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
摘要:隨著工程當中混凝土建筑技術的廣泛應用,混凝土建筑完裂縫的問題也成為了當前施工單位面臨的一個重要難題。當前解決混凝土裂縫問題,主要是通過控制質量、加強質量監管等措施,保證混凝土施工材料、施工技術符合要求,從源頭上避免裂縫產生。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縫
1 混凝土裂縫產生原因
1.1 地基不均勻沉降
不同建筑工程當中地質條件不同,在建筑過程當中做好地基的把控是做好工程質量控制的關鍵。地基建設方案要根據當地地質條件、總體規模等方面進行綜合設計。對建筑物的結構、混凝土的強度、施工技術等進行管控,確保施工建筑質量符合當地實際要求。如果施工隊伍沒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考慮,直接采用相同的地基形式,按照相同的技術進行施工,在建筑物的負載作用下,地基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沉降。
1.2 混凝土質量問題
混凝土質量的控制關鍵是混凝土的強度,控制混凝土的質量需要從控制材料質量、控制配比、控制時間2個方面進行把控。第一方面為混凝土材料質量,凝土材料質量強度較差,將會導致在混合過程中難以滿足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在后期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開裂的現象。第二方面是混凝土的配比,混凝土當中需要用到的材料有水泥、石沙、骨料等,如果沒有進行合適的配比,會導致混凝土的強度不足,出現水分過多、水分不足的問題,導致建筑物中出現細小裂縫。在后期使用過程中會因為溫度、濕度的改變,由細小裂縫轉變形成寬度較大的裂縫,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價值。
1.3 施工工藝不當
在建筑工程施工項目中,施工工藝不當也會造成混凝土開裂。在當前施工條件下,施工控制當中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在澆筑過程中,對于鋼筋密集部位或建筑重點部位沒有進行分層澆筑,采用一體式的澆筑,導致內部分布內部配料分布不均勻,建筑質量不夠密實,容易出現開裂的現象。第二,混凝土在自由下落過程中容易產生離析,出現水泥、骨料混合不均勻的現象。如果沒有充分地混合均勻,由于時間過長會導致混凝土配合混合出現分離現象,對后期的工程質量有較大的影響。第三方面,模板支撐不夠牢固,混凝土建筑由于熱脹冷縮狀況,出現變形開裂現象。
2 混凝土施工裂縫改善方案
2.1 控制混凝土配比過程
在配制混凝土時,要格外注意混凝土的材料來源以及材料質量,在原材料進入到工廠進行施工前期,要及時對材料從出庫到到達工地的過程中進行審核,嚴格的控制材料的來源。對混凝土骨料成分進行審查,骨料的含泥量大的情況下,將會導致混凝土內部吸水率過多,出現干縮裂縫。因此要及時的檢測材料當中的成分,確保建筑材料的各項成分控制在合適的范圍當中。混凝土結構安定性是混凝土穩定的關鍵,通過試驗確定安定性好的水泥。提前做好預實驗,測定小劑量混合的強度,結合建筑施工的整體結構,確定好混凝土混合的比例。混凝土的收縮程度需要在工程中進一步確定,根據水泥質量、骨料配比、當地溫濕度等進行收縮度測定,確保混凝土的硬化強度能夠為建筑施工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優化結構設計
做好水泥的配比及其他試驗之后,要結合當地的實際考察情況,再次對環境進行審查,確保地基周圍環境和水泥使用量配比,正確測定好負載、受力狀況等參數,結合當地的地質報告,做好地基的設計工作。避免出現地基不穩、地基下沉等現象,防止結構出現問題。在進行混凝土結構,設計師為了確保工程的經濟性,降低水泥的用量,可以適當的采用鋼筋加固的方式進行施工,適當采用強度適中的混凝土材料,避免出現裂縫。在結構設計中可能會出現長度和體積較大的設計,這時要注意留有一定的伸縮縫和沉降縫,避免由于結構的變化出現裂縫問題。控制含土量和強度等級,把控好骨料的應用量。一般來說,砂石的應當選擇抗風化程度較大的硬砂,避免采用較軟的海砂。同時攪拌工作需要采用較為潔凈的水,一般來說,用自來水或地下水。含有雜質較高的廢水、海水等需要進行過濾再進行使用,避免對混凝土當中的內部鋼筋出現侵蝕。
