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宵
摘要:隨著工程當中混凝土建筑技術的廣泛應用,混凝土建筑完裂縫的問題也成為了當前施工單位面臨的一個重要難題。當前解決混凝土裂縫問題,主要是通過控制質量、加強質量監管等措施,保證混凝土施工材料、施工技術符合要求,從源頭上避免裂縫產生。
關鍵詞:土木工程;混凝土;裂縫施工
1 建筑混凝土裂縫產生的主要原因
1.1 設計問題
在初始設計階段,如果沒有合理規劃土木工程混凝土的結構,那么將無法保證后期的施工質量。設計人員在設計圖紙過程中需要嚴格把控施工材料的類型、參數、構件尺寸等方面,努力提高工程的穩定性。其中,混凝土裂縫是影響土木工程整體質量的主要因素。為此,我們應當合理設置混凝土的等級、強度,避免產生裂縫。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合理配置鋼筋、建筑構件,避免給混凝土的結構質量帶來負面影響。
1.2 環境因素
土木工程的主要部分就是混凝土結構,但是溫度的變化會導致混凝土結構由于熱脹冷縮而出現裂縫問題,進而影響混凝土結構的應力。
1.3 材料因素
決定混凝土施工質量好壞的關鍵在于施工材料是否達標。在建設土木工程時,施工人員應當按照規定的標準合理選擇混凝土材料,不僅注重成本的節約,還要關注材料的性能,加強進場材料的質量檢測,避免不合格產品流入施工現場。
1.4 配比因素
混凝土配比會對混凝土的質量產生較大影響。因此,施工單位需要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混凝土試驗檢測和配比設置,對水灰比進行嚴格控制,同時控制好添加劑等材料的用量。
1.5 施工工藝技術
施工工藝技術會直接影響混凝土的結構質量。如果沒有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規范標準進行施工,那么很容易出現混凝土結構質量不達標甚至裂縫的問題,進而對整體土木建筑性能產生不良影響。
2 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及裂縫控制措施
2.1 混凝土配置技術
作為混凝土生產中最為基礎的一環,混凝土配置的質量直接關系著土木建筑混凝土結構的性能。為此,工作人員要嚴格按照操作規范和配置標準配置混凝土材料。在具體配置中,工作人員要精準地控制好砂石、水泥、膠合劑等材料的配比,做好施工設備的選用,并且嚴格遵守配比流程。比如,在配置砂石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對砂石含量進行精準測量,做好具體配比的控制。
2.2 混凝土攪拌技術
攪拌時間、投料順序、材料配比等因素都會對攪拌階段混凝土的性能產生較大影響。為了保證混凝土的性能達到最佳,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對各個參數和細節的控制,結合工程的實際需求合理設置和管控攪拌時間。同時,工作人員應當實時監控整個攪拌過程,明確混凝土的流動情況,保證攪拌的均勻性。
2.3 混凝土澆筑技術
混凝土澆筑技術直接決定了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性能。當前,我們常用的混凝土澆筑技術包括全面澆筑技術、分段澆筑技術和斜面澆筑技術。工作人員在澆筑混凝土前,需要細致地檢查鋼筋材料、混凝土模板的安裝情況,并堅持連續澆筑混凝土,盡量避免停頓。如果采用的是逐層澆筑法,那么就需要在上一層初凝前完成下一層的澆筑,避免發生斷層。此外,工作人員要在澆筑完成后仔細檢查模板的密封性,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
2.4 嚴格控制溫度應力
在攪拌和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水泥會產生水化熱現象。為了做好內部控溫,工作人員要盡量選擇水化熱低的水泥,加強入模溫度的控制,合理調整水泥的比例。此外,工作人員還可以將一些水管提前鋪設在混凝土結構內部,在澆筑過程中或者澆筑結束后,利用冷水循環帶走內部的部分熱量,達到有效控制內外溫差的作用,減少溫度產生的應力。
2.5 養護技術
