市場調研,“面向原著粉和普通觀眾,團隊在貼吧、書粉群等平臺發放不同的調查問卷。”比如面向原著粉征集“最渴望被還原的名場面”“最看重的人物關系”等。調查問卷設計不局限于劇本創作層面,靈河文化作為該劇制作方,從拍攝制作實際訴求出發,調動各部門設置不同方向的問題。
編劇團隊結合調研結果,精簡提煉原著內容,進行影視化調整,再現原著中“泥沼遇蛇”“張起靈再度失憶”“大鬧新月飯店”“潛入張家古樓”等經典名場面。
注重細節 追求氣質還原
在田良良看來,“所謂還原,并非照著原著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地‘摳書照搬,小說本身也沒有這樣的基礎,原著中很多描寫缺乏戲劇沖突。還原其實更多是要求氣質一致,而這種氣質是由細節決定的。”
因此除了大的情節走向,原著中一些細節和梗也被忠實還原。例如快遞單號的數字、屢次出現的小靈通、王盟玩的掃雷、小哥的小雞內褲等等。
細節不僅決定成敗,更考驗編劇團隊的創作功底。田良良認為,影視改編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由小說到劇集氛圍的呈現和價值的引領,應該是一個不斷提升、強化的過程。“小說和影視劇的表現方式不同,將文字內容變成畫面時,有些要用情節去還原,有些需要利用道具或者背景去還原,劇情呈現才更合理。”例如在交代前情和背景的部分,劇集并未花費過多情節鋪墊,而是采用動畫形式表達。
“冒險”改編 ?加入“黑花線”
除了“鐵三角”,新設置的黑眼鏡(劉宇寧 飾)和解雨臣(劉昱晗 飾)這組人物關系,也令不少觀眾驚喜。“加入‘黑花這條線其實風險很大,因為原著中黑子和小花并未見面,這條線如果加得不巧妙、不合理,很可能既不討原著粉喜歡,對普通觀眾而言也有點莫名奇妙。”為了讓劇集更具層次感、人物關系更加豐滿,編劇團隊考慮再三,還是增加了“黑花線”。“與其像之前幾部一樣加入新角色,還不如把原有角色運用好。‘黑花線更多是以歡樂的狀態出現在作品中,能起到調節劇集整體氛圍的作用。”幸運的是,觀眾對此給予了積極反饋,“事實證明,團隊準確把握原著氣質,大家很樂意看到這組人物關系。”
對于影視化過程中原著改編尺度的把握,田良良認為,無論是創作還是制作方面,首先需要確定統一的氣質和調性,不能脫離原著氣質進行創新,應在劇集風格氣質與原著一致的前提下,將改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運用編劇原理進行探索開發。此外,主要人物角色的性格不宜進行大幅度調整,“只要這幾個大方向確定了,其他方面的一些創新和改編,觀眾的包容度很強。”
《終極筆記》目前在愛奇藝播出過半,田良良細心收集觀眾的意見。她表示,IP影視化改編如同在鋼絲上行走,既要滿足原著粉的還原愿景,又要符合普通受眾的審美需求,兩者做到平衡不易,“團隊在創作過程中二者都有考慮,但我覺得其實還可以做得更好。之后團隊會認真復盤,希望下一部作品可以兼顧粉絲和普通受眾,讓雙方都能看得懂、看得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