2.3 控制澆筑過程
混凝土澆筑過程是控制裂縫產生的重要過程,在澆筑過程中,首先應該根據混凝土建筑的數量、混凝土建筑結構不同研究容易出現裂縫的部位,測算出重點部位與施工縫之間的距離,采用加固處理的方式,避免出現裂縫。同時,為了避免在運輸或長時間等待過程中,由于混凝土供應不及時導致混凝土出現離析的現象,要對混凝土運輸的距離運輸方式澆筑時間等進行統一的規劃,合理的對混凝土進行調配。澆注完成之后,會由于重力的作用,混凝土會出現離析的現象,骨料分布不均勻,容易在表層產生收縮裂縫。因此在最終凝固之前,需要對混凝土表面進行二次施工,一般來說,要對混凝土表面進行二次模壓處理。一般在24小時之內,混凝土初步凝結,這時要結合工程施工的振動狀況,研究在施工過程力的擾動對混凝土結構造成的問題。當混凝土最終凝固后,可以小批量地運送施工的材料,注意對材料進行分散化放置,確保混凝土凝固后受力均勻。盡量避免集中應力壓迫的現象,當混凝土凝固時間充足達到規定的強度之后,再進行正常化的施工。為了減少裂縫的出現,可以通過鋪設木模板或手腳架等,將建筑過程中的應力分散開來,進一步增強混凝土材料的剛度,避免出現形變和震動。
2.4 加強混凝土結構養護
混凝土澆筑后的養護工作能夠有效的防止裂縫出現,尤其是不同地區的溫度、濕度等對混凝土建筑物的影響較大,如果沒有進行及時的養護,有可能會引起蜂窩、麻面、脫落等質量問題,對后期的建筑整體質量造成較大的影響。一般來說,在工程上通過溫度和濕度的雙重控制,能夠有效的防止裂縫的產生,避免由于混凝土內外差引起裂縫伸縮的現象。
3 混凝土裂縫的修補方案
3.1 涂膜添補法
涂膜添補法適用于混凝土當中裂縫較小的部位,進行填補時,首先對混凝土的表面進行清潔,避免由于雜物影響填補的過程,清理出大塊的雜質后,將修補劑涂抹在表面,冷卻形成修補膜。涂抹的過程中尤其應該注意底層和主層的涂抹,以上兩處為容易再次出現裂縫部位,因此涂料要進行多次涂抹,并且以垂直的方向確保涂抹均勻。
3.2 開槽填補法
在較大的裂縫當中經常用開槽填補法,但是由于填補法工藝較為復雜,數量較少的裂縫中進行使用效果更好。通過在早期鑿出一個u型的凹槽,在凹槽中涂抹修補劑,將聚合物進行填充來實現填補,達到輔料與周圍水泥相混合的目的。特別注意修補部位的壓平,并注意天氣、溫度、濕度等對開裂修補的影響。注意修補部位的隔絕,路面混凝土修補部位采用塑料薄膜封堵的方法。
3.3 低壓注漿裂縫填補法
對于中等寬度的混凝土裂縫,應用裂縫填補法方式進行修補。主要是對裂縫進行完全的清理,并在裂縫處注漿進行密封。第一次修補劑凝固之后進行二次注漿,待凝固之后進行表面清理工作。如果裂縫較多時,可以通過白膠布對修補處進行輔助。另外,當裂縫修補較為困難時,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例如補縫器進行修補,這樣能夠進一步保證內部修補質量較為密實,提升修補的質量。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縫問題需要從設計原材料、管理工藝和設計和養護方式上進行控制。管理人員要對建筑要不要對混凝土管理方法有一定的認識,從防治結合的角度開展施工,確保工程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顧軍.鋼筋混凝土結構裂縫的原因與防治策略探究[J].大眾標準化,2020,No.335(24):20-21.
[2]韋茂.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縫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探究[J].城市建筑,2019,016(027):187-188.