合理的養護能夠提高混凝土結構的自身性能,盡量減少裂縫問題的發生。養護階段,我們需要重點關注兩個方面:混凝土的內外溫差和表面濕度情況。混凝土澆筑后,內外溫差會先擴大后縮小,為此,我們可以通過溫度監測設備監控混凝土的溫度,將溫差控制在25℃以內。如果外部溫度過高,可以灑水降溫;如果外部溫度較低,可以采取覆蓋草簾等方式進行保溫處理。另外,濕度也是混凝土養護階段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混凝土澆筑后外部水分會快速散失,如果沒有采取恰當的養護措施就會出現干縮裂縫的現象。為了達到保濕的目的,可噴水或者覆蓋塑料薄膜。當混凝土強度達標后,可以拆除模板并且繼續保濕養護,持續養護7 d即可。
3 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裂縫常見處理技術
3.1 表面修補法
第一,如果是裂縫寬度ω≤0.2mm的表層細微獨立裂縫或者網狀裂紋,那么我們可以用修補膠液修補裂縫,也可以利用纖維復合材料將其封護作用進一步提高。第二,涂覆法。如果混凝土表面存在較多的裂紋,那么我們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涂刷具有封閉作用的修補材料,并按照0.3 mm~2.5 mm的標準控制涂抹的厚度。第三,處理整體面層。如果存在較多數量且廣泛分布的表面裂縫,那么我們可以用水泥砂漿或者細石混凝土處理整體面層。
3.2 局部修復法
第一,填充法。如果裂縫寬度或者深度超過0.2 mm,我們可以先用鋼釬、風鎬或高速轉動的切割圓盤擴大裂縫,將其加工成V形或梯形槽;然后用環氧砂漿、水泥砂漿、聚氯乙烯膠泥等材料分層壓抹,并確保填充密實。第二,預應力法。用鉆機在混凝土構件上鉆孔,并將預應力鋼筋穿入螺栓,擰緊螺帽,減小或者閉合裂縫。第三,重新澆筑。如果是由于運輸、堆放、吊裝不當而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那么可以將附近的混凝土鑿除、清洗干凈并且潤濕,用高一等級的混凝土澆筑鑿除部分,以達到修補裂縫的效果。
3.3 灌漿法
配備好漿水物,并將其灌注到混凝土裂縫中的方法即為灌漿法。灌漿法利用的是漿水物的擴散和固化作用。固化后的漿水物黏度較高,能夠牢固地黏結在混凝土結構上,從而和原混凝土結構形成整體,達到補漏的效果。環氧樹脂漿和甲基丙烯酸甲酷液是灌漿法常用的化學物質,聚氨酷等是常用的堵漏化學漿液,這些物質都能夠達到混凝土強度恢復的效果。
3.4 低壓慢注修補法
該方法主要是指在一定壓力下在裂縫腔內注入修補膠液。如果裂縫寬度處于0.2<ω<1.5mm范圍內,可以采用此種方法,常用的是JN-L低黏度灌縫膠及JN-F封口膠材料。
3.5 結構加固法
如果裂縫過大過深,那么需要及時采取加固措施。此外,超荷載造成的裂縫、長時間不處理的裂縫、火災造成的裂縫都會導致結構強度減弱、耐久性降低的情況發生,需要加固處理。當前加固處理方法主要包括加大混凝土結構截面、預應力加固、黏貼鋼板加固、混凝土噴射加固等。
3.6 電化學防護法
電化學防護法主要是利用電化學作用將混凝土或者鋼筋混凝土中的離子分布狀態進行調整改變,從而實現結構周圍DH值的提高,有效控制了鋼筋腐蝕的問題。當前常用的三種電化學防護方法是陰極防護法、氯鹽提取法、堿性復原法。
4 結語
混凝土結構有著良好的穩定性、完整性,在建筑工程中發揮著優良的效果。但是混凝土施工中常常會出現裂縫問題,我們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和修補辦法,很容易出現裂縫擴大的現象,最終影響到混凝土的結構性能。為此,相關工作者應當重視混凝土裂縫問題,有效監控各個環節施工技術的應用,加強質量管控,提升混凝土的施工效果。
參考文獻
[1]薛曉冬.淺析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裂縫處理對策[J].科學技術創新,2020(16).
[2]王夢瑜.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縫的施工處理技術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20(14).
[3]蔡志偉.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J].價值工程,2020(13).
山東中奎建錦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